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注射肉毒素(A 型)于成年猫一侧的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和比目鱼肮内,功能性地阻断这些肌肉与神经的联系。注射肉毒素约三星期后,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一侧被注射肉毒素肌肉(简称肉毒侧)的运动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变化,主要结果如下:(1)与正常动物的或一侧肌内注射肉毒素动物的对侧运动神经元比较,肉毒侧极大多数运动神经元的后超极化电位时程明显减短,动作电位上升相的弯折不明显,动作电位时程减短;并且这运动神经元在通较弱电流时就产生重复发放。(2)给二个逆向刺激时,肉毒侧的极大多数运动神经元在较短的刺激间隔时间就出现第二个 SD 峰电位。(3)肉毒侧运动神经元的静息电位、神经轴突传导速度及动作电位超射均无异常。第三项中的结果与切断轴突后的结果不同。肉毒侧内侧头腓肠肌、外侧头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运动神经元的后超极化电位时程都减短的结果与切断轴突、横切脊髓或河豚毒阻断神经冲动使肌肉不活动后的结果也不同,后两者仅使比目鱼肌运动神经元的后超极化电位时程减短。最后讨论了产生这些结果的可能机制,它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12.
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老爷岭和完达山等地的几个自然保护区内。在这些自然保护区周边还分布有大量的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等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地,这些自然保护地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为东北虎提供栖息场所,但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等原因造成了人为的范围隔离、空间重叠等各种乱象。为响应我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支撑,本文基于44个东北虎分布点信息和11个相关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对东北虎的潜在栖息地进行了预测。基于东北虎栖息地范围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与东北虎栖息地的适宜性等级分布格局,利用成本距离法对东北虎栖息地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地进行了整合研究。结果发现:(1)东北虎在我国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穆棱市、珲春市、敦化市、宁安市、延吉市、海林市、东宁县、汪清县、饶河县、宝清县,共约10000 km2,占黑龙江、吉林二省总面积的1.5%;(2)东北虎潜在扩散区共约51000 km2,占黑龙江、吉林二省总面积的8%;(3)以成本距离图中等值线值为0.5作为边界,将30个自然保护区及周边47个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地划分为9个自然保护地群,总面积为77818.7 km2,以供未来东北虎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地整合中参考。  相似文献   
413.
甘肃荒漠地区主要是指乌鞘岭以西、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间,西北至东南走向的一个狭长地带。习惯上包括祁连山低山地带和河西走廊,石羊河下游、阿拉善南缘的民勤盆地及西部的北山(含黎山、龙首山和马鬃山)低山区的甘肃省境部分,东西长约900公里、南北宽约60~300公里,地理坐标在北纬39°~42°,东径49.5°~103°之间、海拔1000~1900米。  相似文献   
414.
京津冀地区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区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邢韶华  周鑫  刘云强  袁秀 《生态学报》2021,41(8):3144-3152
着力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加强跨区环境保护合作,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摸清京津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可为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的实施提供依据。根据"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估技术规程(LY/T 2649-2016)",基于京津冀地区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报告,评估了京津冀地区典型自然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价值,并以其为因变量,以自然保护区的综合地形地貌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同时以自然保护区的平均面积为基准,利用ArcGIS的创建"渔网"功能,将京津冀地区划分为1638个网格单元,利用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评估了这些网格单元的保护价值。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平均得分为204分,比参评的全部35个自然保护区的平均分高40分;在省级自然保护区中也存在一些得分较高的自然保护区,如,唐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河北南大港自然保护区,且超过了参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价值得分的平均值。京津冀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优先区总面积为36791.35 km2,占京津冀地区总面积的16.94%,其中一级保护优先区面积4611.57 km2,二级保护优先区面积16045.79 km2,三级保护优先区面积16133.98 km2。这些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和北京市的北部地区,区域内绝大部分以森林植被和灌丛植被为主。建议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布局中重点考虑这些地区。  相似文献   
415.
4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