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为探讨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试验在基础饲料中用发酵豆粕分别替代0、10%、20%、30%和40%鱼粉, 用晶体氨基酸平衡各组间蛋氨酸与赖氨酸的差异, 配制成共5种等氮等能(CP47%, GE19 MJ/kg)的试验饲料, 分别为FM、FSM10、FSM20、FSM30和FSM40。将初始体重为(22.05±0.09)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成5组, 每组设3个重复, 养殖58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 各组之间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肝体比(HSI)和脏体比(VSI)均无显著差异(P>0.05), 但替代组饲料系数(FCR)均显著高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存活率(SR)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脂质代谢方面结果显示, FSM30和FSM40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 FSM40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HO)水平显著低于FM对照组(P<0.05)。血清非特异性免疫方面结果表明, FSM40组的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显著增加的变化(P<0.05)。对肠道菌群进行了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分析, 结果表明: 各组肠道菌群的Alpha多样性指数(Sobs、Shannon、Simpson、Ace和Chao)无显著差异(P>0.05), 但OTU数量发生了变化。在门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Tener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 而属水平上, 优势菌群为支原菌属(Mycopla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FSM20组与FM对照组相比, 软壁菌门和支原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 变形菌门和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 在试验条件下, 大口黑鲈饲料中发酵豆粕替代20%鱼粉不会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脂质代谢、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及肠道菌群多样性造成负面影响, 且能显著降低肠道中邻单胞菌属在内的有害菌的相对丰度, 因此,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适宜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52.
鲁氏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rouxii)是一种耐渗透酵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酿造生产领域。然而,其耐高渗和耐高盐特性通常会导致食品腐败,给企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该文以鲁氏接合酵母盐胁迫适应响应机制为出发点,系统地阐述了高盐胁迫条件对鲁氏接合酵母表型特性的影响,概括了鲁氏接合酵母不同层次上的高盐胁迫响应机制。同时,探究了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等技术在酵母耐盐机制上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有助于企业解决食品腐败问题,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53.
在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系列中,对四川大头茶乔木种群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种群不同生殖阶段的生物量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同一生殖周期内,蕾花果期之RA值在不同演替系列中分别为:常绿阔叶林43.03%、40.79%和41.45%;针阔混交林4.13%、5.62%和35.51%;四川大头茶纯林9.32%、9.12%和31.63%。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周期长达14个月之久,在整个生殖周期中,RA值呈现“高→低→渐高→高”的动态变化规律。根据RA值的大小与其生殖年龄的关系,缙云山四川大头茶种群的生殖期分为4个时期。虽然稳定生殖期的RA值相对稳定,但随其群落演替系列不同而异。种群密度与其RA值显著相关,密度过大和过小其RA值较低。光和土壤是影响其种群生物量RA的重要因子,光照强度与RA显著正相关,土壤厚度与RA具负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4.
55.
DNA肿瘤病毒蛋白与p53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叔平  姚开泰 《生命科学》1998,10(3):141-145
大多数人类肿瘤发生p53基因突变,突变性p53蛋白功能失活、半衰期延长,并在肿瘤细胞中大量累积,一般认为,p53基因突变是肿瘤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是,近年也发现一些人类肿瘤细胞存在p53蛋白累积而无基因突变。这种现象与DNA肿瘤病毒密切相关,业已证明:SV-40T抗原、腺病毒E1B55-kD、E4orf6蛋白、HBVX蛋白、HPVE6蛋白、HCMVIE84蛋白、EBVBZLF1和EBNA5蛋白均与p53蛋白结合而使其功能失活。这表明:p53基因突变并非是p53蛋白功能失活的唯一原因。p53蛋白与病毒蛋白或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可能是其功能失活的另一主要原因?本文就近年国外有关病毒蛋白与p53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加以概述;试图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5只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真菌的多样性。【方法】采用基于ITS基因的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方法,对肠道真菌总DNA进行ITS-RFLP分析,构建ITS克隆文库,然后用HhaI、HaeIII进行酶切指纹图谱分析,测序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研究表明,5只亚成体大熊猫肠道真菌主要由Ascomycota(平均占46.24%)、Basidiomycota(平均占15.79%)2个门和一些未分类(平均占29.14%)、未培养(平均占8.83%)的真菌。其中,Ascomycota主要以Saccharomycetes(平均占63.74%)和Dothideomycetes(平均占35.91%)2个纲为主;Basidiomycota主要以Tremellomycetes(平均占65.80%)和Microbotryomycetes(平均占33.15%)2个纲为主。而这4个纲分别则主要以Candida、Debaryomyces;Pleosporales、Myriangium;Cystofilobasidium、Trichosporon;Leucosporidium、Leucosporidiella八个菌属为主,各样品中所占比例不等。【结论】亚成体大熊猫肠道内存在一定比例的真菌菌群,且ITS-RFLP技术能够很好地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真菌的发现扩大了我们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结构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真菌能否帮助大熊猫消化高纤维素食物。  相似文献   
57.
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植株分离到内生真菌63株,其中24株经鉴定分属于19个种(属).真子囊菌纲的2个属2株,半知菌纲的14个属22株.真子囊菌纲的无毛毛壳属(Achaetomiumsp.)的1株为新发现种.半知菌纲的葡萄孢属(Botrytissp.)1株和无孢菌群(Mycelia sterlia)2株的培养液,经浓缩萃取,薄层层析检测,Rf值分别为0.404、0.404、0.401,与紫杉醇对照品Rf值一致,为南方红豆杉产紫杉醇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58.
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3个种群(实验室正常喂养种群、实验室无菌糖水喂养种群和野生种群)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分析技术,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细菌种类。【结果】从橘小实蝇3个种群成虫肠道600株可培养细菌得到53种不同细菌遗传型,分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肠球菌科(Enterococcaceae)和芽孢杆菌科(Bacillaceae)等3个科。其中肠杆菌科是肠道可培养细菌最优势的细菌种类。同样以序列相似性大于97%的菌株归为相同的细菌种类为标准,找到了橘小实蝇3个种群可培养细菌的共有菌种,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确定共有菌种为肠杆菌属5株,克雷伯氏菌属2株,柠檬酸杆菌属1株,泛菌属1株,肠球菌属2株,以及芽孢杆菌属4株。【结论】通过研究橘小实蝇成虫肠道可培养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可为探讨肠道菌群对寄主的生理功能和生态学意义奠定基础,最终为利用微生物防治此类害虫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9.
目的分析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感染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住院的老年肺结核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的痰普通细菌培养革兰阴性菌阳性标本5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其异同点。结果两组的基本致病菌组成基本相同,但老年组患者病原菌组成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其中鲍氏不动杆菌较中青年组有高感染率(P0.05),混合感染的比率也较中青年组多(P0.05);发现两组常见革兰阴性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基本相似,老年观察组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素的耐药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老年组阿米卡星对所有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耐药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混合感染率较高,临床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减少不合理用药,最大程度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60.
对围封13年且放牧的冷季高寒矮嵩草草甸,进行了从围栏入口到内部不同距离植被和土壤碳密度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1)入口到50 m植被现存碳密度平均为1298.0gC·m-2,60~180m有所下降(平均为997.3 g C·m-2),200~300 m反而升高(平均为1285.5 g C·m-2).当年净初级生产碳密度分布趋势与其相同,0~50 m、60 ~180 m和200~300 m平均分别为742.5、571.0和745.7 g C·m-2.这种分布趋势与放牧过程中绵羊觅食频度和强度有关.一般在中央地带放牧强度大,绵羊觅食时间长,边缘地带受围栏效应或围栏外环境因素影响,放牧强度相对较弱,一定程度上对植被生长发育起到了保护作用,使边缘地带植被碳密度得到提高.2)从围栏入口到草场内部土壤碳密度变化趋势表现复杂,入口到100 m增加,100~170 m减小,然后略有升高.土壤碳密度最高值出现在95 m处(15.42 g C·m-2),最低值出现在170 m处(14.12 gC· m-2).目前尚不清楚为何出现这种格局,但至少认为,土壤有机质的动态转化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与植被碳密度相比具有一定的迟滞效应.具体如何影响有机质的动态转化及其迟滞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