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4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江西省油茶综合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适合油茶生长,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分析评估其生产潜力与资源利用效率,可为进一步优化油茶种植分区、提高产量、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等提供依据。以江西省油茶综合生产潜力为研究对象,基于潜力衰减法逐级修订得到自然生产潜力,结合社会有效系数得到综合生产潜力,并进行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结果表明: 1)江西省油茶各级生产潜力平均值在10229~17724 kg·km-2,从赣南向赣西北递减,平均综合生产潜力为12550 kg·km-2,分级后具有较高潜力和高潜力类可利用土地面积达51656 km2,占全省面积的31.1%;市级生产潜力中,赣州最高。2)江西省油茶生产潜力变幅为2223~3857 kg·km-2,各级潜力变化量的区域差异较小;油茶资源满足率为69.3%~122.7%,各级资源满足率区域差异较小;油茶资源组合利用效率为49.1%~85%,各级生产潜力利用率的区域差异较大。3)综合生产潜力评估结果与江西油茶实际产量较符合,资源利用效率评估结果与江西自然和社会条件相符,可以作为相关研究与政策制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2.
根据对亚洲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研究结果,探讨将已知5种生物碱骨架类型扩展为9种,其中新增补并命名为Geleboline-type,Gelselegine-type,Gelsemamide-type,以及首次报道在亚洲钩吻中得到的Yohimbane-type类型。  相似文献   
173.
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Friedreich ataxia,FRD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frataxin(FXN)第一个内含子中GAA重复扩增导致其表达量减少所致。FXN是一种线粒体蛋白,可以调节细胞中铁的代谢,参与铁硫簇和血红素的合成,去除氧化应激等。前期研究发现FRDA病人受累组织有特异性表达的FXN亚型蛋白。为了检测小鼠不同组织中Fxn亚型蛋白的表达,首先要获得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的小鼠Fxn抗体。利用PCR技术扩增小鼠Fxn基因,通过酶切、连接、转化等常规分子克隆方法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4(+)-mFxn,经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可溶性含有his6标记的融合蛋白。该蛋白不含Fxn氨基端77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含有130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4.38 kDa。表达的蛋白经Ni-NTA柱和连续梯度离心纯化,获得目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血清并用硫酸铵沉淀初步纯化得到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分析测试,所获得的抗体能够特异性识别细胞内源Fxn,也可应用于组织的免疫沉淀和免疫荧光。这是首次报道利用鼠源Fxn作为免疫原制备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性的Fxn抗体,为深入研究小鼠frataxin亚型蛋白的存在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对慢性鼻窦炎(CRS)患者嗅觉功能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CRS患者127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2,鼻内镜手术)和B组(n=65,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联合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嗅觉功能、血清炎症介质及并发症情况。结果:B组术后1年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7.69%(57/65),高于A组的72.58%(45/62)(P0.05);术后3个月B组的嗅觉功能分布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鼻塞、头面部胀痛、流脓涕、鼻涕倒流、头痛等症状评分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白介素-5(IL-5)、白介素-17(IL-17)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CRS在鼻内镜的基础上联合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的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嗅觉功能和临床症状,抑制机体炎性反应的同时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5.
沙葱种皮特性、种胚及种子浸提液与种子休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沙葱休眠种子为试材,检测其种皮透水性、透气性、超微结构、种胚休眠及种子浸提液。结果表明,酸蚀种子吸水12h达饱和,吸水率是完整种子的2倍;其呼吸强度最大值是完整种子的1.36倍。酸蚀处理使种子表面结构破损,角质层脱落,种孔露出。沙葱种子离体胚接种培养后2~3d,种胚开始萌发,萌发率达85%。沙葱完整种子与粉碎种子的浸提液对白菜种子发芽率、苗高、根长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提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76.
脂质活性信号分子鞘氨醇-1-磷酸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目前颇受关注的脂质信号分子.体内S1P主要由红细胞内鞘氨醇激酶催化鞘氨醇合成,后经由ATP结合盒式转运子释放入血浆.血浆S1P超过半数存在于高密度脂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上.S1P可通过直接胞内作用和激活其特异性G蛋白偶联受体产生多种重要生物学效应.S1P1-5型受体在体内各类型组织和细胞表达水平不同,参与包括细胞增殖、存活、迁移等多种生物学过程.  相似文献   
177.
Ca既是珍珠和贝壳中的主要组成成分(CaCO3占95%以上),又是普遍存在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在生物体内承担着非常重要生理功能。生物矿化的研究表明外套膜细胞在珍珠和贝壳生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并且  相似文献   
178.
研究钙离子(Ca~(2 ))在重金属铜诱导的小麦根质膜NADPH氧化酶活性变化中作用的结果表明,Ca~(2 )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提高NADPH氧化酶活性,且这种增加效应可完全为Ca~(2 )螯合剂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四乙酸(EGTA)所抑制.用Ca~(2 )通道阻断剂氯化镧和异搏定以及EGTA预处理小麦根可抑制铜诱导的NADPH氧化酶活性升高,这类抑制效应也是剂量依赖的。这些结果说明Ca~(2 )参与铜诱导小麦根NADPH氧化酶活性和活性氧产生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179.
采用2个BAU-9403剂量,4种处理方式对4个基因型小麦的主茎叶片进行处理,通过检测各处理分蘖穗的雄性不育性及其叶片的光合特性,探讨BAU-9403的吸收和转运效果.结果表明:(1)小麦主茎叶涂施BAU-9403后,不仅诱导主茎穗雄性不育,且可吸收转运到分蘖穗产生雄性不育;(2)分蘖叶叶色变淡,叶绿素含量较CK低,较主茎叶高,差异均显著;(3)主茎叶和分蘖叶的净光合速率分别为7.89和8.87μmol CO2·m-2·s-1,均比CK(10.45μmol CO2·m-2·s-1)低,主茎叶与CK差异显著(T=2.447);(4)分蘖穗不育度因基因型敏感性、处理方式和剂量的不同而异.说明BAU-9403处理小麦后可吸收转运到未处理部位产生效果.对反应敏感的基因型,使用较大剂量和增大处理面积利于BAU-9403的吸收转运,但对植株会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对光合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0.
从催吐萝芙木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吲哚生物碱,利用波谱(ESI-MS,1H NMR,13C NMR)等技术分别鉴定为利血平(1),四氢鸭脚木碱(2),异山德维辛碱(3),利血平酸甲酯(4),萝芙木碱(5),山德维辛碱(6),异育亨宾(7),霹雳萝芙木碱(8),α-育亨宾(9),育亨宾(10),催吐萝芙木定(11),四叶萝芙新碱(12),harman(13),mauiensine(14),12-hydroxymauiensine(15)。其中化合物13 ~1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