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24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王雪梅  闫帮国  史亮涛  刘刚才 《生态学报》2020,40(21):7767-7776
水分是干热河谷植物生长过程中最主要的限制因子,种植密度增加也会引起植物生长的资源限制,两者交互作用下植物生长性状及种内关系的变化特征还不清楚。以干热河谷优势植物——车桑子为研究对象,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年均生长季降雨量设置3种水分梯度:高水分、中水分和低水分,同时在各水分梯度下设置4个种植密度:1、2、4、9株/盆,探究水分、种植密度及其交互作用对车桑子生长性状、生物量分配及种内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水分条件下,车桑子生长和水分生理受到抑制,但车桑子在较低的叶水势下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2)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车桑子总生物量和单株生物量,显著增加了枯叶生物量比例,低水分和中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对总生物无显著影响;而高水分条件下,增加种植密度显著提高了车桑子总生物量;(3)低水分显著增加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将更多生物量分配到叶,而种植密度增加显著降低了茎、叶生物量的异速生长指数,增加了茎的生物量分配;(4)通过相对邻体效应的计算,各处理条件下,车桑子种内关系均表现为竞争作用,并且,这种竞争作用的强度随水分的减少和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高密度条件下(9棵/盆),增加水分不会减轻种内竞争作用。综上,水分和种植密度均会对车桑子个体的生理生长产生影响,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水分和种植密度对车桑子个体产生的资源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为研究湿地植物分解过程中木质素分解与碳、氮、磷元素释放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不同地下水位环境梯度的响应,在鄱阳湖典型碟形湖泊-白沙湖设置了200 m×300 m分解试验样地,沿地下水位梯度划分4个试验样带(从湖岸到湖心依次为GT-A, GT-B, GT-C, GT-D),采用分解袋法模拟了典型湿地植物灰化薹草在不同地下水位环境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分解15 d后,地下水位的升高促进了木质素的分解和碳、氮、磷元素的释放;在分解第60—90天,碳、氮、磷元素的相对归还指数随着木质素分解速率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并且相关性程度随着分解时间先增强,后减弱;分解过程中土壤pH、含水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对木质素的分解和碳、氮、磷元素的归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化对湿地植物分解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认识,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科学有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3.
人类肠道中含有的多种微生物,称为肠道菌群,它们对宿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包括细菌、病毒和真核生物,已经被证明与宿主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其中的益生菌。益生菌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包括与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抵御病原菌的定殖、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产生相关代谢产物,在宿主的代谢、免疫和神经系统中发挥有益作用。综述益生菌的作用机制,讨论了近年来益生菌应用临床研究实例以更好地理解其对疾病风险和健康可持续性的贡献,将为新的治疗干预和疾病预防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横断山河谷区具有极高的景观异质性,气候与植被类型多样化程度较高。为探讨土壤C、N、P、S四种生物元素在滇西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及元江并流河谷区的区域循环特征,在各河谷的森林、草地、农田中分别取浅层(0~10 cm)土样,测定了土壤中C、N、P、S的循环酶,即β-葡萄糖苷酶(B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酸性磷酸酶(AP)、硫酸脂酶(SU)活性,分析了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不同流域和不同土地类型下AP、NAG活性均有显著差异;4种酶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BG、NAG、SU活性由东南向西北随采样点的海拔升高而逐渐升高;在各流域土壤中,酶活性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均为AP∶SU > BG∶SU > NAG∶SU > BG∶NAG > BG∶AP > NAG∶AP;与各流域内的林地和草地相比,农田土壤BG∶NAG较高,而NAG∶AP较低(元江流域除外);农田土壤中AP∶SU、BG∶SU、NAG∶SU在元江流域小于草地和林地,在澜沧江流域和金沙江流域则大于林地而小于草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学特征受到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及区位的综合影响,其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最大。农业活动对C∶N∶P相关酶化学计量学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降低了土壤中N分解酶与其他酶活性的计量比,表现为增加了BG∶NAG,降低了NAG∶AP,农业活动对其他酶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制适用于我国老年人的身体意象三维图像,并验证图像的效度和信度。方法:运用文献资料及专家咨询法,参考我国及WHO成年人BMI分级标准等,采用3D Studio Max和Adobe Photoshop CC软件绘制我国男性、女性不同体型老年人的身体意象三维图像。抽取山东省济南市61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进行身体意象三维图像的验证。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检验调查对象选择体型和实际体型的符合度。采用双能骨密度仪(DXA)测定身体成分,检验图像的结构效度。使用图像和效标问卷调查身体满意度,检验图像的实证效度。初次调查14 d后进行重复调查,并请3名专家对调查对象目前体型进行评分,检验图像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采用Pearson、Spearman、Kendall相关分析和Kappa一致性分析等方法评价图像的效度和信度。结果:研制老年人身体意象三维图像两组,老年男性用一组和老年女性用一组,每组各包括8幅图像。实际体型按实测BMI和腰高比进行分类,分别有65.6%和68.9%的调查对象选择体型与实际体型相符,Kappa系数分别为0.579和0.624(P<0.01)。调查对象选择体型与体重及体成分指标如脂肪含量等呈正相关,结构效度为0.327~0.712(P<0.05)。效标问卷与图像的身体满意度得分呈正相关,实证效度为0.285(P<0.05)。两次调查结果呈正相关,重测信度为0.857~0.916(P<0.01)。3名专家对调查对象目前体型的评分呈正相关,评定者间信度为0.855~0.917(P<0.01)。老年男性和女性各评价指标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人身体意象三维图像研制原则及参考依据可靠,图像的效度尚可、信度较好,可作为测评我国老年人体型认知和满意度的工具,有助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  相似文献   
26.
自噬是一种在进化上保守的溶酶体依赖的降解途径。近十多年来,自噬过程的分子机制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自噬过程中关键蛋白复合物的乙酰化修饰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该文阐述了细胞自噬过程中主要蛋白复合物的乙酰化修饰作用进展,并对蛋白质乙酰化修饰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关系作一总结。总之,自噬过程中蛋白乙酰化修饰已经成为自噬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必将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7.
方玲  刘歧莎  李倩  闫淑珍  李玉  陈双林 《菌物学报》2013,32(6):1004-1011
真黏菌是一类独特的菌物。目前对其进行的系统发育研究主要是基于形态特征,分子水平的系统发育研究上小亚基核糖体RNA基因和蛋白质合成延长因子基因研究相对较多。为了扩充能有效地进行真黏菌系统发育研究的基因资源,探讨了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用于真黏菌系统发育的可行性。共获得14个基因序列,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各7个。在GenBank中除多头绒泡菌Physarum polycephalum外并无其他真黏菌的肌动蛋白基因和β-微管蛋白基因序列,研究获得的14个基因序列为真黏菌基因的新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肌动蛋白基因能够有效地将无丝菌目、团毛菌目、绒泡菌目和发网菌目区分为4个分支,其中发网菌目为一个独立的进化支,支持了根据子实体发育所认识的真黏菌纲内部具有两条进化路线的观点,因此显示出肌动蛋白基因对于真黏菌系统发育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8.
胭脂红景天叶片呈胭脂红色,花开红色,具有极强的耐寒性和耐旱性,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植物。为了扩大胭脂红景天的应用范围,丰富恶劣生境的绿化材料,本试验对从哈尔滨引种到西藏日喀则表现良好的胭脂红景天进行了生理适应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栽植时间的延长,胭脂红景天叶片中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但增加的幅度较小,脯氨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SOD、POD、CAT等保护酶的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胭脂红景天可以通过增加体内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提高保护酶活性来调节自身的生理代谢,适应日喀则地区高辐射、干旱等条件。  相似文献   
29.
在宁夏六盘山区的辽东栎灌丛,以不同大小的辽东栎种子、野李和华山松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种子大小和种皮特征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搬运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辽东栎小种子和华山松种子的就地取食率均显著高于辽东栎大种子和野李种子;具有厚而坚硬种皮(内果皮)的野李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的取食率和贮藏率均最高.辽东栎大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取食的距离最大(3.10 m),被搬运后贮藏的距离(6.48 m)显著大于其他类型种子.除野李种子外,其他3种类型种子的单个种子取食点都在80%以上,所有种子的单个种子贮藏点都在90%以上,含2个以上种子的取食点和贮藏点较少.较高比例的华山松种子在灌丛基部和洞穴以外的其他环境被取食,其他3种类型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主要集中在灌丛基部和洞穴中取食;种皮(内果皮)厚而坚硬的种子以土壤埋藏方式贮藏的比例偏高.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剂对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的行ERCP手术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观察患者ERCP术后立即应用吲哚美辛栓剂直肠给药,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栓剂,术后3 h,24 h检测血清淀粉酶,观察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血清淀粉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h,24 h两组血清淀粉酶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94、10.816,P均0.05)。观察组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7;2.160,P0.05)。结论:直肠给药吲哚美辛栓剂可明显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量,降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