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1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邢立达 《化石》2010,(2):24-28
晚白垩世早期,澳大利亚西部,这块神秘的大陆此时还未脱离南极板块,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升高,森林里再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高大的杉木占领了森林的上层,树干上长着毛茸茸的苔藓植物。假山毛榉则拼命展开宽大的叶子,舒服地晒着太阳。毕竟,这长达数月的极夜,把植物们都憋坏了。  相似文献   
52.
ΔfosB是fosB基因的自然截短型,稳定存在于许多组织中,在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中起到重要作用。ΔFosB蛋白可能与钙在骨和乳腺中的代谢有关,并且调控钙从骨向乳腺转移的信号通路。将奶山羊的ΔfosB基因亚克隆到pET32a载体得到pET32a-ΔfosB原核表达载体,IPTG诱导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融合蛋白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显示抗体效价达1:512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制备的抗体能特异性检测原核表达的ΔFosB蛋白以及在HEK-293细胞中表达的ΔFosB蛋白。进一步的组织差异表达检测表明ΔFosB在山羊的乳腺、骨髓、脑髓、肌肉、心脏、肝和肺组织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53.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冠状病毒已多达5种.冠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决定了其致病性和免疫特性.冠状病毒感染后宿主会立即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而人类冠状病毒往往会编码特定蛋白逃逸或抑制宿主的天然免疫反应.NL63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型人类冠状病毒,其非结构蛋白nsp3编码2个木瓜样蛋白酶(PLP)核心结构域PLP1和PLP2.前期研究发现,人类冠状病毒PLP2是一种病毒编码的去泛素化酶(DUB),但是对其DUB特性和功能还不清楚.研究发现,NL63冠状病毒PLP1和PLP2两个核心结构域中只有PLP2具有DUB活性,而且,PLP2的DUB活性对K48和K6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不表现明显特异性.同时,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C1678和H1836突变后对其DU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蛋白酶活性催化位点D1849突变后对DUB活性无影响.其次,PLP2而非PLP1核心结构域能够明显抑制仙台病毒和重要信号蛋白(RIG-I、ERIS/STING/MITA)激活的干扰素表达,表明PLP2是一种冠状病毒编码的干扰素拮抗剂,而且PLP2的干扰素拮抗作用不完全依赖其蛋白酶活性.机制研究表明,PLP2能够与干扰素表达通路中的重要调节蛋白RIG-I和ERIS发生相互作用,通过对RIG-I和ERIS的去泛素化负调控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此外,PLP2除利用DUB活性抑制干扰素表达外,很可能存在不依赖自身催化活性的其他组分共同抑制干扰素的产生.以上研究对阐明人类新发冠状病毒免疫和致病机理以及抗病毒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本研究利用RT-PCR和RACE克隆了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脑下垂体中两种促性腺激素β亚基(GtHIβ和GtHIIβ)cDNA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团头鲂GtHIβ亚基cDNA全长567碱基对(bp),5’端非翻译区26bp;3’端非翻译区148bp;开放阅读框(ORF)393bp,其编码含有13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由108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以及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GtHII亚基cDNA全长564bp,5’端非翻译区43bp;3’端非翻译区95bp;ORF426bp,其编码含有141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由117个氨基酸组成的成熟肽以及24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团头鲂GtHIβ亚基氨基酸序列与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等15种鱼类相比较,相似性为90%—31%,与湖蛙(RanaRidibunda)等5种四足类的相似性为38%—21%;GtHII亚基与青鱼等15种鱼类相比较,其相似性为95%—41%,与湖蛙等5种四足类的相似性为49%—36%,团头鲂GtHIβ和GtHII亚基与鲤科鱼类的相似性最高,显示出较为亲近的进化关系。另外,团头鲂GtHIβ和GtHIIβ亚基含有12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和1个N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55.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此,猪场迫切需要及时诊断猪瘟和定期检疫猪瘟。只有研究出快速、灵敏、准确、便捷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才有助于清除猪瘟亚临床感染猪,更有效地控制和扑灭猪瘟。ELISA检测方法是近年来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检测方法,其在猪瘟的诊断上已广泛研究开发,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56.
低强度He-Ne激光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但其具体调节机制尚不明确,通过研究低强度He-Ne激光对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探讨其对红细胞变形性影响的机制。采用A23187处理过的红细胞,分别用5 mW和9 mW激光照射后,观察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显示:低强度He-Ne激光照射后的红细胞与无照射组的红细胞相比,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显著降低,但在本实验中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与激光照射剂量无显著相关。由此得出结论:降低红细胞胞浆内钙离子浓度可能是低强度He-Ne激光调节红细胞变形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7.
斜纹夜蛾幼虫感染莱氏野村菌后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感染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后的抗氧化防御机制。【方法】通过测定斜纹夜蛾各龄幼虫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等的活性,探讨染菌后不同侵染阶段,幼虫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和不同接种方法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斜纹夜蛾染菌幼虫和未接种幼虫(对照)中均未测出POD活性;各龄幼虫在接种莱氏野村菌后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但随着侵染过程的进行,2-3龄幼虫的SOD和CAT活性在16 h左右达峰值后迅速降低,而4-5龄幼虫SOD和CAT活性自染菌初期增强后,变化较平缓,至60-72 h后才低于对照。喷雾法与浸蘸法接种后,各龄幼虫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且对于2-3龄幼虫,浸蘸法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喷雾法,而对于4-5龄幼虫而言两处理方式之间活性差异不显著。【结论】斜纹夜蛾感染莱氏野村菌后,其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很大,SOD和CAT活性先升后降,且其变化趋势与幼虫所处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在体壁接种量相当的情况下,浸蘸法对2-3龄幼虫SOD和CAT活性的影响大于4-5龄幼虫。  相似文献   
58.
贵州山区3种木本植物无机碳利用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长在喀斯特高原地区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成熟银鹊树(Tapiscia sinensis)、白栎(Quercus fabri)和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为实验材料,通过对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羧化效率(CE)、呼吸速率(Resp)、碳酸酐酶活性(WA)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 C)等指标的测定,分析3种植物不同的无机碳利用特性,为该区生态环境修复选择合适的建群植物种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银鹊树、白栎和亮叶桦分布都较为广泛,银鹊树生长的最佳土壤pH是4.5~5.5,而白栎更倾向于中性到弱酸性土壤,肥沃的酸性土壤则更有益亮叶桦生长;白栎和亮叶桦都能忍受干旱和贫瘠,但是银鹊树不能忍受干旱和高温。(2)银鹊树叶片的Pn、Tr和Gs显著大于白栎和亮叶桦,亮叶桦和白栎的Pn、Tr和Gs分别是银鹊树的69.5%、48.2%、66.7%和28.6%、21.7%、22.2%;亮叶桦叶绿素含量均为银鹊树和白栎的2倍,但3种植物间的WUE则无显著差异。(3)3个树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随着CO2浓度升高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但它们之间的CO2补偿点和饱和点明显不同。其中,银鹊树和亮叶桦的CO2补偿点均低于50μmol·mol-1,而白栎的则在250~300μmol·mol-1之间;银鹊树的CO2饱和点在1 200μmol·mol-1左右,亮叶桦则在2 300μmol·mol-1左右,而白栎的CO2饱和点明显高于2 300μmol·mol-1。(4)3个树种的CE、Resp和WA均为银鹊树>亮叶桦>白栎;而δ13 C值则以银鹊树最低,亮叶桦和白栎较高。其中,白栎和亮叶桦的CE、Resp、WA分别为银鹊树的5.1%、25.7%、4.0%和45.3%、54.6%、6.8%,且树种间差异显著;白栎和亮叶桦的δ13 C值显著高于银鹊树。研究表明,银鹊树能够吸收大气中的CO2或者在高活性碳酸酐酶作用下转化利用细胞内的HCO3-,它拥有较高的CO2利用能力及无机碳同化效率,因而能够拥有较高的产能;亮叶桦只能获取大气中的CO2作为无机碳源,但它对CO2的利用能力也较高,其产能仅次于银鹊树;白栎同样只能获取大气中的CO2作为无机碳源,同时它对大气中CO2的捕获、利用能力均低于银鹊树和亮叶桦,因而白栎生长非常缓慢,造成其本身对无机碳的需求也最低,所以其产能最低。  相似文献   
59.
通过文献研究、专题小组讨论、深层访谈以及对浙江省等五省和对英国卫生部、英国医疗质量委员会(等的现场调研,进而对中英两国医疗质量评价的组织管理模式、工作机制、操作流程、标准制定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建立职责明晰的监管体系、明确评价机构的独立地位和处置权限、突出医疗质量评价等完善我国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0.
NaCl胁迫对马齿苋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齿苋为材料,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14 d NaCl胁迫处理对其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马齿苋幼苗的鲜重和株高在25 mmol·L-1 NaCl胁迫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其随着NaCl浓度的继续增加均显著降低,且其生物量受到的抑制早于株高.(2) NaCl胁迫下,马齿苋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1)增大,且两者的变化幅度随着NaCl浓度增加而增大.(3)NaCl胁迫下,马齿苋幼苗叶片的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恒态荧光(Fs)、恒态荧光与初始荧光差值(△F0)、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降低,叶片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qP)也在NaCl胁迫下降低,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NPQ)则上升;在0~50 mmol·L-1NaCl胁迫下,幼苗叶片各荧光参数下降幅度小于其他高浓度NaCl胁迫.研究表明,在NaCl胁迫条件下,马齿苋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受光抑制伤害,但在低浓度NaCl下能够较多地将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光抑制程度较低,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减轻盐胁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