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61.
基于SWAT模型的白马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径流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S技术为依托,在对白马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SWAT模型,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径流的响应,并计算了流域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对径流深的贡献系数.结果表明:1987-2017年,耕地、居民点及建设用地、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为流域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共占流域总面积的96%以上,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所占比例则较小;在4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中,有林地、灌木林地和疏林地、居民点及建设用地对径流深的贡献系数分别为2.61、0.38和0.34 mm·km-2,说明三者有促进产流的作用,而耕地的贡献系数为-0.11 mm·km-2,说明耕地对径流的产生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62.
以地被菊品种‘紫重楼’为试材,设置4种光环境梯度:L0(CK,全光照)、L1(80%全光照)、L2(60%全光照)和L3(40%全光照),研究花序不同发育期遮光处理对‘紫重楼’开花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干重、干重比、花色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CmUFGT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以探讨光在花色苷合成和降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现蕾期、露色期遮光处理下,叶绿素a、b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其中L3处理下叶绿素a、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盛花期遮光处理下,叶绿素a、b含量随光照强度的降低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L1处理下叶绿素a、b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2)花序干重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呈下降趋势,花序干重比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L1处理下花序干重比增加。(3)现蕾期、露色期遮光处理下花色苷含量随着花序发育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盛花期遮光处理下呈下降趋势;花序发育第3、4阶段,光照越强花色苷含量越高;第7、8阶段,光照越弱花色苷含量越高。(4)遮光处理下舌状花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花序发育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L1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加。(5)遮光处理极显著抑制花序发育第5阶段CmUFGT基因的表达,且表达量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现蕾期、露色期L1处理下,花序发育第3、4阶段CmUFGT基因表达量降低。研究表明,地被菊花序发育中期(第3、4阶段)轻度遮光(L1)抑制CmUFGT基因表达,促进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有利于花色苷的合成;花序发育后期(第7、8阶段)重度遮光(L3)有利于缓解花色苷的降解。  相似文献   
663.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是嗜肝DNA病毒的原型,HBV感染所致的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乙肝药物包括核苷类似物和干扰素均难以达到临床治愈,研究新的抗乙肝药物、评价新的联合治疗策略均离不开合适的动物模型。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 WHV)于1978年美国费城动物园患肝癌的土拨鼠中首次被发现,因其基因组结构、复制周期与HBV高度近似,被归类为嗜肝DNA病毒。WHV感染土拨鼠后的自然史与HBV感染人高度近似,因此土拨鼠模型很早就被用于乙肝DNA疫苗、抗HBV药物的评价。近年来土拨鼠多种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免疫细胞表面标志先后被克隆和鉴定,T细胞应答的检测方法包括淋巴细胞增殖实验、CD107a脱颗粒实验逐步被建立,大大促进了土拨鼠模型在HBV发病机制及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WHV感染土拨鼠模型的免疫学特征,以及该模型在抗乙肝病毒药物评价和免疫调节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6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抽样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我体检中心检测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根据临床数据中MAU水平的不同分为异常组188例和正常组312例。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MAU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异常组患者的病程、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MAU异常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程(较长)、BMI(较大)、收缩压(较高)、糖化血红蛋白(较高)、高密度脂蛋白(较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BMI、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均与MAU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查以上指标预测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65.
通过对岩溶石漠化地区农村能源结构调查显示,实施生态重建工程,开展沼气系统工程和薪炭林建设,节柴效果十分明显,龙何屯三个生产队的沼气普及率达60%以上,年总节柴量达96408kg,三个队节约燃烧生物量分别为31%、16%和20%,平均每年少砍森林面积10.25hm2、6.44hm2和7.46hm2,沼气工程可以节省劳动力,龙何三个队的人均节柴工值分别为95元、53元和69元。同时,通过沼气工程建设,森林得以封育生息。经固定样地研究与测算,以这样的沼气利用水平,一年后,第一年只需砍伐69hm2,第二年只需砍伐34.5hm2,第三年为23hm2,因此更多面积的植被将得以休养生息,植被恢复可望实现。  相似文献   
666.
康桦华  陆承平 《病毒学报》2007,23(6):490-493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virus,WSSV)是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原之一,它是目前发现的基因组最大的动物病毒,为环状双链DNA病毒[1,2],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其他杆状病毒相差甚远,最新病毒分类报告已将该病毒划归新建立的线头病毒科(Nima-viridae)白斑病毒属(Whispovirus)[3,4]。目前Gen-Bank公布有3个版本的WSSV全序列[1,2],其基因组大小的测定结果相差较大。不同的WSSV毒株可能在形态结构、理化性质上无法区分,但病毒基因组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可以将之区分开来,Marks等[6,7]通过计…  相似文献   
667.
目的了解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菌株亲缘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检测50株MRSA中10种耐药相关基因,采用Average法对耐药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结果50株MRSA中m ecA、aac(6')-aph(2')、tetM和erm基因均阳性,qacA、blaTEM、aph(3')-III和ant(4',4')基因阳性率分别为92.0%、40.0%、98.0%和4.0%,vanA和vanB基因均阴性。在1号、2号、3号菌株的qacA基因序列编码区域同一位点均有1个碱基发生有义突变(G→A),相应的苏氨酸(T)被异亮氨酸(I)所取代。根据耐药基因的聚类分析该50株MRSA可分为2个亚群,为院内感染所致。结论临床分离的MRSA耐药相关基因携带率很高;qacA基因存在有义突变为新的发现;MRSA可导致克隆传播院内感染,并存在暴发性流行。  相似文献   
668.
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碧剑  蓝文陆  黎明民  李天深 《生态学报》2019,39(19):7014-7024
2017年3月(枯水期)、7月(丰水期)和10月(平水期)分别对北部湾近岸海域44个站位的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251种和浮游幼体24类,其中枯水期138种(类),丰水期134种(类),平水期191种(类),分属河口低盐、近岸暖温、近岸暖水和外海暖水4个生态类群。优势种9种,其中枯水期以原生动物占绝对优势,丰水期以枝角类、桡足类和浮游幼体类占优势,平水期以十足类和浮游幼体类占优势。浮游动物丰度年均值为789.95个/m~3,呈现出枯水期(1540.19个/m~3)明显高于平水期(457.58个/m~3)和丰水期(372.08个/m~3)的季节变化特征;浮游动物生物量年均值为252.40 mg/m~3,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与丰度变化不一致,平水期生物量(385.01 mg/m~3)明显高于枯水期(221.41 mg/m~3)和丰水期(150.78 mg/m~3)。多样性指数平水期最高(3.16),丰水期(2.35)次之,枯水期(2.22)最低。枯水期和丰水期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水平分布特征基本呈现自河口近岸海域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平水期浮游动物生物量与丰度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结构以及优势种的演替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季节变化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径流导致的悬浮物、营养盐等的变化可能是决定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研究还表明与其他海湾相比,北部湾近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趋于小型化,需加大关注。  相似文献   
669.
以倏逝波光纤荧光生物传感器为平台,以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污染物为靶标,优化了基于受体作用理论的生物传感分析技术,实现了PAEs雌激素结合活性的定性筛查。对7种典型邻苯二甲酸酯的雌激素结合活性测试结果为BBP>DBP>DIPP,其他4种物质几乎无雌激素结合活性,结果与文献广泛报道结论相一致,验证了所建立方法的准确性。在最优测试条件下,光纤传感界面可再生300次以上,为雌激素活性污染物的筛查提供了一种低成本、自动化方法。  相似文献   
670.
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和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 年8 月至 2014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UC 患者116 例根据其治疗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对照组予以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 (1.0 g/次,4 次/d)、益生菌(2~4 粒/ 次,2 次/d)治疗,观察组增用川芎嗪(1~2 片/ 次,3 次/d)治疗,2 周后比较疗效、治疗前后 的炎症因子,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55%vs 84.48%,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白细 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 6.84± 1.23 VS 18.24± 2.56 pg/mL), IL-6 (168.90± 32.49 VS 16.24± 4.23 ng/L);IL-10 (15.17± 3.21 VS 16.77± 2.53 ng/mL);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alpha; 6.95± 7.25 VS 6.81± 1.84 ng/L); 与对照组治疗前、 后的IL-4(6.77± 1.52 VS 15.53± 2.75 pg/mL);IL-6 (170.21± 25.68 VS 18.17± 2.25 ng/L);IL-10(15.24± 2.83 VS 15.86± 2.24 ng/mL);TNF-alpha(17.01± 2.53 VS 7.63± 2.27 n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统计学意 义(13.79%vs 6.90%,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益生菌及柳氮磺胺吡啶三联方案治疗UC 有较好的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