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丁建云  于忠阳 《昆虫知识》1997,34(4):218-220
德国小煤Btottellagermanica(.)是蜚镰目中分布最广,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的一种昆虫。在黑龙江、内蒙和新疆等省区市的宾馆、饭店、医院、仓库和船舶、火车等场所,德国/J‘谦为优势种群’‘’‘’。其食性复杂,除为害各种食品外,还可为害工商业原料及成品等。此外,在居民楼内也普遍发生,其体内可携带痢疾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胞菌、变形杆菌、霉菌、曰tor弧菌、腺病毒、埃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虫卵等多种病原体,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因此,综合防治蜚蛾,对提高工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2.
离体血流循环切应力水平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流体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建立了离体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切应力水平控制方法。并采用该方法研制可精确控制切应变水平的模拟在体血流动力学环境的层流流动装置,用于研究动力学因素对人工培养的内皮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  相似文献   
23.
海洋真菌能够产生大量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为了探明海绵共生真菌产黄青霉LS16发酵液中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活性物质,本实验对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的抑菌活性进行跟踪,采用VLC(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Sephadex LH-20柱层析、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从海绵共生真菌LS16乙酸乙酯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进一步实验证明,化合物2具有抗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活性。根据该化合物的波谱数据(1H NMR、13C 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鉴定,确定其分子式为C15H15NO3,为生物碱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24.
许磊  陈文  司国阳  黄艺园  林毅  蔡永萍  高俊山 《遗传》2017,39(8):737-752
谷胱甘肽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 GST)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具有多功能的超家族蛋白,在植物初次生代谢、逆境胁迫、胞间信号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作为配体其在植物激素代谢以及物质转运方面也发挥作用。为了解析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 GST基因家族的信息,本研究对该基因家族成员的种类、进化关系、物理定位、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以及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陆地棉全基因组中共含有70个GST基因,进化树和基因结构分析将该家族分为U族、F族、T族、Z族、EF1Bγ族和TCHQD族。基因定位分析发现,除了AD/At2、AD/At4、AD/At5、AD/Dt5、AD/Dt10号染色体上没有GST基因外,其他染色体上都有GST基因,并且在AD/At9、AD/Dt7、AD/Dt12、AD/Dt13这4条染色体上出现基因簇。对F族(Phi类) 9个GST基因进行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除GhGSTF1可能为假基因外,GhGSTF2~9等8个基因在陆地棉根、茎、叶以及各个发育时期的纤维中均有表达;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GhGSTF8可能参与原花青素/花青素的转运和积累;GhGSTF4、GhGSTF6GhGSTF9可能在调节陆地棉的生长和胁迫反应中起作用,而GhGSTF2、GhGSTF3GhGSTF5GhGSTF7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陆地棉GST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及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摘要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儿童骨性III类错??上下颌骨发育及侧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儿27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比较矫正前1个月和佩戴矫治器6个月后患儿软组织变化情况,评价患儿外貌改善情况;同时比较矫治前后患儿头颅侧位片指标差异,评价上下颌骨发育状况。结果:治疗后患儿面凸角由负变正,全面凸角显著减少,上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显著减少(P<0.05);但下唇突点与审美线之间的距离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SNA、ANB、Wits值、FMA、SND、SN-MP、SN-PP都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采用前方牵引矫治器对骨性Ⅲ类错??患儿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侧貌,促进患儿上颌发育,改变下颌骨生长方向,并使两者变得更加协调。  相似文献   
26.
变化光周期对丽斗蟋(Velarifictonus ornatus)若虫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湖南株洲丽斗蟋若虫的季节适应策略,研究了恒定及变化光周期对其若虫发育的调控.结果表明,丽斗蟋若虫发育明显受变化光周期的影响.25℃温度条件下,3个光周期条件下的若虫发育都较慢,羽化也极不整齐,长日条件(LD 16:8h)、中间日照条件(LD 14:10h)和短日条件(LD 12:12h)的若虫发育历期(mean±SD)分别为(206.2±44.0)d、(236.6±93.3)d和(230.3±47.4)d,若虫从开始羽化到供试个体全部完成羽化所需时间分别为216、301和156d,经历短日条件的若虫转移至长日条件后能够促进其快速发育,羽化也很整齐,反方向转移则会抑制若虫发育,且羽化也不整齐.30℃温度条件下,恒定长日条件下的若虫发育明显快于短日条件,变化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调控与25℃相类似.变化光周期对若虫发育的影响与光周期的变化方向及低龄若虫感受的光周期类型有关.丽斗蟋若虫复杂的光周期反应模式的生态意义在于调节其生活史与季节同步.  相似文献   
27.
中华稻蝗不同地理种群杂交子代的滞育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弄清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卵滞育的遗传特征,调查中华稻蝗济宁、泗洪及株洲3个地理种群卵滞育的地理变异及亲本对杂交子代滞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的株洲种群仅部分卵进入滞育,滞育率较低,而纬度较高的济宁、泗洪种群的卵滞育率达100%。说明不同地理种群的中华稻蝗卵滞育率存在着地理变异。将完全滞育的济宁、泗洪种群与滞育率较低的株洲种群的雌雄成虫进行正反杂交,济宁与株洲种群、泗洪与株洲种群的子代均有部分卵为非滞育卵,与株洲种群的滞育特征相似。但不管是以株洲种群为父本,还是为母本,杂交子代的滞育率均显著高于株洲种群,而与完全滞育的济宁、泗洪种群更为接近,说明中华稻蝗卵滞育的发生受雌雄基因的共同作用,但滞育程度与滞育率高的亲本的关联性更大。  相似文献   
28.
小粒野生稻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类(serine-threonine kinase,STK)抗病基因结构中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以小粒野生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获得10条STK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其都具有STK保守结构域,与已克隆的STK类抗病基因有不同程度的相似性,为进一步克隆小粒野生稻中的STK类抗病基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三棱针点刺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点刺委中穴放血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4例急性LID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棱针点刺委中穴放血,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LIDP均有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组其发挥了委中穴的穴位特异性,点刺的刺激,放血的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综合作用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的压迫、水肿,减轻其临床症状与体征.  相似文献   
30.
通过调查我国现有樟科油脂植物资源,本研究对74份(9属47种)樟科油脂植物样品的含油率、脂肪酸甲酯组成、碘值及其油酸甲酯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并根据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的评价标准,初步筛选出了19份(5属18种)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樟科非粮生物柴油能源植物,为樟科油脂植物资源的评价与筛选、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