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3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鞠丽萍  陈彬  杨志峰  戴婧  齐静  苏美蓉  刘耕源 《生态学报》2010,30(20):5646-5652
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的替代能源之一,已在我国开始了产业化应用。采用能值分析方法对以麻风果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生产全过程,包括麻风树的种植、麻风果实的运输、麻风果油的榨取、果油酯化4个过程以及废水的处理进行了评价,从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和购买资源入手构建了能值评价指标体系,并与大豆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小麦为原料的生物乙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麻风果油生物柴油的能值转换率是1.67×1013sej/kg,能值产出率是1.85,环境负载率是6.84,可持续发展指数是0.271。比较得出,麻风果油能值转换率是大豆油的3倍,是生物乙醇的2倍;相同经济能值的投入,麻风果油能值产出率最高,但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也更强;可持续发展指数三者相差不大。原料的非食用性方面,与大豆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相比,麻风果油有很大的优势,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2.
王建军  洪丽萍  汤立军 《生命科学》2010,(11):1192-1195
白细胞介素-6是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瘤细胞生长和生存的关键因子,也是MM患者发病的主要因子。IL-6/IL-6R系统通过不同通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瘤细胞生长并导致患者骨损害、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针对IL-6/IL-6R系统的治疗方法将给MM的治疗带来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3.
介绍一种改良的Masson氏三色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sson三色染色法目前仍是胶原纤维染色的主要方法之一,在病理检查中有着重要的位置;而且,随着目前。肾穿刺标本的不断增多,Masson三色染色法对判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也有着重要意义。传统的Masson三色染色法操作程序多,染色效果不太稳定。我们在长期工作中摸索出一种改良Masson三色染色法,经实践证明染色时间较短,染色结果稳定且不易褪色,可长时间保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4.
目的了解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供临床借鉴。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培养标本中所分离到的细菌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血培养标本中分离到细菌239株,其中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b)131株,占52.6%,革兰阳性球菌(G+c)99株,占39.8%(99/236),真菌占6.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检出率分别是54.2%和48.6%,只对亚胺培南、特治星和阿米卡星敏感,敏感率超过85%,G+c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是42.9%和89.2%,只对万古霉素敏感(100%),检出的肠球菌已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复杂,产ESBLs菌和MRS菌株检出率高,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检测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5.
土壤中PHA高产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成都某炼油厂油罐和排污口附近土壤中分离到1株PHA(聚羟基烷酸)的高产菌株,最高含量为19.25%。根据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鉴定及16S r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蜡状芽胞杆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初步探索,确定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0,为下一步构建基因工程菌和优化发酵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6.
体外诱导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具有神经元表型和部分功能的细胞。在对Woodbury化学诱导法作改良的基础上,加用全反式视黄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预诱导。诱导3h后,细胞开始表现神经元的形态特征,细胞折光性增强,形成收缩的双极或多极胞体和细长突起。细胞可以维持神经元样存活72h以上。诱导5h后,对免疫染色的细胞用DAPI进行复染,(92.4±6.9)%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诱导24h后,(93.9±5.2)%的细胞表达成熟神经元的标志物神经丝M H。在给予5-羟色胺刺激时可以产生与神经元相似的胞内钙离子峰,且免疫组化证实5-羟色胺1A受体在干细胞上表达微弱,但在分化后的神经元中表达较强。实验不仅从形态、细胞标志物而且从功能上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5-羟色胺敏感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87.
构建重组人IL-18-EGF肿瘤靶向分子双顺反子原核表达系统,研究重组人IL-18-EGF融合蛋白对人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细胞)和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影响。构建重组人IL-18-EGF原核双顺反子表达系统pET28a(+)-proIL-18-EGF-Caspase-4/BL21,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作用于NK细胞,应用CCK-8法和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NK细胞的增殖情况和IFN-γ的分泌量。Cy3荧光标记IL-18-EGF检测融合蛋白与肿瘤细胞表面EGFR的结合情况。IL-18-EGF与NK细胞共同孵育24 h后,取培养上清液作用于人肝癌细胞SMMC-7721,分别使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IL-18-EGF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重组人IL-18-EGF能加快NK细胞的增殖,促进NK细胞分泌IFN-γ;IL-18-EGF能与肿瘤细胞表面EGFR特异性结合;细胞划痕实验中,重组人IL-18-EGF组空白区域的抗填充能力高于对照组;Transwell小室实验中,12,24,48 h时IL-18-EGF组细胞穿膜数分别为94.6±2.9、101.8±4.0和116.2±4.5,均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的对照组(分别为128.6±8.5、133.0±7.5和138.8±5.4)(P〈0.05)。以上结果表明,IL-18-EGF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有可能作为辅助药物运用于肝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88.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和HPLC分析方法,对人工种植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甘草酸分布和积累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以阐明药用甘草根在发育过程中甘草酸的积累变化规律,探讨甘草药材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甘草酸主要分布在根的次生韧皮部薄壁细胞和维管射线细胞中,且主要积累在这些细胞的细胞壁上。(2)HPLC分析显示,主根的韧皮部中甘草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木质部,根皮中含量最少。(3)甘草酸在主根中的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提高,2、3年生甘草根中甘草酸含量上升较快,3年后甘草酸的含量达到3.66%,超过了国家药典规定的甘草酸含量标准。  相似文献   
89.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定位和植物化学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乌拉尔甘草根中的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揭示甘草药材质量形成的内在机制并指导优质甘草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乌拉尔甘草中皂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根的韧皮薄壁细胞和射线细胞中,韧皮部中皂苷含量高于木质部和根皮,而且根的次生生长与皂苷类成分的积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2)不同生长年限的乌拉尔甘草根中的总皂苷含量存在差异,3年生甘草根中总皂苷含量高于2年生和1年生甘草根.  相似文献   
90.
以结球甘蓝‘新夏50’的无菌苗下胚轴为材料,对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与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建立适合结球甘蓝原生质体游离、纯化、收集、培养以至再生出完整植株的实用技术体系,为其非对称细胞融合及品种改良与创新等研究奠定基础。结果表明:2.5%纤维素酶R-10+0.05%果胶酶Y-23+9CPW+5mmol/L MES的混合酶液,从4d苗龄的下胚轴上分离出高产率的原生质体。在改良B5+0.5mg/L 2,4-D+0.2mg/L 6-BA+0.2mg/L NAA的液体培养基上,原生质体分裂旺盛。形成愈伤组织后经芽诱导和生根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倍性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原生质体所获得的24株再生植株中,19株为正常二倍体,4株为嵌合体,1株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