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深入认识植物与病原菌的识别方式、亲和性或非亲和性的互作模式,对于揭示植物-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病原菌侵染植物过程,分析相关的基因和蛋白,有助于从分子水平上探究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机制.本文概述了植物-病原菌的互作机制,系统介绍了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在植物-病原真菌、植物-病原细菌两类互作系统中的应用,分析了植物与病原菌互作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差异表达功能蛋白,并对当前蛋白质组学技术在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研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从采集自长江流域引起小麦赤霉病的禾谷镰孢菌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lade)菌株中选取了31株,扩增并测定了这些菌株的EF-1α(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PHO(phosphate permease)基因序列,利用相关软件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对这些菌株的产毒素化学型进行了分子检测。同时,用两个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安农8455)测定了菌株的致病力。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菌株与F.asiaticum聚为一枝,只有一个菌株11027与F.graminearum聚类。30株F.asiaticum中有24株产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3-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cDON),另外6株产雪腐镰孢菌烯醇(Nivalenol,NIV)。一株F.graminearum菌株11027产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DON)和15-乙酰脱氧雪腐镰孢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cDON)。在扬麦158上,菌株间的致病力分化较为明显,产NIV毒素的菌株致病力普遍较弱,强致病力的菌株都产3-AcDON毒素。结果表明在我国长江流域,产3-AcDON毒素的F.asiaticum是引起小麦赤霉病的优势种群,中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扬麦158可以有效评价菌株的致病力强弱。  相似文献   
73.
目的:随着强静磁场的广泛应用,其生物安全性评估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实验,评估强静磁场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两者内在联系。方法:观察12T强静磁场照射2h条件下小鼠即时(2min内)效应和条件味觉厌恶反应情况,确定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的影响;通过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实验,分析照射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发现照射后小鼠立即出现直立行为抑制、旋转平衡失调,以及持续10d的条件味觉厌恶反应,表明该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造成了即时及持续影响。Y迷宫和Morris水迷宫分析结果表明照射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未发生显著改变。结论:12T强静磁场2h照射对小鼠前庭系统存在显著影响和量效关系,照射可导致小鼠出现平衡失调,持续味觉厌恶的现象,但这种影响并非结构性或不可逆的,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未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4.
柴胡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对柴胡属(BupleurumL.)植物近年来研究的主要进展和一些重要结果进行了概述。并指出,今后应该加强柴胡属的植物结构与其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以及综合利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75.
目的:评价脑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过程中的诊治效果,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员的脑钠肽的浓度,以及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脑钠肽浓度变化情况,所有人员同时给予超声心动并观察实验组血浆脑钠肽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及心功能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脑钠肽浓度有明显改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不同分级之间的血浆脑钠肽浓度也不同,各级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浓度的不同参考值测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不同。结论:脑钠肽在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治过程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心功能的判断可以提供较为敏感的指示,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苹果斑点落叶病致病菌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l株分离于感病苹果株系群体的供试菌株AML0801的种类,探讨其生物学特性,为苹果抗病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形态特征描述,显微形态、超微结构观察等方法,从形态学上明确AML0801的分类.室内模拟侵染试验,了解AML0801致病性.ITS序列测定分析辅助验证供试菌株AML0801.结果:菌株AML0801的分生孢子、产孢表型等形态特征,符合苹果链格孢(Alternaria mali Roberts,A.mali)种的描述,ITS序列分析表明,AML0801与A.mali标准菌株同源性达99%.通过比较病原菌侵染试验证实AML0801具备一定的致病性.结论:结合供试菌株AML0801形态特征、ITS序列分析结果,以及室内模拟的致病性研究,可将供试菌株AML0801鉴定为苹果链格孢(A.mali).  相似文献   
77.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对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效果,并分析疾病与血清 Hcy、CysC及vWF水平相关性,以期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以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组,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 TCD)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对研究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TCD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胱抑素(Cystatin,Cys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进行检测,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TCD对血管重度狭窄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Kappa值最高,阳性似然比为74.52>10,表明TCD 对于糖尿病合并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检测与CTA的一致性最好。Hcy、CysC及vW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其中研究组Hcy水平为24.28±4.01 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1±1.45 μmol/L,研究组CysC水平为1.45±0.21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80±0.16 mg/L,研究组vWF水平为 152.88±15.7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31±16.21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Hcy、CysC及vWF均可作为独立预测指标,与患者疾病程度显著相关,对诊断和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超声在糖尿病脑血管病的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有重要的诊断意义,Hcy、CysC及vWF均可作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的独立预测指标,与患者疾病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8.
太子参为福建道地中药材,连作效应严重限制其产业发展。休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连作效应,然而休耕对于缓解连作效应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休耕年限对太子参土壤微生物丰度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探索土壤理化性质、酚酸类物质与土壤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与对照太子参土壤相比,休耕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细菌多样性增多。在细菌优势菌门中,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变形菌门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真菌优势菌门相对丰度无显著变化。土壤酸性减弱,有机质含量随休耕年限增加呈现递减模式,酚酸类物质中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显著降低,而对香豆酸等逐渐积累。综上,太子参土壤休耕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菌群结构、土壤性质,从而缓解了连作效应。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白芷(Angelica dahurica)果实的内部结构及种子中胚乳储存物的性质。方法: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和徒手切片法及植物组织化学方法。结果:观察到白芷果实的主要形态特征、内部结构及胚乳储藏物的特征。结论:杭白芷果实被4-5层果皮包被,果皮最外方是1层薄壁组织细胞,内方为2-3层厚壁组织细胞。种皮是一层细胞构成,胚乳占据了种子的绝大部分体积,胚乳所含有蛋白质和脂肪。  相似文献   
80.
本研究于2018—2019年对大兴安岭中部白桦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型的种子雨落种量进行了动态监测,并对3种林型主要树种的种子雨季节动态、落叶动态、种子雨千粒重、种子雨年际变化和种子雨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各林型中兴安落叶松种子雨和白桦种子雨呈现明显的单峰型分布。针阔树种(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白桦、山杨)的落叶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各林型落叶量大多在9月中上旬达到高峰。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处于高峰期的兴安落叶松种子雨千粒重明显大于初始期和末尾期的兴安落叶松种子雨千粒重,3种林型下白桦千粒重在季节上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的种子雨均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2018年为种子散种量的丰年,2019年为歉年。两年时间内,所有种子雨的空间格局在总体上均表现为聚集分布,种子雨和幼苗幼树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