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0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47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王妍  周江  王义鹏  肖宁 《动物学杂志》2021,56(2):303-319
两栖类动物皮肤裸露和湿润的特性易于微生物的生长,它们为了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在长期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以抗菌肽(AMPs)为主要防御机制的免疫系统。抗菌肽广泛分布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是生物用于抵御细菌、真菌、病毒和原虫等病原体侵袭的重要武器之一,在进化上是一类非常古老而有效的天然防御物质。Cathelicidins是脊椎动物特有的重要抗菌肽家族之一,除具有高效广谱的抗菌活性,还具有如抗炎、抗氧化、伤口修复、抑制组织损伤和促进血管生成等多种重要活性,因此Cathelicidins家族抗菌肽已成为抗感染多肽类新药的研发热点。本文将从两栖类动物Cathelicidins家族抗菌肽的一般特点、来源分布、生物合成与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及应用前景等几个方面,综合阐述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992.
【目的】雌激素相关受体(estrogen-related receptors, ERRs)属于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 NR)超家族,在昆虫新陈代谢和能量转换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双酚A(bisphenol A, BPA)与昆虫生殖和神经系统疾病有关。本研究旨在探究BPA影响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ERR(dERR)的作用机理。【方法】通过AutoDock Vina模拟小分子BPA与Modeller 9.25构建的dERR蛋白的分子对接,使用Gromacs 5.1.9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并结合自由能的计算探究BPA与dERR的结合模式。利用qRT-PCR方法检测3种浓度(0.1, 1和10 μg/L) BPA处理6, 12和24 h对黑腹果蝇成虫和2龄幼虫中dERR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通过分子对接和极性溶剂化能发现,Phe370及Leu334等侧链氨基酸是BPA与dERR结合的关键氨基酸。qRT-PCR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的BPA处理6和12 h时黑腹果蝇成虫和2龄幼虫中dERR基因转录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而0.1 μg/L BPA处理24 h时的几乎接近对照。【结论】BPA能够影响黑腹果蝇体内dERR的表达,作用机理可能跟BPA与dERR的潜在特异性结合有关。  相似文献   
993.
茎秆维管束数目是玉米养分运输和抗倒伏的关键影响因素,本研究以遗传丰富的172份玉米自交系为研究材料,对茎秆上部小维管束和大维管束数目进行差异性分析,并通过不同杂种优势群的玉米茎秆上部维管束数目多重比较,分析各杂种优势群维管束数目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玉米自交系中,茎秆上部小维管束和大维管束数目变异系数分别为16.67%~21.69%、25.83%~32.19%;小维管束和大维管束数目在不同自交系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小维管束和大维管束数目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78.87%、82.58%;小维管束和大维管束数目在不同环境下均呈正相关关系。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各杂种优势群自交系茎秆上部小维管束和大维管束数目趋势一致,由少到多均依次为:兰卡斯特群、瑞德群、P群、旅大红骨群、唐四平头群。本研究初步了解了不同玉米自交系中维管束数目的遗传变异规律,并为进一步QTL定位和基因克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4.
褚睿天  豆志鹏  贺伟  张英 《菌物学报》2021,40(3):473-486
在我国华南地区发现了两个引起蓝莓茎溃疡病的Botryosphaeria新种,即B. dolichospermatiiB. fujianensis,本研究对这两个物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描述,并制作了图版。基于ITSLSUtef1-αTUB等4个基因片段的综合系统学分析,B. dolichospermatiiB. fujianensis形成独立的分支,并与Botryosphaeria其他物种形成姐妹群;形态学特征也与系统发育关系较近的物种有明显区别。柯赫氏法则检验表明B. dolichospermatiiB. fujianensis均为蓝莓枝干溃疡病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研究组59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疗法,对比两组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血清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髓过氧化物酶(MPO)和神经肽(NPY)]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14%(52/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69%(41/58)(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血清MPO水平低于对照组,5-HT、NE、NPY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HAMA、PSQI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8周后精神健康、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活力、生理职能、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疗法治疗焦虑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有效调节血清神经递质水平。  相似文献   
996.
摘要 目的:分析中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跌倒风险与视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其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老年黄斑变性患者95例,采用修订版社区老年人跌倒危险评估工具(MFROP-COM)评估患者跌倒风险。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AF)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本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获取患者的临床资料。中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95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100.00%。其中存在跌倒风险的患者38例(40.00%)。无跌倒风险的患者视力、生存质量各领域评分均优于有跌倒风险的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中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跌倒风险与视力、文化程度、年龄、家中安全行走、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日常生活能力、居家环境安全、足部疾病、社区安全行走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日常生活能力、视力、家中安全行走、足部疾病、社区安全行走、居家环境安全是中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跌倒风险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黄斑变性患者存在跌倒风险的人数占比较高,且跌倒风险受多种因素影响,有跌倒风险的患者生存质量更低,因此临床需积极评估并帮助此类患者建立科学防跌倒生活行为,对改善中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为获得分子量小、毒性低的抗感染多肽药物先导分子,以来源于青环海蛇的cathelicidin家族抗菌肽Hc-CATH为模板,设计了长度分别为16和15个氨基酸残基的改造体Hc-16和Hc-15,并通过CCK8实验、最小抑菌浓度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实验、ELISA实验和生物膜干涉技术 (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对其进行毒性、抗菌活性、抗炎活性及LPS中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两种改造体中,Hc-16对包括临床耐药菌在内的病原体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仅为4.69 μg/mL。同时抑制了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6的表达,显著降低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及细胞毒性。此外,构效关系研究表明C-、N-两端的苯丙氨酸在Hc-16抗菌抗炎活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上,Hc-16改造肽相比原模板具有更高的抗菌抗炎活性、更低的毒性以及更小的分子量,因而具有成本低、更好的成药性优势和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筛选高密度且均匀分布于大麦各染色体的分子标记,该研究利用前期开发的2 267个IT(intron targeting)标记,在‘中国春’、栽培大麦(Golden promise)和普通小麦(中国春)-栽培大麦(Betzes)的6个二体异附加系中进行扩增。结果发现:有534个标记可作为大麦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分别分布在大麦的1H(96个)、2H(84个)、3H(60个)、4H(105个)、5H(59个)、6H(80个)和7H(50个)染色体。进一步利用小麦族多基因组学网站和大麦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发现,除了标记CINAU800、CINAU1734、CINAU1796、CINAU1736和CINAU1691之外,其余的标记对应的原始基因序列都能比对到大麦对应的同源群的参考基因组中。研究表明,该研究筛选到了534个大麦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多态率为23.56%,略高于其他大麦分子标记;且这些大麦各染色体特异的IT分子标记可用于追踪大麦的特定染色体。  相似文献   
999.
维生素K2(VK2)是一类具有甲基萘醌结构的脂溶性维生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VK2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在抗骨质疏松、抑制血管钙化、糖尿病、肿瘤、肝病、慢性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肥胖等多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指导人们合理地补充VK2,迫切需要建立简单、可行、准确度和特异性高的VK2测定方法,确定其正常值范围。本文回顾近年来VK2的临床检测及其评价方法,对VK2的体内血药浓度检测、血液标志物检测等进行概述总结,为临床上VK2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放牧是天然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不同放牧强度可能通过影响家畜的选择性采食、凋落物输入和微生物的组成及结构等影响草地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本研究通过在华北农牧交错带典型草地一个连续3年(2017—2019年)的生长季放牧试验,测定了土壤全碳(TC)、全氮(TN)、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可溶性氮(DN)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分析这些参数间的化学计量特征,研究放牧强度对该地区草地土壤计量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连续3年不同强度的放牧(1、2、4 sheep·0.2 hm-2)对土壤TC含量没有显著影响,2019年中度放牧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中TN含量,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显著提高10~20 cm层土壤的C/N。连续3年不同强度的放牧对土壤DOC、DN含量以及DOC/DN均没有显著影响,而DOC和DN含量在2019年呈现出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表明持续高强度的放牧可能会引起土壤可溶性养分减少。随着放牧年限的增长,轻度放牧显著增加了土壤MBC,重度放牧显著降低了土壤MBC,而土壤MBN及MBC/MBN在不同放牧强度下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