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目的:探讨常见消化道黏膜下肿物(submucosal tumors,SMTs)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哈医大一院经内镜切除的并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的消化道粘膜下肿物的患者共49例。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后随诊复查胃镜。统计每种肿物的患者临床症状,各种黏膜下肿物的性别分布、大小,及在消化道的分布。计算超声内镜的诊断率,总结病理结果。结果:49例患者中,间质瘤25例,类癌9例,平滑肌瘤8例,异位胰腺4例,脂肪瘤2例,颗粒细胞瘤1例。间质瘤分布以胃底、胃体多见。类癌以直肠最多见,胃内也可见。平滑肌瘤多分布于食管,也可见于胃。异位胰腺多分布于胃窦。通过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切除42例,粘膜下隧道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切除4例,还有3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迟发性出血、严重感染及死亡病例发生。随访3-2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黏膜下肿物在内镜及超声内镜各有特点。超声内镜对黏膜下肿物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镜联合使SMTs的内镜下各种治疗方式(EMR、ESE、STER)更有安全保障,使患者受益最大。  相似文献   
42.
我国浙江、江苏、四川等省发生的小麦土传病毒病,由禾谷多粘菌(Polymyxa graminis)传播,只感染小麦,感病植株幼叶表现为退绿到黄化的条斑,老叶表现为花叶和坏死。我们提纯各地分离物研究表明,病毒粒子呈线状,直径13~14nm,长度为200~1800nm,其中350~850nm的比例较高。病毒外壳由二种分子量分别约为30kd和27kd的结构蛋白组成。病毒粒子周围能均匀地“修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SSMV)抗血清和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抗血清,反应均很强烈。鉴于上述特性,认为本病害是由小麦棱条斑花叶病毒(WSSMV)引起的。  相似文献   
43.
分别从上海和云南的土壤中分离到两株快生长型分枝杆菌。其抗酸染色阳性,含有枝菌酸,细胞壁化学组分IV型,DNA中G十C克分子含量均为65.88%(rm)。用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和化学特性等63项指标与已知的快生长型分枝杆菌进行数值分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两株菌与已知菌是不同源的,它们之间也是异源的。因此,认为这两株菌是快生长型分枝杆菌的两个新种,菌株80-2命名为上海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hanghaiense n. sp.),菌株80—28命名为云南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yunnanense n. sP.)。  相似文献   
44.
本文探讨了水稻普通矮缩病毒(RDV)抗血清制备免疫抗体的方法及其对带毒体的检测。用化学纯活性炭为载体,制备RDV抗血清免疫炭抗体,抗血清需要纯化处理,具有结合抗原活性的抗体碎片[F(ab)2]优于免疫丙球蛋白(IgG)。F(ab)2浓度以每毫升约1毫克左右为宜,致敏条件以22—30℃碾磨结合30分钟为优。  相似文献   
45.
弗兰克氏菌的G+C含量和DNA杂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些弗兰克氏菌的遗传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株菌可以分为3个基因群。从木麻黄(Caswarina equisetifolia)分离的菌株可以划为一个基因群(与菌株S-103的DNA同源性在74%以上),这是国外尚未报道的新基因群。其他两株弗兰克氏菌菌株Ar14(从赤杨根瘤分离)和Ptll(从Purshia根瘤分离)分别形成另外两个基因群,这与An的报道一致。7株弗兰克氏菌DNA的G+C mol%在69-73。S-103基因群菌株不利用糖类,仅利用简单的有机酸盐。而菌株ArI4和Ptll则利用一些糖和有机酸盐作为碳源。  相似文献   
46.
47.
F(ab′)_2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F(ab′)_2-ELISA)成功地用于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的常规检测和诊断.其步骤是先用稀释1000—4000倍的抗血清F(ab′)_2包被反应板,加待测样品和稀释1000倍的同种抗血清或IgG,然后再加A蛋白碱性磷酸酯酶和底物,测定OD值。比较试验表明,ELISA稀释缓冲液加入1%小牛血清或1%全脂奶粉,BaYMV的测检灵敏度可提高达2.5—5.0ng/ml,病叶汁液检测终浓度为稀释1600—3200倍。我国BaYMV分离物与英国分离物的血清学性质完全一致。BaYMV在大麦病株中以叶部含量较高,茎中含量次之,根部测不出病毒。检测和诊断田间样品,即使有的样品已不新鲜,也均能得到满意的结果。此方法也成功地用于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燕麦花叶病毒(OMV)和燕麦金色条纹病毒(OGSV)等禾谷多粘菌传麦毒的检测,这S种病毒的血清学关系研究表明,除BaYMV和WYMV之间具有血清学关系以外,其余彼此均不反应。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E2F-1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肺癌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E2F-1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E2F-1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1.7%,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E2F-1与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E2F-1的异常高表达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肺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49.
50.
昆虫属变温生物,冷胁迫是其最常见的环境刺激。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与细胞应对外界刺激密切相关,为了解MAPK信号通路在荒漠甲虫小胸鳖甲耐寒机制中的作用,从小胸鳖甲4℃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基因的全长c DNA,命名为Mp ERK。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p ERK全长1125 bp,编码374个氨基酸。Mp ERK的理论分子量是43 k Da,含有ERK激酶所共有的磷酸化位点,属于MAPK超家族,与其它物种ERK的一致性达80%以上。实时定量PCR检测Mp ERK基因在低温下的表达谱发现,4℃处理1 h后,Mp ERK基因的表达上调为对照的7.5倍,5 h时达到高峰,为对照的15倍。-4℃处理1 h后,Mp ERK基因的表达上调为对照的8.4倍,5 h时达到高峰,为对照的13.75倍。研究结果表明Mp ERK基因是冷响应的,可能在小胸鳖甲应对低温时发挥信号转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