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3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01.
教学目的知识:了解骨的形态、掌握骨的结构功能和骨的成分及物理特性。能力:对骨的形态、结构的观察能力,对骨的成分鉴定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思想教育:通过研究骨的结构和功能,渗透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结合观察长骨、探索骨的成分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相似文献   
202.
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菌的原生质体用20—30mg/mI蜗牛酶在水浴30℃作用,7小时左右制成.用P溶液制成原生质体悬液,然后用紫外线对原生质体进行辐照,照后的原生质体用P溶液作系列稀释,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上,置28℃培养4—5天,出现再生菌落。进行摇瓶初筛与复筛三次鉴定,获得新菌株的灰黄霉素发酵单位比对照组平均提高20~30%。  相似文献   
203.
谷子双受精过程的形态学和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4.
用垂直转移法在石英片上制成的PM—SP—LB多层膜的可见区吸收谱表明吸收峰峰位与成膜液一致,均在574nm左右,比PM水悬浮液的吸收峰位略有红移;稳态线二色性表明,除PM碎片平躺在多层膜平面内外,在提拉时的竖直方向存在BR的取向优势,优势率约为0.51左右;同时还表明,25mN/m条件下制备的PM—SP—LB多层膜中BR分子的视黄醛生色团的跃迁矩与膜平面法向所成的角接近于天然紫膜中的值。  相似文献   
205.
八十年代生物分子电子学和生物计算机研究的兴起,嗜盐菌紫膜蛋白菌紫质由于其结构稳定,当受到光照时,能发生同素异构变化,具有光色互变和光驱动质子泵功能、双稳态特性以及皮秒到毫秒级的光电响应特性,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生物分子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之一,应用前途是发展生物分子器件和生物芯片等。由于紫膜具有不对称性而菌紫质的光驱动质子泵具有方向性,因而必须有序组装而且可以有序组装。紫膜  相似文献   
206.
本文主要描述鲥鱼仔幼鱼阶段有关摄食、消化器官的发育、不同大小仔幼鱼食物组成特点、摄食量及其昼夜摄食节律。此外,还就仔幼鲥鱼人工饲养条件与天然状况下的生长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只要供饵正常,孵化环道内生活的仔幼鲥生长速度可以略快于鄱阳湖同期天然生长个体的速度,为今后人工培育仔幼鲥进行放流和增殖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07.
大量资料表明,细胞质膜可能是光敏引起细胞死亡的临界靶结构之一。有的作者认为临界靶分子是膜上的蛋白质,有的则认为膜上的靶事件是膜脂的过氧化。由此可见,为了揭示光敏的靶分子机理,必需进一步探讨膜脂和膜蛋白在光敏损伤中的地位。血卟啉衍生物(HPD)除了能较多地潴留于癌细胞外,也能潴留在正常细胞膜中,它杀死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靶分子机理是相似的。基于这一考虑,我们采用血影细胞为材料,观察了HPD对血影细胞的圆二色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8.
种群密度对大果虫实形态特征与异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种群密度与植物形态特征、器官生物量间的异速生长关系,阐明植物在退化土地恢复过程中的适应策略,以大果虫实为材料,通过异速生长分析方法,研究种群密度对其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与异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群密度对大果虫实的株型构建产生了显著地影响。随着密度增大,大果虫实株高呈减小趋势,其分枝数及分枝长度明显减小。大果虫实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大而显著减小。随密度增大,茎和繁殖器官生物量分配呈减小趋势,根和叶片生物量分配呈增大趋势。这与最优化分配理论中水分、营养物质及光资源受限时的情况一致。密度对大果虫实株高:根生物量间异速生长具有显著影响,且对株高与器官生物量间异速指数和个体大小产生了极显著影响。密度对根:地上部分、叶片:根、繁殖器官:根生物量间的影响属于表观可塑性,而对根:茎、茎:地上部分、叶:其他器官及繁殖器官:其他器官生物量间的影响属于真正可塑性,说明密度改变了大果虫实的株型发育系统,并影响各器官间的异速生长,进而权衡器官生物量分配以完成生活史。  相似文献   
209.
建立亳白芍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其中生白芍、炒白芍和酒白芍标准汤剂分别标定16、14和13个共有峰,同时测定亳白芍不同炮制品标准汤剂中7种化学成分(没食子酸、氧化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酸、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经炒制后标准汤剂中芍药内酯苷和苯甲酸含量升高,氧化芍药苷、芍药苷含量降低,酒白芍标准汤剂中芍药苷含量升高,苯甲酸含量降低,并对含量测定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同一批亳白芍及其炮制品可聚为一类,但聚类距离缩小后生品和炮制品各聚为一类。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且简便快速,二者结合可直观反映出亳白芍炒制、酒制后的变化差异。  相似文献   
210.
经过长期破碎化,荒漠草原原生硬质灰钙土斑块散布在广大沙化土地中,形成类似"土岛"的土被结构。为揭示土岛生境的群落物种共存机制,2016年在宁夏盐池县皖记沟村选取大(200–300 m~2)、中(约100 m~2)、小(约50 m~2)土岛各3个开展调查,采用Jaccard相异系数、物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零模型、Meta分析,综合计算和分析土岛内部与外部植物群落相似性、物种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物种共存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研究发现,(1)随着破碎化加剧,土岛内部植物多样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群落优势种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转变为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短花针茅共优种,土岛内外群落相似性增加。(2)土岛内外绝大多数物种生态位重叠较小,生态位重叠在土岛内呈集中分布,而土岛外则呈均匀发散分布。(3)环境过滤为主的生态过程决定了土岛生境群落物种的共存格局,随着土岛面积减小,环境因子对群落物种共存的调控强度降低,关键性环境因子由土壤细砂粒和黏粒转变为粗砂粒,显著性竞争物种共存格局在小岛出现。综上所述,土岛生境对于维持草原物种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过滤主导了荒漠草原物种共存格局。随着生境破碎化加剧或土岛面积减小,物种共存格局及其调控因子发生转变。保护面积在200 m~2以上的大土岛对于恢复荒漠草原区草原成分种和其物种多样性机制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