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克隆一个水稻β-肌动蛋白基因,并研究其蛋白的亚细胞分布。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日本晴水稻中扩增得到β-肌动蛋白基因Os Actin,将其与拟南芥肌动蛋白基因家族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技术对水稻β-肌动蛋白基因进行定位分析。结果: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Os Actin与水稻的Os RAc1基因有较高的同源性(98%);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结果显示β-肌动蛋白在细胞核、细胞质中均有分布。结论:获得了水稻β-肌动蛋白基因Os Actin,并研究了其蛋白在水稻韧皮部内的分布,为进一步探讨该基因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细小病毒主要以犬类为自然宿主,可引起犬类严重全身性反应,患病率仅次于犬瘟热。由于该病毒容易发生抗原漂移,造成防控上存在较大的难度。本研究对国内细小病毒的流行特点及防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野骆驼Camelus ferus是亚洲中部对极端干旱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的珍稀濒危动物。自19世纪中期以来,野骆驼分布范围不断缩小,种群数量日渐减少。由于野骆驼生性机警,且在远离人迹、自然条件极端恶劣的荒漠、半荒漠地区分布等特点,野骆驼种群生态学、行为生态学基础研究较为缺乏,对其分类地位和进化关系仍有争论。除塔克拉玛干沙漠分布区外,其他分布区均已建立以野骆驼为主的保护区。2011~2013年间对库姆塔格沙漠地区进行了6次野外样线调查,分别观察到83、80、39、14、78、29峰野骆驼。其中阿尔金山北麓地区野骆驼分布最为集中,采矿活动集中的5~10月观察到的野骆驼数量明显少于其他季节(t=7.154,P0.05)。野骆驼分布区面临着道路建设、矿产开发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等威胁,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严重。人为干扰下野骆驼异质种群动态及其对破碎化生境的响应是急需研究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脑梗塞(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ACI患者53例,观察以上入选患者入院后第7d、第9d和第11d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并与26例健康人对照;同时分析53例老年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患者脑梗塞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Spearman等级相关性.结果:老年ACI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随着治疗的进展与病情的稳定及恢复,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随之显著下降(P<0.05);同时患者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治疗11d后血清TNF-α和IL-6降低量与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在老年ACI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动态监测,可提示病变的发生发展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5.
采用PCR从猪丹毒丝菌C43311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表面保护性抗原A的spaA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用spaA基因N端免疫保护区(spaA-N)的特异引物从重组质粒pMD18-spaA中扩增得到spaA-N片段,将其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6p-2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spaA-N,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GST-SpaA-N,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检测表达产物.测序结果表明spaA基因片段大小为1881bp,与已报道的不同血清型菌株spa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3%~99%之间.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蛋白约为64kDa,与预期的大小相近.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GST-SpaA-N能与C43311株SpaA蛋白的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证明原核融合表达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106.
细胞凋亡与生物体发育、疾病等息息相关,已成为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线虫作为一种模式生物是动物细胞凋亡研究的极好材料。CED-9是Bcl-2抗凋亡蛋白家族中的成员,是调控线虫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质。与Bcl-2家族中的其他抗凋亡蛋白相比,它具有自身独特的结构特点。通过与促凋亡蛋白CED-4结合,对CED-4在细胞内的定位产生影响,从而改变下游的CED-3的活性,最终调控细胞凋亡。同时,CED-9自身的活性受到另一种促凋亡蛋白EGL-1的调控,EGL—1诱导CED-9的构象发生变化,两者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同时CED-4从CED-9上脱离并释放到细胞质中,进而激活CED-3,使细胞发生凋亡。目前,从线虫中克隆出来的ced-9基因转入其他生物比如动物细胞、高等植物和酵母中进行研究。在论述CED-9的独特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CED-9对CED-4在细胞内定位的影响,与EGL-1、CED-4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近年来它在高等植物和酵母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7.
应用PCR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3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编码36 kD黏附蛋白的cp36基因, 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并对插入片段进行测序。以重组质粒pMD18-cp36为模板, 用PCR扩增得到编码信号肽除外的成熟黏附蛋白基因cpm36, 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QE30中, 得到重组质粒pQE30-cpm36, 转化大肠杆菌M15, 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CPM36, 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DNA测序结果表明cp36基因片段大小为1032 bp, 与已报道的16个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cp36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较, 同源性在76.9%~100%之间。SDS-PAGE结果显示, 表达分子量约为37 kD的带有6×His标签的CPM36蛋白, 与预期分子量相符。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 抗重组蛋白抗体分别能与CPM36蛋白和多杀性巴氏杆菌36 kD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 证明原核表达蛋白具有抗原性, 为进一步开展多杀性巴氏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90例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晶状体切除术,观察组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泪液白介素(IL)-2、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泪液分泌试验(SIt)的结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最佳矫正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泪液IL-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L显著低于对照组,BUT、SI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囊膜浑浊、虹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干眼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促进术后视力恢复,改善泪液分泌,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9.
Kuch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in Xinjiang,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arim Basin. In terms of geographical division, the vegetation in this region belongs to the warm temperate shrub and subshrub desert area of Xinjiang. Based on field studi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ra in Kuche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approximately 960 species of seed plants belonging to 78 families and 376 genera in Kuche. Among these, there were nine species of Gymnosperm belonging to three families and three genera. There were 951 species of Angiosperm belonging to 75 families and 373 genara. The total number of families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peak at the elevation with 1 600-1 800 m. The total number of genera indicated that the highest peak at the elevation with 1 800-1 900 m. The total number of specie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peak at the elevation with 1 900-2 000 m, there were 59 families, 230 genera, 478 species. From the altitude with 2 200-2 300 m, the number of seed plants family, genus, specie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and the distribution curve showed an unimodal peak distribution structure. North temperate elements were dominant in family and genera floristic composition. In vertical gradients, a peak of temperate distribution type appeared in 1 800-1 900 m(including 20 families), from the altitude gradient with 2 800-2 900 m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to 3 600-3 700 m was the lowest(including six families); The temperate distribution peak of the genus appeared in 1 900-2 000 m,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titude. This stud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titude gradients on the flora of seed plants of Kuche Mountain in the area of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and ecosystem diversity, and plant resources of domestication,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ABSTRACT FROM AUTHOR]  相似文献   
110.
以SCIE文献、专利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数据源,分析了基于核酸适配技术的食品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力量分布及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中国在食品安全领域核酸适配体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已经形成了多个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与基于抗体抗原反应的免疫分析方法相比,基于适配体的食品中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探明适配体与靶标相互作用机制,不断筛选高质量适配体,增强传感检测稳定性,开发现场快速的商业化试剂盒/试纸条是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