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49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9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阴遣卵巢打孔术(TOD)治疗克罗米酚(CC)耐药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妊娠情况。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06月就诊的CC耐药PCOS患者,阴道超声介导下经阴道卵巢打孔。术后常规用CC+补佳乐促排卵方案,观察排卵率和妊娠情况,并随访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38例患者采用经阴道卵巢打孔术治疗后血清睾酮较初诊时明显下降(p〈0.04)。术后第1周期21人有排卵,排卵率55.26%。另18人仍然无效。第1周期有3例妊娠,1例流产。第1周期后再用促排卵药B超监测有排卵或自然周期BBT双相但未怀孕7例。随访6月内共5例妊娠。结论:对于CC耐药的PCOS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卵巢打孔技术是继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之后一种简便、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92.
目的:研究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治疗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痿(TCCF)的临床意义。方法:4例TCCF患者采用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进行栓塞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月以上。结果:3例TCCF患者一次性成功栓塞瘘口井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例瘘口复杂患者因球囊过早泄漏复发而行2次栓塞治疗闭塞颈内动脉。本组病例来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可脱球囊技术对TCCF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重组人甲状旁腺素相关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重组人甲状旁腺素相关肽在反相柱的高效液相色谱中出现的两个峰,研究两个峰性质并对两个峰是由于一种物质形成了两种构象造成的加以讨论。采用了离子交换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分析、SDS破坏小肽高级结构再进行反相柱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更换反相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中的流动相等方法,结果表明,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电泳分析来看,样品为纯品。同时推测两个峰是由于一种物质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构象造成的,且两种构象可以在有酸性离子对试剂的情况下快速达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94.
红肉蜜柚与珀溪蜜柚亲缘关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肉蜜柚系选育于琯溪蜜柚园中的优变株系,其果实成熟期、汁胞呈色显著不同于琯溪蜜柚,而其它生物学特性则与琯溪蜜柚难于区别;两者混栽或人工授粉均表现不亲和性,而授两者以外品种花粉,果实均能形成大量发育或发育不完全的种子,同时,两者花粉形态特征相似;ITS-PCR扩增片段大小一致、条带单一,进一步证实两者亲缘关系相近,不存在种间、近缘属闻差异。由此推测,红肉蜜柚源自琯溪蜜柚芽变。  相似文献   
995.
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器官和卵巢的形态学及其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剑锋  李永  陈学新  符文俊 《昆虫知识》2006,43(6):818-821,I0001
应用超薄切片和电镜技术,观察内寄生蜂腰带长体茧蜂Macrocentrus cingulum Brischke毒液器官和卵巢的形态结构。腰带长体茧蜂毒液器官由1个毒囊和2条毒腺组成,毒腺接于毒囊的顶端。毒腺由单层分泌细胞、退化的外胚层细胞和环腔的内膜构成,分泌细胞主要由1个明显的细胞核和1个较大囊状细胞器构成,囊状细胞器的功能是分泌毒液。毒囊由肌肉鞘和扁平细胞层构成,但没有分泌细胞。腰带长体茧蜂卵巢1对,每个卵巢由10条左右卵巢小管组成,与侧输卵管相接处略微膨大形成卵巢萼区。2条侧输卵管在产卵管基部会合形成1条总输卵管与产卵管相接。毒液器官通过毒囊的毒液导管附着在总输卵管上。对寄生蜂毒液器官的生物学、细胞学及在分类进化上的意义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96.
嗜水气单胞菌菌蜕的制备及其对银鲫的口服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蜕系统是一个自身具有佐剂性质的新型疫苗体系,不含细胞质内容物但具有细菌的完整表面抗原结构,可诱导机体的体液、细胞免疫应答及增强黏膜免疫反应.本研究通过将带有裂解基因E的质粒pElysis转化至嗜水气单胞菌J-1株中,对Ah J-1(pElysis)进行温度诱导,温度从28℃升至42℃,每隔15min检测菌液的OD600值,测定其溶菌动力学,并做无菌检验,用扫描电镜观察裂解后的细菌形态,研究其作为口服疫苗对银鲫的效果.结果显示,通过温度诱导,嗜水气单胞菌J-1(pElysis)OD值在诱导30min后开始持续下降,75min时开始趋于平稳,到120min溶菌效率达99.99%,诱导16h后进行无菌检验,证实其无活菌.扫描电镜观察绝大部分菌体经诱导后形成菌蜕,细胞两端有溶菌通道.动物试验表明,用菌蜕口服免疫的银鲫,在第5周产生较高的凝集抗体,达到27,并能维持2周;而甲醛灭活苗组为26,维持时间仅一周;生理盐水对照组效价仅2.攻击试验表明,菌蜕疫苗组和甲醛灭活疫苗组对嗜水气单胞菌强毒株J.1的攻击均有保护作用,其相对保护率分别为16/20(78.95%)和12/20(57.9%),显示菌蜕疫苗比普通灭活疫苗能更有效地激活机体的免疫保护.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为了研究噬菌体整合酶基因在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SS2)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根据噬菌体整合酶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PCR方法,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结果显示,25株SS2致病菌株均扩增出目的片段,非毒力株T15、5株其它血清型猪链球菌及兰氏C群猪源链球菌未扩增出目的片段.经丝裂霉素C诱导后,SS2致病菌株出现完全的细胞溶解,而非毒力株T15未出现溶解.SS2致病株HA9801和ZY05719诱导均产生溶原性噬菌体,分别命名为SS2-HA和SS2-ZY,电镜观察,二者均头部呈正六边形,无尾部,其核酸类型为dsDNA,可鉴定为复层噬菌体科(Tectiviridae)的成员.噬菌体SS2-HA和SS2-ZY整合酶基因序列与已报道的SS2噬菌体整合酶基因序列高度同源,显示SS2噬菌体整合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从SS2致病株中检出溶原性噬菌体和噬菌体整合酶基因,且噬菌体整合酶基因与SS2溶菌酶释放蛋白(mrp)等7种毒力相关基因有相关性,表明SS2的溶原性噬菌体可能与其致病性有关.  相似文献   
998.
根据Sanger研究所公布的猪链球菌2型(SS2)P1/7株的自溶素序列,设计检测引物,取SS2我国2次流行株、其它临床分离株和参考株,及猪链球菌1型、1/2型、7型和9型,共33株,分别以其DNA为模板,PCR扩增.结果表明,SS2除无毒株T15阴性外,其他临床分离株27株(含人源2株)均阳性;其它猪链球菌为,SS7阳性,SS1、SS1/2和SS9均阴性.同时设计引物向两侧扩增,以四川流行株ZY05719和江苏流行株HA9801的DNA为模板,扩增自溶素ORF完整的编码基因,软件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含有6个重复的"GBS_Bsp-like"域和1个"N-乙酰胞壁酰-L-丙氨酸酰胺酶"域,与SS2欧洲株有较高同源性(99.8%),但与SS2加拿大株差异较大.在DNASTAR分析所编码蛋白的抗原性的基础上,另设计引物,以ZY05719株DNA为模板,PCR扩增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片段基因,并定向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0a( )中,进行重组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表明,所获得重组自溶素具有良好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999.
NH4 与荧光试剂邻苯二醛(OPA)产生衍生作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作荧光定量分析,可以在数分钟内快速而准确地检测到植物组织提取液以及介质中的NH4 含量.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三孢布拉氏霉菌(Blakelea trispora)发酵生产β-胡萝卜素发现:使用(+)、(-)菌混合的培养物与分别使用“+”、“-”菌的培养物相比,β-胡萝卜素产率可提高3-15倍;既使用膜将(+)、(-)菌株隔开培养,这种作用仍然很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混合培养物中生成的β因子或称三孢酸在起作用。主要介绍了三孢酸的性质、作用机理和功能、合成路线及其分离纯化,以期为类胡萝卜素实现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