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25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941.
由于发射了第一批人造地球卫星,苏联在人类文化发展上揭开了新的一頁;在进入宇宙的道路上走了第一步。目前正在热烈地討論着与人在行星际空間飞行远景有关的問題。对在苏联第二顆人造地球卫星上的第一个宇宙生物——小狗“萊依卡”——所进行的生理研究资料,也在很仔細的分析。现在已經是对不久前才出現而仍十分年青的科学——宇宙生物学阐明其发展的基本路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942.
金大雄 《昆虫学报》1963,(1):115-115
观赏的多汁植物Stapelia 以奇特的大型海星形的花受人鉴赏。但更特殊的是它们的花多具有腐肉的臭气,因而诱引蝇类。甚至有人认为它们经绿蝇类授粉。 1962年8月3日上午约11时,著者的一株  相似文献   
94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的分离及其S1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对山东省泰安地区某蛋鸡场产蛋下降鸡群发生的临床症状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例,无菌采集气管、肺脏、肾脏等组织,接种SPF鸡胚,经病毒形态观察、血凝特性试验、动物回归试验等证实,我们鉴定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病毒中和试验表明,该病毒为一株变异毒株,使用国外针对IBV793/B血清型发表的血清型特异性引物经RTPCR方法获得了该毒株的免疫原基因S1基因,初步确定该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毒株为793/B血清型。  相似文献   
944.
使用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 从12肽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中筛选特异性结合多肽. 经过四轮淘筛, 得到10个阳性噬菌体, 进一步进行测序、血凝抑制活性及病毒抑制特性鉴定. 所有阳性噬菌体均能特异性阻断IBV对HeLa细胞的感染, 并能抑制IBV对鸡红细胞的血凝活性. 人工合成其中一条病毒抑制效价最高的线性多肽“GSH HRH VHS PFV”, 其细胞抑制试验证实该多肽同样具有病毒抑制特性. 以上结果为研制抗病毒分子及鉴定病毒与细胞相互作用功能域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5.
为探讨小鼠植入前胚胎组蛋白乙酰化酶GCN5(general control of nucleotide synthesis,GCN5) 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use1,HDAC1)的表达模式及常规体外培养对它们表达的影响,应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了体内和体外培养的小鼠2、4、8细胞期卵裂胚胎、桑葚胚和囊胚GCN5和HDAC1的表达。结果显示,GCN5在体内组各细胞期卵裂胚胎和桑葚胚的细胞浆内均呈高表达,细胞核内未见明显表达,而囊胚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无表达:HDAC1在体内组小鼠2细胞期胚胎中以细胞浆内表达为主,在其他各期胚胎均以细胞核内表达为主.囊胚期内细胞团部分细胞的细胞核内未见HDAC1表达。GCN5在体外组小鼠植入前各期胚胎均不表达,而 HDAC1的表达强度明显低于体内组的。提示体外培养抑制小鼠植入前胚胎GCN5和明显降低 HDAC1的表达,影响胚胎基因的正确性表达。  相似文献   
946.
本文目的是为了探讨过继转输的父系抗原耐受T细胞对受体孕鼠反应性T细胞的影响。以(?)CBA/J×(?)BALB/c为正常妊娠模型,(?)CBA/J×(?)DBA/2为自然流产模型,将自然流产模型CBA/ J孕鼠于孕第4天(着床期)分别腹腔注射大鼠抗小鼠CD80和CD86 mAb或大鼠同型IgG。于孕第9天,应用免疫磁珠阴性分选孕鼠的脾脏T细胞,将纯化的T细胞先进行CFSE体外荧光标记,再分别过继转输至孕第4天的CBA/J×DBA/2孕鼠。于受体孕鼠孕第9天,在父系抗原刺激下,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受体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并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过继转输的T细胞及受体T细胞内细胞因子IL-2、IL-4、IL-10和IFN-γ及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TLA-4的表达。本文结果显示,与过继转输父系抗原非耐受性T细胞相比,转输父系抗原耐受性T细胞和转输正常妊娠模型孕鼠T细胞均使受体孕鼠脾脏免疫细胞对父系抗原的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同时使受体孕鼠T细胞内细胞因子IL-10及细胞表面CTLA-4的表达显著增加,而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表达则明显下降(P<0.05),细胞因子IL-4的表达不变(P>0.05)。总之,过继转输的父系抗原耐受T细胞具有抑制性免疫调节功能,诱导受体孕鼠反应性T细胞对父系抗原亦产生免疫耐受,两者协同作用则抑制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明显改善了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妊娠预后。  相似文献   
947.
意大利蜂多王群的组建及蜂王产卵力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物诱导和环境诱导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成功组建多只蜂王在同一产卵区内自由活动、正常产卵的多王群,并且实现了多王同巢越冬,修订了“人工组成的同巢多王群,多只蜂王只能相处几个月”的传统观念。通过对多王群蜂王产卵力的观察发现,经生物诱导处理的单只蜂王的产卵力与未经处理蜂王的产卵力相比无显著差异;而3王群和5王群蜂王的产卵力分别是单只蜂王产卵力的222.94%和367.09%。最后,对多王群在蜜蜂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和养蜂生产应用中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48.
向肉苁蓉悬浮细胞培养系中添加茉莉酸甲酯(MJ)和水杨酸(SA) ,分别考察了这两种诱导子的添加浓度及添加时间对肉苁蓉悬浮细胞系中苯乙醇甙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J和SA能够促进肉苁蓉悬浮细胞系中苯乙醇甙(PeG)和松果菊甙(Echinacoside)的合成,但两者的适用的浓度范围和最佳添加时间存在差异。与未经诱导子处理的细胞培养结果相比,MJ在对数生长初期(培养14d) ,添加浓度为5 μmol L条件下,可使肉苁蓉悬浮细胞系中PeG含量提高2 5 9倍,Echin含量提高3 82倍;而SA在对数生长后期(培养2 8d) ,添加浓度为5 0 μmol L条件下,可使PeG含量提高2 71倍,Echin含量提高3 16倍。  相似文献   
949.
大豆花叶病毒胁迫诱导的消减文库构建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危害大豆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 ,通过分子手段研究大豆花叶病毒病基因的抗病相关基因表达可以辅助抗病育种工作。利用SSH技术 ,对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大豆品种 814 3进行分析 ,构建大豆花叶病毒胁迫诱导表达的cDNA文库 ,并对文库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50.
重组鸡γ_干扰素在昆虫细胞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鸡γ-干扰素(ChIFN-γ)基因克隆到载体pFASTBAC1中,构建转移载体pFASTBAC1-ChIFN-γ,然后转化DH10Bac感受态大肠杆菌,通过位点特异性转座,将ChIFN-γ基因整合到Bacmid穿梭载体中,构建表达质粒Bacmid-ChIFN-γ;通过脂质体将表达质粒转染Sf9昆虫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重组鸡γ-干扰素(rChIFN-γ)的表达;通过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的细胞病变抑制试验,检测rChIFN-γ的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Sf9细胞能高效表达rChIFN-γ,且当每个细胞的感染量为1个病毒时,细胞在感染96h后,rChIFN-γ基因表达产物的活性最高,达到106~107.2U/mL。以rChIFN-γ进行对新城疫病毒(NDV)F48E8株、禽流感H5N1病毒(AIV-H5)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的抗病毒活性试验,发现rChIFN-γ对AIV-H5和MDV GA株病毒有明显的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但对NDVF48E8株病毒在体外不能抑制其致细胞病变作用,仅能在病毒滴度上表现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