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应机制。方法:建立荷B16-F10黑色素瘤小鼠模型,观察联合治疗对肿瘤体积、宿主生存时间、淋巴细胞增殖活力及淋巴细胞杀伤能力的影响。结果:CIK及番茄红素治疗均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与CIK治疗组相比较,中高剂量的番茄红素联合CIK治疗可以显著增强抗肿瘤疗效,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并且可以通过刺激荷瘤鼠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能力提高CIK治疗的抗肿瘤疗效。结论:番茄红素能够通过提高宿主免疫水平而显著增强CIK治疗的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62.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d口服,连用24个月,设立对照组。在治疗开始前、治疗开始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分别记录ChadPugh得分,并进行肝功能、肝纤维化标志物、HBV血清标志物以及血清HBVDNA定量检测。结果:28例肝硬化患者拉米夫定治疗后,血浆白蛋白显著升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明显降低,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厚、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HBVDNA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HBVDN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Child—Pugh计分平均降低2.5,54.2%患者提高了分级(12例从B到A,1例从C到B),而对照组仅有10.5%的患者QlildPugh分级得到了改善,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1%(9/28)。结论:拉米夫定能使HBV复制指标阳性的活动性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受到抑制,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降低,病情缓解。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肝硬化患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3.
张良花  吴晓华  余风翔 《蛇志》2009,21(3):238-23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目前安全性、准确性、稳定性以及疗效的预测性都较好的一种屈光不正矫治术.是目前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首选的屈光手术之一。其原理是用显微板层成形系统掀开一个角膜瓣.在瓣下角膜基质层上用准分子激光根据近视、远视和散光度数进行精确切削。我院于2008年2月从德国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第八代爱丽丝智能高速扫描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自4月份开展该术以来。共有212例(408只眼)患者要求手术,通过术前资料评估及术前检查.筛查确定出198例进行LASIK术。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以及术后的详细指导及定期复查随访.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4.
北草蜥个体发育过程中头部两性异形及食性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1  
张永普  计翔 《动物学研究》2000,21(3):181-186
报道了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的头部大小两性异形和食性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讨论该种两性异形的进化选择压力。北草晰成体体长无显著的两性差异,两性异形主要表现为雄性个体有较大的头部(头长和头宽)。头部大小的两性异形在孵出幼体就已经存在。头部随SVL的增长速率在个体发育的不同联合体是不同的,并随个体发育的进行变得更为显著。协方差分析显示,成年雌体特定SVL的头部  相似文献   
65.
本文采用以简易的广口冰瓶内加干冰作冷冻剂,以替代超低温(-80℃)冰箱。用以冷冻无水丙酮作取代液,对植物材料进行冷冻取代脱水,固定。经无水GMA预聚合后浸透、包埋、低温紫外线照射聚合,半薄切片、制片和涂敷核_4型乳胶,曝光后显、定影等操作。为植物体中溶性物质(包括引进外源溶性物质)放射自显影定位、定向研究、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6.
67.
68.
目的:研究局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及人重组BMP2对颅缝牵引成骨的作用,并用Micro-CT进行影像学评价,为进一步了解生长因子对颅缝的改建作用提供依据。方法:将30只雄性6周龄的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3组:(0)对照组,(1)富血小板血浆组(PRP),(2)富血小板血浆结合10μg rhBMP-2组(PRP/rhBMP-2)。用镍钛牵开弹簧给予兔矢状颅骨缝持续200 g等张牵引力牵引33天。牵引结束后,采集所有兔矢状颅骨缝标本行Micro CT精细扫描及三维重建及硬组织切片观察成骨情况。结果:Micro CT重建兔矢状颅骨缝显示,对照组和PRP组的骨缝牵开,骨缝牵开体积比PRP/rhBMP-2凝胶组大(P0.05)。PRP的局部应用不仅促进了骨缝间的新骨形成,而且加速骨缝纤维组织的创伤愈合。PRP/rhBMP-2组牵引后骨缝可见有新骨再生及骨缝融合现象。PRP/rhBMP-2凝胶组平均骨缝融合程度约为颅骨厚度的15.3±9.5%。实验前后PRP/rhBMP-2凝胶组治疗区颅骨平均厚度较对照组和PRP凝胶组有增厚表现(P0.05)。结论:PRP和PRP/rhBMP-2的局部应用都能有效促进骨缝牵引成骨时新骨加速形成。Micro CT显示:PRP凝胶可以诱导骨缝骨形成并加速了骨缝伤口的愈合,缝形态存在;PRP/rhBMP-2组新骨再生导致了骨缝牵引时过早产生了骨缝融合现象,提示今后在骨缝牵引成骨临床应用时需要避免高浓度生长因子在骨缝局部应用而导致的骨缝早闭。  相似文献   
6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