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71.
对海南普通野生稻的18个居群分别进行ITS序列克隆和测序,研究海南普通野生稻居群的籼粳分化。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的ITS序列居群间差异性显著,ITS1长度为163~239 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53.5%~77-2%。ITS2长度为165~243 bp,G+C含量变化范围为54.5%~74.2%。ITS1和ITS2区简约信息位点分别为108个和145个,单一信息位点分别为7个和2个。InDel(插入/缺失)位点分别为133个和145个,发现了9个ITS籼粳特异性位点。ClustalX软件排序及Mega构树结果表明,海南普通野生稻存在籼粳分化,偏籼型有10个居群,偏粳型有8个居群。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海南普通野生稻在起源演化上的地位,并为有效利用海南优良野生稻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2.
DNA条形码技术在植物中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化学  于杰 《植物学报》2010,45(1):102-108
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是用短的DNA片段对物种进行识别和鉴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动物研究中该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I)进行物种鉴定和发现隐种或新物种。相对于动物, COI基因在高等植物中进化速率较慢, 因此植物条形码研究以叶绿体基因组作为重点, 但目前还处于寻找合适的基因片段阶段。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报道了多种植物条形码的候选片段或组合, 但还没有获得满足所有标准的特征位点片段。该文介绍了DNA条形码的标准、优点、工作流程及数据分析方法, 总结了DNA条形码在植物中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873.
不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稳定斑块破裂及继发血栓形成是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有密切联系,新近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S、生长相关基因蛋白-α和内质网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向不稳定的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不稳定斑块的形成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4.
张敏  朱教君  闫巧玲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10):2625-2631
以东北次生林生态系统5个主要树种(日本落叶松、黄檗、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为对象,采取室内控制(5个主要树种)和野外模拟(红松和日本落叶松)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光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室内和实际林分下分别设置了4种不同光质类型处理(以黑暗为对照)和3个红光/远红光比值(R/FR)梯度.结果表明:不同光质类型除对日本落叶松种子萌发的影响不显著外,对其他4个树种种子萌发影响均显著.其中,黄檗种子萌发率在白光下达到最高,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率在红光-远红光-红光照射下达到最高.林分内试验结果与室内一致,红松种子萌发率随林内R/FR下降而明显下降,落叶松种子萌发则不受光质的影响.在自然林分条件下,R/FR随着光斑活动不断变化,色木槭、水曲柳和红松种子萌发格局可能是对森林光斑环境适应的结果.大粒种子萌发显著受光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5.
旨在探讨TaqDNA聚合酶、dNTP、Mg2+、引物和模板DNA等因素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设计方法相结合建立并优化拟茎点霉反应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引物筛选,同时通过梯度PCR试验,确定引物的最佳退火温度。通过对19个拟茎点霉菌株的检验,结果表明已确立的体系稳定可靠,对不同模板均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通用性,为利用ISSR技术对拟茎点霉进行遗传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6.
目的制备注射用胸腺肽,并评价其病毒灭活/去除工艺的可行性和可信度。方法将麻疹病毒(M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和甲肝病毒(HAV)作为指示病毒,分别在pH值3.2±0.3于-20℃冻存21 d、80℃加热5min灭活病毒、在进压0.15 MPa、回流压0.05 MPa下先后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10kD的中空纤维柱和膜包滤器循环超滤去除病毒,并于病毒灭活/去除前后分别取样感染宿主细胞,做病毒滴定,以病毒是否灭活/去除或病毒量下降是否大于4.0 Log作为病毒是否有效灭活/去除的标准。结果经过酸沉灭活后,3种指示病毒的滴度均有所降低;经过加热灭活后,MV和VZV均未检出,滴度下降大于4.0 Log;经超滤去除病毒后,3种指示病毒均未检出,滴度下降均大于4.0Log,且经盲传复壮后均未检出病毒。结论注射用胸腺肽生产工艺中的低pH孵放法、加热法、超滤法的联合运用可以有效地灭活/去除病毒。  相似文献   
877.
山地枣树茎直径对不同生态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  汪有科  韩立新  汪星 《生态学报》2012,32(17):5476-5483
以山地梨枣为试材,进行了枣树茎直径对土壤水势(WPs)、太阳辐射(Rs)、气温(Ta)、空气相对湿度(RH)等生态因子的响应试验研究。试验共设4个WPs区间的处理,连续测定枣树茎直径及不同生态因子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果实膨大期,在-41—-390 kPa范围内,WPs越高的处理,其枣树茎直径(TD)越大;不同处理间枣树最大茎直径(MXTD)存在显著性差异,较高的WPs区间有利于茎直径的增加;MXTD是该期较为适宜的水分信息诊断指标。晴天时,茎直径日收缩幅度大;雨天白天时,茎直径基本处于同一水平,收缩不明显。TD与R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a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Rs间无显著相关关系,RH与Ta是影响茎直径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综合考虑,枣树茎直径的微变化同时受到各种生态因子的影响,尤以RH、Ta、WPs的影响更为显著;WPs高时,WPs为影响茎直径变化的主要因子;WPs低时,RH成为影响茎直径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78.
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利用柴油按不同比例混合土壤0 g/kg(CK),2 g/kg(L1),10 g/kg(L2)和50 g/kg(L3)制备了含不同浓度PAHs的污染土样,选择1年生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栾树(Koelreuteria bipinnata)、马褂木(Liriodendron chinense)幼苗为供试植物,进行了土壤微生物对柴油的响应及对PAHs的修复研究。结果表明:(1)4个树种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以细菌占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2)在各测定时间树种间土壤微生物总数对污染处理响应差异较大。栾树各污染处理组土壤微生物总数均高于对照组;樟树各污染处理土壤微生物在实验前期低于对照;广玉兰为污染处理组在4月份显著低于对照,而在其他月份多高于对照;马褂木在4月份均低于对照,其他月份为L1处理低于对照,L2、L3处理高于对照(1月L2除外)。(3)4个树种对照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随时间的变化都是从10月逐渐增加至翌年4月,然后不断减少至10月;污染处理土壤微生物总数呈现峰值提前或滞后现象,主要出现在1月或7月。真菌是控制PAHs降解的重要因素。(4)经过1a实验,各树种L1、L2处理土壤中的PAHs浓度已与对照土壤相当;L3处理各树种土壤中PAHs含量为马褂木>栾树>广玉兰>樟树。  相似文献   
879.
BTB(Broad-complex, Tramtrack, and Bric-a-brac)蛋白家族存在于痘病毒以及几乎所有真核生物中,该类蛋白为多结构域蛋白,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含有高度保守且能介导蛋白与蛋白间相互作用的BTB结构域。BTB蛋白具有多种功能,其功能特异性取决于BTB蛋白中其他结构域以及它的互作蛋白。BTB蛋白广泛参与转录调节,染色质重组装,细胞骨架调控和泛素化降解等过程,与胚胎发育,器官形成,信号转导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多种疾病如癌症,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系统疾病等的病理过程也与BTB蛋白相关。本文以蛋白结构为基础总结了该家族的共性规律并重点论述了BTB蛋白在转录调节以及泛素化降解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80.
一种鉴定多糖水解酶类及其产生菌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向东  柯涛  熊兰  严红  马立新 《微生物学报》2007,47(6):1102-1104
利用曲里苯蓝能与多糖形成复合物的原理,建立起一种简便、快捷、灵敏的筛选多糖水解酶类及其产生菌的平板鉴定方法。曲里苯蓝对供试微生物无毒害作用,不影响酶的活性,并可高温灭菌。其最适浓度在0.005%~0.01%(W/V)之间。可用于纤维素水解酶类、淀粉水解酶类、甘露聚糖酶、普鲁兰酶等多糖水解酶,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有着同样高的灵敏度,而且能够提高筛选效率,避免污染问题,同时适合于多种多糖底物。但不能用于木聚糖酶和菊粉酶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