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内皮功能及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T2DM合并ASO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常规治疗+化瘀通痹汤治疗)、观察组(49例,常规治疗+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及血流量、踝肱指数(ABI)、动脉硬化指数(AI)、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空腹血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IL-6、CRP、TNF-α、IL-1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MCP-1、vWF、ET-1均更低,NO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AI更低,ABI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周后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峰值流速、血管内径、血流量更高(P<0.05)。两组治疗3周后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联合化瘀通痹汤治疗老年T2DM合并ASO患者,可控制患者血糖,改善内皮功能及血液循环,减轻机体炎性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2.
<正>许多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有传染输血后肝炎(PTH)的记录而肌肉注射免疫球蛋白(IMIG)却有良好的病毒安全性记录,在许多IVIG制备过程中。血浆首先被低温乙醇法分离,该法也用于制备常规的IMIG。尽管如此,IMIG与IVIG的制备在分离过程的结尾即乙醇的去除方法上有所不同:Cohn乙醇法(IMIG)中通常使用冻干法,而在IVIG的生产中却使用了凝胶过滤或透析过滤法。此外,通过使用如胃蛋白酶或PEG处理的生产工艺去除IVIG中的聚合免疫球蛋白。使用胃蛋白酶和  相似文献   
153.
串珠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对玉蜀黍苗期侵染的接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壤接种的方法测定了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 3个菌株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9个菌株对玉蜀黍幼苗的侵染力。结果表明在试验菌株中存在强、中等、不稳定、弱至无四种致病力类型。串珠镰刀菌中的NF2109(分离白玉蜀黍杆腐病株)和哈医14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尖孢镰刀菌中的NF1800(分离自香蕉果柄)和NF109(分离自松林土壤)属于强致病力类型。尖孢镰刀菌中的NF033(分离自玉蜀黍种粒)、NF245(分离自苹果烂根)、哈医142(分离自玉蜀黍种粒)属于中等强度类型。其余5个试验菌株有2个不稳定,3个呈弱或无致病力类世。叙述了这些菌引起的玉米苗枯的症状,并认为对玉蜀黍苗期的侵染,串珠镰刀菌的危在较之尖孢镰刀菌为大,并就试验菌林的致病力讨论了有关尖孢镰刀菌号化型问题。  相似文献   
154.
张国钦  李妍  吝涛  李新虎  王兰  刘文惠 《生态学报》2020,40(22):8130-8140
景感生态学是基于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营造理论与实践结合现代生态学基本原理形成的新兴学科,注重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健康与福祉是其重要内容,因此健康人居环境的营造也是景感生态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在健康人居环境的营造过程中,健康社区构建具有作为"细胞工程"的基础性作用。因此,从景感生态学的视角探讨健康社区的构建,有助于景感生态学进一步应用于可持续发展与人居环境营造的实践,为健康与福祉的顺利实现提供支撑。从健康社区的定义和主要理念出发,基于健康社区构建的需求本体和供给客体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结合生态环境科学的"时-空-量-序"的视角,探讨了生态环境研究应用于健康社区构建的作用及面临的系统性不足、人文性不足和耦合性不足等挑战;进而以景感生态学作为连接生态环境学科与建筑规划学科的纽带,探讨了景感生态学在应对上述挑战中的作用。从景感生态学视角来看,健康社区构建就是将人类健康这一愿景融入到社区健康需求本体与健康供给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调控与营造,从而实现社区及人群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健康社区的构建强调社区人群主观健康需求与客观健康供给之间的互动与耦合,与景感生态学强调"景"与"感"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具有高度一致性。本文从景感生态学的研究要素、景感营造的理念与研究工具等方面,系统地提出景感生态学视角下的健康社区构建框架:包括融合多景感要素的社区人群健康生态系统服务体系、营造多景感载体的社区人群健康行为意识引导体系和建设多方位的健康社区趋善化管理与智能感知体系。景感生态学所提供的崭新视角和系统性思路,对于健康社区的构建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5.
丽江城市不同区域景观美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郭先华  赵千钧  崔胜辉  吝涛  李元 《生态学报》2014,34(7):1794-1799
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阶段,古城或古镇正面临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双重压力,古城风貌和景观美学受到影响。以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所在地——丽江盆地为研究对象,按照大研古镇-丽江新城-郊区的梯度设置评价样点,采用评分法(SBE-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procedure)进行景观美学评价。结果显示:参加评价的男性与女性显示出性别间的细小差异,两个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其中最大值和最小值均由男性评价者产生。丽江古城的三大古镇中,束河古镇的景观美学评价值最高,为6.79,白沙古镇的景观美学评价值为5.82,大研古镇景观美学评价值为5.68。大研古镇与丽江新城交错带的景观美学评价均值为4.9,丽江新城区的平均值均值为4.03,玉龙县城的均值为3.88,评价分值最低点在玉龙新县城,为2.36。在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大研古镇到郊区的梯度上,整个评价曲线呈V型,中间低,两边高的趋势,大研古镇与城市新区交错带的景观美学评价值较低。景观美学评分较高的景观要素包括:自然景观(山体、水体)、农田、古镇、有历史文化特色和地方民族特色的景观等,现代城市景观的评价值较低。研究结果对保护丽江古城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来完善丽江城市景观规划、优化城市空间格局,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丽江的古城风貌和田园风光,以维系景观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6.
以红橘、朱橘、土橘、枳、枳橙、实生酸柚、实生甜橙、黄柑为材料,进行不同降水量的长期干旱胁迫后,测定生物量、抗旱系数及叶片中赤霉素(GA1+3)、玉米素核苷(ZR)、生长素(IAA)、脱落酸(ABA)含量,分析GA1+3、ZR、IAA、ABA的相对含量变化及ABA/GA1+3、ABA/ZR、ABA/IAA与8个种类柑橘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降水量低于1200 mm(对照)条件下,随降水量的减少不同种类柑橘的生物量明显降低,其抗旱系数及抗旱力大小顺序为朱橘红橘枳土橘枳橙实生酸柚实生甜橙黄柑.不同种类柑橘叶片中ABA含量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增加,GA1+3、ZR和IAA含量随降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在抗旱性强的柑橘种类中,ABA/GA1+3和ABA/ZR的增加幅度大,ABA/IAA变化与种间抗旱力的关联度不大.ABA和GA1+3的相对含量与柑橘抗旱系数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ZR的相对含量与抗旱性系数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IAA的相对含量与抗旱性系数相关性不明显.对柑橘抗旱性的促进效果,以ABA最大,其次为GA1+3和ZR,IAA最小.  相似文献   
157.
158.
目的:比较研究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及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术后桥血管通畅率。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窥镜组(EVH,n=178)和开放手术组(OVH,n=202)。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桥血管通畅情况。结果:术中无不良事件发生。E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376支,平均每例2.11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9例(静脉桥血管43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1支/共333支,平均每例为0.0631支。OVH组术中共计完成静脉桥血管总数为458支,平均每例2.27支。术后1年行冠脉CT检查,失访11例(含静脉桥血管31支),发生桥血管再狭窄总数为26支/共427支,平均每例为0.0609支。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状动脉移植术中应用内窥镜获取大隐静脉与传统切开方式获取大隐静脉相比较,在术后1年时桥血管通畅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9.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 B7-H1 的表达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检测慢性乙型 肝炎患者肝功能、 HBV-DNA 水平, 将患者分为高病毒载量高 ALT 组 ( A 组) 、 高病毒载量低 ALT 组 (B 组) 、低病毒载量组 (C 组) 及正常对照组 (D 组)。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 HLA-DR、 CD80、 CD86、 CD83、 CD1a、 B7-H1 表达, 酶联免 疫吸附试验 (ELISA ) 检测 DC 培养上清液和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 IL-12、 IL-10 水平。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的树突 状细胞膜表面分子 HLA-DR、 CD80、 CD86、 CD83、 CD1a 的表达均明显降低 (A、 B、 C 组与 D 组比较分别为 42.3± 4.9%、 46.7± 7.0 %、 52.5 ± 6.3 % vs 94.5± 3.5%; 34.5 ± 5.3%、 39.9 ± 6.4%、 45.6 ± 5.2 % vs 90.6± 6.5%; 38.2 ± 8.6%、 36.1 ± 5.4%、 42.5 ± 6.8 % vs 87.7 ± 5.1%; 28.3 ± 6.5%、 25.6 ± 3.4%、 33.5 ± 4.3% vs 82.6 ± 4.8%; 32.3 ± 5.8%、 29.3 ± 5.3%、 48.3 ± 4.9 % vs 68.2 ± 5.2 % P< 0.05), B7-H1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27.48± 21.4%、 21.83± 20.2%、 15.43± 10.32 % vs 4.23± 2.2 % P<0.05)。B7-H1 表达水平与 ALT 呈正相关, 与 IL-12 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低下, 其机制可能与树突状细胞高表达 B7-H1 有关。 B7-H1 高表达抑制了淋巴细胞的功能, 导致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160.
目的:克隆并鉴定和分析人Cuedc2启动子,为进一步研究其转录调控机制和功能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对Cuedc2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约2000bp的序列进行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使用PCR技术扩增该序列并测序,将扩增获得的该片段定向克隆入PGL-3basic载体中,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Cuedc2-luc。荧光素酶分析检测启动子的活性。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含有Cuedc2基因启动子序列的荧光报告系统,经体外验证该报告基因重组载体具有转录活性。结论:本实验所构建的Cuedc2基因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为进一步研究Cuedc2基因的转录调控及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