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8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68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应用六西格玛(6σ)质量管理方法分析临床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控制数据,评价其分析性能,设计生化检验项目的质量控制方法并指导其质量改进。方法:收集2010年度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评价的数据,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允许总误差(TEa)标准,采用公式值=[TEa%-偏倚(bias%)]/变异系数(CV%),计算检验项目的σ值,绘制标准化6σ性能决定图,评价检验项目分析性能,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检验项目的质量目标指(QGI),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先改进方法。结果: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中,常规生化和干式生化的检验项目达到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66.6%和58.4%,达到5~6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达到4~5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8.3%,4.达到3~4西格玛水平分别占4.8%和16.7%,在3西格玛水平以下分别占19%和8.3%,全部检验项目的平均σ值分别为9.33和6.95。在12个6σ值<6的检验项目中有50%要优先改进精密度,25%需要优先改进准确度,其余则两者都要改进。结论:6σ质量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应用于临床化学检测性能评价,设计个性化的质量控制方案可更有效地控制质量,有助于不断提高临床实验室生化检验项目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总结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镜室2009年7月-2011年4月67例行胶囊内镜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结合其中32名患者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及手术病理,分析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的检出率,诊断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总结胶囊内镜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结果:1例胶囊内镜操作失败,66例受检者检出率80.3%,诊断率为66.7%,发现病变中血管病变为主要诊断,占62.1%,其次为肠道占位(息肉、肿瘤)为14.6%,克罗恩病占10.9%,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检查中安全,无创,诊断率较高,临床胶囊内镜检查时建议充分肠道准备,实时监控及结合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993.
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建立灵敏、快捷、高效的重金属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有的检测技术依赖大型仪器设备,在检测条件、时间以及成本上都有较高的要求,难以满足当前检测工作的需要.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不同于块体材料的优异特性被广泛开发,在化学和生物检测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常用的几种纳米探针在重金属检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纳米探针的特点及检测原理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这些纳米探针包括半导体荧光量子点,荧光纳米粒子、金纳米颗粒等材料,由于他们独特的荧光特性、吸收特性、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表面能量转移(SET)效应等,在重金属离子检测领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并且根据目前实际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对基于纳米探针的检测手段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旨在为重金属污染物检测研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枣园桃蛀果蛾寄生蜂种类及其与寄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蛀果蛾(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果实性害虫,其中枣受害最严重,因其幼虫在果实内蛀食危害、高度隐蔽性的生活而较难防治。寻找有效天敌,开展生物防治成为必然。2009年与2010年研究调查了我国大枣部分产区陕西、山西、河南与宁夏枣园桃蛀果蛾寄生性天敌,共发现了3种寄生蜂,即中华齿腿姬蜂(Pristomerus chinensis Ashmead)、章氏小甲腹茧蜂(Chelonus(Microchelonus)zhangi Zhang)和金小蜂(Pteromalidae),3种寄生蜂均从桃蛀果蛾的茧中羽化而出,其中中华齿腿姬蜂和章氏小甲腹茧蜂为优势天敌,但它们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地域性分布。同时,对中华齿腿姬蜂和章氏小甲腹茧蜂羽化、寄生率以及与寄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齿腿姬蜂越冬代成虫出蛰活动始于6月中旬,越冬代寄生率较低,第1代成虫羽化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这代寄生蜂具有较高的寄生率,可达25%;章氏小甲腹茧蜂第1代成虫羽化集中在8月中下旬和9月上旬,由于在2009年与2010年对样地进行不施用杀虫剂的管理,该天敌在2010年自然寄生率显著提高,最高时可达64.52%。因此,科学管理,合理保护与利用当地天敌成为实现该害虫生物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5.
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生物多样性沿环境梯度的变化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内容,环境梯度包含了多种环境因子(海拔高度、水热条件、人类扰动等)的综合。以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为对象,沿河从入黄河口到河源地选取典型样地调查研究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沿河均稍呈"S"型曲线变化,不同群落类型中分布格局差别不大,各群落类型中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呈现出中游丘陵山地交界区最高,上游河源区次之,下游平原地区最低的趋势;β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与α多样性较一致,总体上呈现出中游丘陵山地区物种更替速率较快,平原区更替较慢;在流域内上游河源地属于自然植被区,人为干扰较轻,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物种替代主要受物种的竞争扩散能力和生境条件的制约;在下游平原农业区,人类活动强烈,区域内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物种组成简单,物种替代具有跳跃性的特征,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制约;在中游从自然生态系统向农业生态系统的过渡区域,人类活动的扰动有一定的强度,导致该区域内自然分布种和伴人种混合生长,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较快的物种替代速率。总体上伊洛河流域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强烈的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替代速率较高。  相似文献   
996.
综合SCoT和ISSR分子标记技术开发了一种既能将标记位点与表达序列紧密联系,又具有相对较高的多态性的新的分子标记技术——起始密码子一微卫星扩增多态性(start codon-simple sequence repeat, SC-SSR)。SC—SSR标记是基于PCR的目的基因标记系统.上游引物用SCoT标记引物,瞄准基因区域,下游引物用ISSR标记引物,上下游引物间可自由组配。引物设计原则同SCoT标记和ISSR标记。使用50℃的退火温度,保证了扩增结果的稳定性。PCR结果采用琼脂糖凝胶电冰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SC—SSR分子标记结合了ISSR标记和SCoT标记的优点,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多态性丰富、重复性好、引物设计简单且通用性良好、同时与表达序列紧密连锁等诸多优点,可用于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性状基因标记、gDNA与cDNA指纹分析乃至图位克隆等方面。  相似文献   
997.
为深入探讨重金属镉(cadmium,Cd)的毒性效应,采用不同浓度氯化镉溶液对中华稻蝗Oxya chinensis Thunberg 4龄若虫进行急性染毒,对处理后24、48、72和96 h虫体内羧酸酯酶(CarE)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处理组CarE和GST活性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以α-NA为底物时高浓度处理组(80 mg.L-1)CarE活性在处理后48 h被激活;以β-NA为底物时中浓度处理组(40 mg.L-1)CarE活性在72 h达到最高;以CDNB为底物时,低浓度处理组(20 mg.L-1)GST活性在24 h被激活达到最大值,之后降低。结果显示,中华稻蝗4龄若虫在Cd胁迫下,体内CarE和GST活性发生了变化,以此来抵御机体所受到的重金属毒害。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胭脂虫Dactylopius coccus Costa寄生前后梨果仙人掌(Opuntia ficus-indica Mill)挥发性物质的变化,以动态顶空密闭循环吸附捕集法捕集胭脂虫寄生前后梨果仙人掌的挥发物,并运用全自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ATD-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检测,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无虫梨果仙人掌的挥发物中共检测到8种化合物,有虫的梨果仙人掌中共检测到9种化合物,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都有一定的变化;萜烯类是植食昆虫诱导的植物挥发性次生物质中的主要成分,本试验中,萜烯类在胭脂虫寄生前后的含量由23.12%降为6.98%。在无虫仙人掌的挥发物中检测出苯甲醛,含量约占1.73%,有虫的仙人掌中则未检测到;同样在有虫仙人掌挥发物中检出的其他物质如酯类(21.15%)、醇类(1.79%)和卤代芳烃类(1.51%)物质在无虫仙人掌植株中都未检测出。  相似文献   
999.
周晓榕  陈阳  郭永华  庞保平 《昆虫知识》2012,49(6):1598-1603
2010—2011年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种群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亚洲小车蝗于6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1~3龄蝗蝻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终见期在7月下旬;4~5龄蝗蝻于6月下旬始见,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终见期在7月末;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终见期在9月上旬。应用最优分割法将亚洲小车蝗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1)6月中旬,为蝗蝻开始出土期,数量稀少,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2)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蝗蝻发生盛期,密度低时为随机分布,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3)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000.
动物模型是人类疾病研究、发病机制、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对于困扰人类健康的肝脏疾病还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能有效地反映出人类疾病发病的机制。建立人源化鼠嵌合肝动物模型,对于研究人类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及疾病的诊治等方面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