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是一种Ser/Thr蛋白激酶。ILK可以与整合素结合,以依赖于P13K的方式激活,参与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包括整合素、生长因子及Wnt信号传导通路。ILK在调节细胞黏附、凋亡、铺展、迁移、生长、细胞周期、肿瘤形成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发现ILK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包括:神经胶母细胞瘤、黑色素瘤、胃癌、甲状腺肿瘤、卵巢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前列腺癌等。目前国内外大量实验证明ILK和肿瘤密切相关,所以ILK将成为肿瘤基因治疗和肿瘤药物的理想靶位点。  相似文献   
72.
e6-ap基因是HECTE3蛋白家族成员,根据N端的不同分为3个转录本,编码的3种蛋白均具有降解蛋白的功能。E6-AP的功能复杂,主要包括:①降解抑癌基因如p53、pml、tsc2、pdz家族基因的功能;②诱导htert基因启动子激活、提高端粒酶活性的功能;③与C型肝炎病毒的核心蛋白结合,参与r6基因的降解;④双向调节固醇类激素受体的表达;⑤调节ANNEXINA1蛋白的表达、促进其降解。E6-AP的蛋白表达受泛素及E6的调控,在肿瘤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3.
Vero细胞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药典》认可的用于人用疫苗和动物疫苗生产的细胞系,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生产疫苗已成为当前的主要趋势。无血清培养的关键是设计符合Vero细胞贴壁特性和提高细胞密度的无血清培养基,这也是规模化培养的关键因素之一。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与使用一方面减少了对动物血清的依赖,提高了病毒性疫苗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促进了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现就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4.
嗜肺军团菌在自然环境和人工供水系统中普遍存在,能够在阿米巴原虫和其他原生动物体内繁殖,所引起的军团菌病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但在自然环境中,嗜肺军团菌的生存和繁殖受到多菌种生物膜形成和繁殖的影响,一些军团菌病的暴发与生物膜的存在相关。因此,阻止自然环境和人工水系统中生物膜的形成显然已成为降低水污染的有效策略之一。根据近年来的报道分别对影响嗜肺军团菌生物膜形成的生化因子和嗜肺军团菌的毒力因子,以及其他生物物种在嗜肺军团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5.
TIN2(TRFI相互作用核蛋白2)是一重要的端粒相关蛋白。人TIN2蛋白包括N端,TRF1交互作用区(TRF1—Int)和C端3个结构域。它在TRF1复合物、TRF2复合物和Sheherin的功能中扮演关键角色,协同其它端粒蛋白维持端粒长度、结构和功能。TIN2与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和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6.
CYLD(cylindromatosi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CYLD丢失或突变可致肿瘤形成,多个研究显示,其表达蛋白CYLD可去泛素化TRAFs、NEMO及Bcl-3而抑制NF—κB、JNK等信号途径的激活,这二种途径在肿瘤的形成及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CYLD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同时CYLD也受NF—κB及IKKγ的反馈调控,这种相互调控对维持体内多种反应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
趋化因子在免疫调节、血管新生以及介导肿瘤的器官特异性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CXC趋化因子超家族由于N-端谷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基序(Glu—Leu-Arg,ELR motif)的有无使其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具有了促进或者抑制血管新生的不同作用:含有ELR(ELR^+)的CXC趋化因子经血管内皮组织上CXCR2介导血管新生促进作用;而不含有ELR(ELR^-)的CXC趋化因子通过血管内皮组织上CXCR3介导血管新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8.
基因载体是制约基因转移技术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非病毒载体由于其安全、低毒、低免疫原性等特点而备受青睐。文章以脂质体和聚乙烯亚胺为代表,介绍了非病毒载体的性质、介导转染的机制。随着人们对细胞转染机制了解的深入以及生物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非病毒型载体将有望实现高效、低毒、靶向特异等特点,从而成为基因治疗中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