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4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24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7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国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项目越来越重视,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紧随政策导向,贯彻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过以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实践为例,介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背景、现状及管理实践,为持续改进培训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埃希菌O157∶H7菌悬液,灌胃制备感染小鼠。随后测定小鼠的生长情况和死亡率;收集肠道菌群,DGGE检测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的变化,高通量测序检测组间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小鼠体重、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GGE结果显示,在不同小鼠个体之间,它们的肠道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高于对照组,但优势菌的丰度有显著变化。结论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尽管极大改变了小鼠肠道优势菌群的比例,但没有降低其多样性。另外,小鼠个体间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差异在微生态研究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3.
为探究华重楼(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利用叶绿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方法,对华重楼与其它百合目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华重楼的叶绿体全基因组长158307 bp,由4个区组成,包括2个反向重复区(IRA和IRB,27473 bp)、1个小单拷贝区(SSC,18175 bp)和1个大单拷贝区(LSC,85187 bp)。其叶绿体基因组有115个基因,包括81个编码蛋白质基因、30个转运RNA基因和4 个核糖体RNA基因。11种百合目植物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组成和基因顺序相似。华重楼的cemA基因是假基因,其起始密码子后有多聚核苷酸poly(A)及CA双核苷酸重复序列,编码序列中出现多个终止密码子, 且与北重楼(Paris verticillata)的cemA编码序列中的终止密码子位置不同。因此,华重楼叶绿体基因组比较保守;cemA结构及假基因化现象可能具有重要的进化与系统发育信息,其编码序列中的终止密码子可以区分华重楼和北重楼。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其异同点。结果两组的基本致病菌组成基本相同,但老年组患者病原菌组成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较中青年组有高感染率(P0.05),混合感染的比率也较中青年组多(P0.05);发现两组常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基本相似,老年观察组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老年组阿米卡星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率较高,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85.
小型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人参皂苷累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小型生物反应器(3~10 L)培养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Rg1、Re、Rb1)的累积规律,以及蔗糖浓度、初始接种量对其生长和人参皂苷累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型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最佳收获周期为7周。初始接种量和蔗糖浓度影响生物反应器内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的累积,20或40 g/L蔗糖对人参不定根的生长和人参皂苷的累积优于60 g/L蔗糖;5和10 L生物反应器内最佳初始接种量分别为15和30g,其不定根的生长量分别为9.29和19.17 g,人参皂苷含量分别为5.16和4.58 mg/g。生物反应器内培养7周的人参与栽培4年的人参相比,人参皂苷Rg1和Re含量相差不大,但栽培人参中Rb1的含量远高于生物反应器中所培养的人参不定根。  相似文献   
86.
采用非固定、DMSO渗透和异硫氰酸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染色方法,观察水稻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花粉管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1)水稻花粉水合2min后即可萌发,花粉管生长速度在600~1500μm/h之间。(2)水合而未萌发的花粉粒中,大量较短的梭形微丝束构成微丝网络结构,萌发过程中花粉粒内的梭形微丝束松解,部分微丝转移至萌发的花粉管内沿花粉管纵轴呈束状结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微丝束主要分布在花粉管中前端,但在花粉管顶端区域始终未见明显的微丝束。(3)水合后不能正常萌发的花粉粒内肌动蛋白微丝呈弥散不规则分布,在相同萌发时间生长迟缓的花粉管中,微丝束较少,且主要位于花粉管近萌发孔的部位。表明微丝骨架的形态和分布影响水稻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87.
对围封13年且放牧的冷季高寒矮嵩草草甸,进行了从围栏入口到内部不同距离植被和土壤碳密度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1)入口到50 m植被现存碳密度平均为1298.0gC·m-2,60~180m有所下降(平均为997.3 g C·m-2),200~300 m反而升高(平均为1285.5 g C·m-2).当年净初级生产碳密度分布趋势与其相同,0~50 m、60 ~180 m和200~300 m平均分别为742.5、571.0和745.7 g C·m-2.这种分布趋势与放牧过程中绵羊觅食频度和强度有关.一般在中央地带放牧强度大,绵羊觅食时间长,边缘地带受围栏效应或围栏外环境因素影响,放牧强度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对植被生长发育起到了保护作用,使边缘地带植被碳密度得到提高.2)从围栏入口到草场内部土壤碳密度变化趋势表现复杂,入口到100 m增加,100~170 m减小,然后略有升高.土壤碳密度最高值出现在95 m处(15.42 g C·m-2),最低值出现在170 m处(14.12 gC· m-2).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出现这种格局,但至少认为,土壤有机质的动态转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植被碳密度相比具有一定的迟滞效应.具体如何影响有机质的动态转化及其迟滞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8.
对医疗物资管理的现状,抓住医疗物资供应链关键节点,采用先进库存策略、网上申领、“采”、“购”分开、射频识别技术以及重塑团队精神的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医疗物资的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89.
张国妍  杨帆  李红艳  钟朝华  刘困 《生物磁学》2011,(23):4512-4514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收治入院的哮喘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纽,对照组采用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纽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青龙汤,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42%VS80.95%,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和PEF占预计值%均显著升高,肺功能明显好转(P〈0.05),且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小青龙汤作为中医经典方剂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检测脊神经切断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重复放电能力和钠电流的变化,并研究介导其电流变化的钠通道亚型的表达情况。方法:脊神经切断术后2~8d慢性痛大鼠模型背根节急性分离,对中等直径DRG神经元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放电和钠电流的变化。对背根节神经元进行RT-PCR检测,分析其钠通道亚型的表达情况。结果:电流钳下,实验组DRG神经元在电流刺激下产生重复放电,而对照组神经元多诱发单个动作电位,电压钳记录发现实验组背根节神经元快钠电流和持续性钠电流幅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CR结果显示,Nav1.3、Nav1.7和Nav1.8通道亚型mRNA表达显著增高。结论:钠通道介导了脊神经受损模型的DRG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持续性钠电流可能通过调节阈下膜电位振荡的产生调节神经元兴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