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短柄二叶草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植物,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其具有基因组小、生长周期短、生存环境简单和容易人工转化等重要生理和遗传特性,被认为是一种潜力巨大的人类研究能源和粮食作物的重要模式植物.SGT1和RAR1基因是高度保守的并与植物抗病功能紧密相关的重要基因.本文采用Gateway克隆技术构建了SGT1和RAR1的基因沉默表达载体.阳性克隆载体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为进一步研究SGT1和RAR1互作蛋白及其功能,采用该克隆技术将基因cDNA全长克隆至串联亲和纯化蛋白表达载体pEarleyGate205中,为纯化SGT1和RAR1及其互作蛋白提供了基础.正确的阳性克隆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至短柄二叶草Bd21获得转化株,以期进一步研究SGT1和RAR1基因及蛋白互作对于短柄二叶草抗病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目的】明确乙腈降解菌BX2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评价其处理含乙腈废水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BX2进行鉴定。考察温度、初始pH及接种量等因素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确定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及在该条件下的乙腈降解能力。测定菌株BX2对NaCl的耐受能力。【结果】乙腈降解菌BX2的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与紫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最相近。其16S rRNA、gyrB、secA1基因序列与紫红红球菌的相似性分别为99.37%、99.29%、97.87%。最佳生长条件为35℃,初始pH 7.5,接种量1%。此条件下,菌株BX2在16 h内对浓度为800 mg/L乙腈的降解率为95.87%。菌株BX2在NaCl含量高于6%的培养基中无法生长。【结论】菌株BX2被鉴定为紫红红球菌。该菌株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降解高浓度乙腈,在含氰废水的生物修复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了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ssp.pekinensi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w-9605A及其保持系6w-9605B的花药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确定不育系花药败育时期及方式,并对不育系6w-9605A进行花器官观察和育性鉴定.结果表明:保持系6w-9605B花药发育正常;不育系6w-9605A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分化时期,占总败育花药的66.7%,不形成花粉囊和花粉粒,属于无花粉囊型败育;另外33.3%的败育花药可形成花粉囊,小孢子均受阻于单核靠边期或者二胞期,败育特点为绒毡层细胞异常肥大,挤压小孢子,导致小孢子和绒毡层解体;6w-9605A的不育性稳定、彻底,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  相似文献   
74.
基于相邻木排列关系的混交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娄明华  汤孟平  仇建习  赵明水 《生态学报》2012,32(24):7774-7780
混交度是反映森林群落中树种相互隔离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已提出多种混交度指数.Mg考虑了对象木与最近相邻木的树种异同,Mv和Ms进一步考虑了最近相邻木(空间结构单元)树种数,但仍不能准确描述树种隔离程度.基于相邻木排列关系的混交度Mp,利用“1+4”结构的17个不同空间结构单元和天目山常绿阔叶林数据对Mg、Mv、Ms和Mp4个混交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Mp的区分能力最强,Mv和Ms次之,Mg最差.Mp最适用于分析混交结构复杂的林分.在天目山常绿阔叶林分析中,混交度水平为中度,4个最近邻体中有2个相同种顺序排列的空间结构单元个数明显多于交错排列的个数.基于相邻木排列关系的混交度Mp能准确区分树种隔离程度,提高了混交度的区分度,可反映森林实际混交状况.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光电阅读机在大样本现场调查项目质量控制和数据录入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光电阅读机读入《子宫颈癌危险因素调查表》信息并进行表格质量评估,核查调查表中调查对象编码缺失、重复及进行读入信息一致性比对.结果:在录入的70160份数据中,调查对象编码缺失率为0.87%,调查对象编码重复率为0.79%,信息一致率为99.47%.3个项目点连续三个月质量控制,表格不合格率略有下降.结论:在大人群现场调查项目中通过光电阅读机进行质量控制及数据录入,能快速准确的将纸质信息转化为电子信息,并对电子信息进行核查,能迅速将调查表评估结果和建议反馈给调查表填写人员,及时指导调查员改进调查项目的编写方法和调查表内容的填写方法,从而提高了调查表信息采集质量,促进项目科研数据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76.
野葛叶片和茎段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探讨几种因子对野葛叶片和茎段高频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正交实验和单因子实验的方法。野葛叶片和茎段的最佳消毒方式为70%酒精处理30 s后再用0.1%HgCl2处理15 min;野葛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2,4-D 2 mg·L-1,野葛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6-BA 1.0 mg·L-1+2,4-D 2 mg·L-1;暗培养更有利于野葛愈伤组织的诱导;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蔗糖浓度均为30 g·L-1;野葛叶片愈伤组织的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NAA 1.0 mg·L-1+6-BA 3.0 mg·L-1,而野葛茎段愈伤组织的最佳出芽培养基为MS+ NAA 0.5 mg·L-1+KT 2 mg·L-1;光照培养更有利于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芽的再分化;野葛叶片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PP333 0.5 mg·L-1,而野葛茎段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5 mg·L-1+PP333 3.0 mg·L-1;野葛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再生芽生根的最佳蔗糖浓度均为30 g·L-1;叶片再生苗移栽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 mg·L-1,茎段再生苗移栽的最佳PP333浓度为3.0 mg·L-1;叶片和茎段再生苗的最佳移栽基质均为蛭石:珍珠岩(2:1)。  相似文献   
77.
三、用实验检验: 以节能为标准,我们选择了不密封的电饭锅、密封的三结合锅和普通高压锅+焖宝(二结合)三种锅为代表、进行实验来检验谁是最节能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我们将这三种锅子各煮半斤米(250克),加水300ml,从开始到煮熟为止,记录其时间和煮干的水量。各煮了十次,取这十次实验数据的平均整数、列表如下:(电饭锅为半球牌(500W、3L),  相似文献   
78.
邹春燕 《蛇志》2005,17(3):168-170
竹叶青(frimeresams stejnegeri)是我国常见的毒蛇之一,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是常见的致伤蛇种之一,据广西蛇伤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其发病率占蛇伤病例的20.2%,病死率为0.5%。为了探讨竹叶青咬伤引起中毒的临床护理方法,对2001年4月-2005年4月来本院急诊确诊的竹叶青蛇咬伤病人33例,采取临床护理结合治疗观察,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9.
胡杨种子散布的时空分布格局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以额济纳胡杨为研究对象,对种子雨的散布时间、强度、散布距离以及种子雨和空气湿度、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胡杨种子雨可以分为初始期、高峰期和消退期3个阶段,大部分的种子集中在高峰期落下。种子的散布主要受湿度和风的影响。湿度对种子雨的强度起主要作用,在一天之中,种子在湿度较低的中午和下午集中散落。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种子雨强度和相对湿度进行分析后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对种子的散播距离进行研究后发现,大部分种子落在母树附近,少部分种子能够进行长距离传播。风对种子的传播的方向和距离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方向上的种子传播距离和强度相差很大。在顺风方向上,种子的传播距离最远,所有的长距离传播现象几乎都发生在这一方向上;而在主风向的垂直方向和逆风方向上,种子的散布距离较小,很少有种子能够进行长距离传播。对风的观测表明中午后和下午初的风力较强,而此时种子雨强度又最大,有利风力条件和高种子雨强度出现的同步性可能是促进胡杨种子进行长距离传播最有效的生物控制机制。由于胡杨种子在自然条件下的存活时间非常短暂,所以研究中不同胡杨母树林间种子散播时间的差异可能是胡杨种群内部为适应不同洪水期所表现出的风险分摊机制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80.
土壤水分对温室春黄瓜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以津优1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不同水分含量对温室春黄瓜苗期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90%时.黄瓜幼苗长势健壮,茎粗大,根系活力强,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高.与其它处理差异显著,说明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培育黄瓜壮苗。株高和叶面积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增加;细胞汁液浓度随土壤含水量的升高而降低.且对植株水分状况反应十分敏感,可以用来作为判断植株水分盈亏状况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