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正> 银杉为我国特有的珍贵稀有植物,银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尚未见有报道。因此,我们于1979年开始在花坪林区(海拔960~1460米)及桂林雁山(拔海154米),选择银杉野生成年植株和1~15年生栽培植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以掌握其生长发育特性,为制定人工栽培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促胰液素(PZ)、生长抑素(SS)表达的影响。方法:14周龄雄性SHR 45只随机分为3组(n=15):SHR组、贝那普利组(盐酸贝那普利灌服0.90 mg·kg-1·d-1)、氨氯地平组(苯磺酸氨氯地平灌服0.45 mg·kg-1·d-1)。以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正常对照组(n=15),SHR组及WKY组每日灌服等体积蒸馏水。干预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检测十二指肠中PZ、胃窦中SS蛋白和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干预8周后,与WKY组比较,SHR组十二指肠PZ、胃窦SS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SHR组比较,贝那普利组与氨氯地平组十二指肠PZ蛋白和mRNA、胃窦SS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贝那普利组比较,氨氯地平组十二指肠PZ蛋白和mRNA、胃窦中SS mRNA表达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SHR十二指肠中PZ和胃窦中SS调节失衡,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的降压作用可能通过调节PZ和SS的表达而达到降压目的,而氨氯地平的调节作用较显著。  相似文献   
63.
高血压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是遗传、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相互作用的结果。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主要涉及促进能量吸收、激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通透性等多个方面,因此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有效调节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的根本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临床从脾胃论治行之有效,脾主运化水谷,肠道菌群影响消化吸收,二者生理功能相似,肠道菌群的研究为中医从脾胃论治高血压提供了新思路,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从脾胃论治高血压的机理。  相似文献   
64.
摘要 目的:探究知柏地黄丸治疗对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及第二性征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86例ICPP女童,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醋酸曲普瑞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知柏地黄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性激素水平[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及促黄体激素(LH)]、骨代谢指标水平[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1NP)、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段(N-MID)、Ⅰ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TX)]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和卵泡直径均明显较小(P<0.05),FSH、E2、LH、P1NP、N-MID及β-CTX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知柏地黄丸治疗ICPP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小卵巢、子宫的提前变化,降低性激素水平,改善骨代谢指标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5.
柏科植物是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常绿树种,具有种数多、分布广的特点。该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种柏科植物叶片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与计算机检索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柏科植物挥发油得油率较高,除偃柏外4种柏树的得油率都在0.5%以上;5种柏科植物挥发油中共检测出了80种萜类物质,其中日本花柏中萜类物质最多含有54种,日本扁柏次之含有51种,柏木含有47种,线柏含有42种,偃柏则只含有35种;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乙酸龙脑酯、α-蒎烯、3-蒈烯、D-柠檬烯、松油烯-4-醇、桧烯和萜品油烯等,一些植物还含有龙脑、β-月桂烯、石竹烯、β-紫罗兰酮和Verticiol等一些重要的药用成分;柏科植物挥发油具有成分及相对含量差异大、成分较简单、化合物种类以萜烯类为主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柏科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6.
海滨锦葵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滨锦葵(Kosteletzkya virginica)胚轴为外植体,在9种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上进行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培养、不定芽分化及生根培养,确定了植株再生的最适培养条件:(1)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IAA 1.0 mg·L-1+KT 0.3 mg·L-1+sucrose 30 g·L-1+agar 8 g·L-1,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3.94%;(2)不定芽诱导最适培养基为MS+IAA 0.1 mg·L-1+ZT 0.5 mg·L-1+sucrose 30 g·L-1+agar 8 g·L-1,不定芽诱导率为65.83%;(3)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sucrose 30 g·L-1+ agar 8 g·L-1,生根率为96.67%。炼苗移栽后,成活率可达85%。  相似文献   
67.
关于辽西孔子鸟层时代的讨论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SwisherⅢ等报道的辽西孔子鸟层同位素年龄(124.6Ma)的准确性存在可疑处,其取样点地层受后期侵入岩床的烘烤,因此“巴列姆期”的时代结论不可靠;罗清华等的取样点和数据(147Ma)较为可信。对义县组动物群与欧洲Solnhofen层动物群的对比讨论,表明两生物群基本同时代(Tithonian期),并不是“超过20Ma”的“长寿动物群”。  相似文献   
68.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引起的慢性疼痛,是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线粒体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ATP合成、氧化应激、细胞内Ca2+稳态维持和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线粒体数量、形态和功能的改变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69.
肠道微生物-肠-脑轴因其在调节精神疾病中的可能生物学基础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可通过与"肠-脑轴"交互作用影响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然而,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之间的具体相互作用及机制还未十分明晰。深入研究微生物-肠-脑轴和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为深刻地认识和阐明抑郁症这种精神疾病。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来治疗、预防抑郁症等精神疾病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可为探索中医药治疗、预防抑郁症机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和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炎症因子和营养指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MHD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单纯透析组、厄贝沙坦组、左卡尼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各30例,分别接受单纯透析治疗,口服厄贝沙坦0.15-0.3g/d,静脉推注左卡尼汀1g/次,厄贝沙坦和左卡尼汀联合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TGF)水平及营养状况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厄贝沙坦组、左卡尼汀组及联合用药组CRP、IL-8和TGF的水平与治疗前及单纯透析组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6个月后,厄贝沙坦组、左卡尼汀组及联合用药组CRP、IL-8、IL-10和TGF水平较治疗前及纯透析组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用药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厄贝沙坦组和左卡尼汀组(P0.05)。治疗6个月后,左卡尼汀组及联合用药组血清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较治疗前及单纯透析组显著升高(P0.05),联合用药组血清Hb、Alb和PA水平上升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左卡尼汀既能缓解MHD患者的微炎症反应,又能改善其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