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9 毫秒
431.
微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已被广泛报道,目前,多种微生物已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如卡介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腺病毒等。与传统肿瘤疗法相比,微生物疗法具有靶向性好、对机体造成的损伤很小甚至没有、可用于治疗恶性癌症晚期等优点,但是,该疗法在差异较大的个体间临床治疗效果差异较大。研发新型的肿瘤生物疗法,探究其作用机制和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对已报道的微生物抗肿瘤作用及其反应机制进行梳理总结和综述分析,以期为开发新型微生物抗肿瘤疗法和研究微生物、肿瘤细胞、免疫系统三者间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2.
From 2009 to 2020, w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population, mortality, and death factors of Père David’s deer (Elaphurus davidianus) in the Dafeng Mil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Jiangsu, China. The result showed th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he population was 13.09% ± 5.96%, which continuously increased in the 12 years. The annual mortality rate was 3.53% ± 2.27%, with an obvious fluctuation every 2 year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of adults and sub-adults in different seasons, but significant in juvenile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rtality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observed. The adults died most in summer and autumn, while the juveniles died most in winter and spring. 48.77% of subjects tend to choose the underbrush for dying. The death factor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elders and the juveniles mainly died of epidemic diseases, including viral, bacterial, and parasitic. While the sub-adults died in accidents. We suggest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daily monitoring and epi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in wildlife management. Our data provided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Père David’s deer in Dafeng Reserve.  相似文献   
433.
通过大孔树脂柱层析、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川芎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Pseudeurotium ovale的代谢物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波谱学技术手段确认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其中包含一个新的化合物4-methoxy-3-methyl-6-(1 E,3 E)-1,3-pentadien-1-yl-2 H-pyran-2-one(1)和四个首次从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2 E,4 E)-1-(2,6-dihydroxy-3,5-dimethylphenyl)-2,4-hexadien-1-one(2)、2-deoxy-sohirnone C(3)、trichodimerol(4)、3,7-dihydroxy-1,9-dimethyl-dibenzofuran(5)。体外抗炎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可抑制经脂多糖(LPS)处理的RAW 264.7细胞中NO、IL-6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434.
橄榄果渣中生物活性成分丰富。本文主要研究橄榄果渣提取物成分及其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性能。首先以橄榄果渣为原料,采用加热回流法,分别以H2O、50%乙醇、70%乙醇和90%乙醇为提取剂,得到四种提取物并采用HPLC和GC-MS对提取物进行成分分析。其次测定了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抗氧化性和对灰葡萄孢的抑菌性能。研究表明,90%乙醇提取物的酚类含量较高,抗氧化水平优良,并且对灰葡萄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为橄榄果渣活性成分在抑菌性能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5.
为了探寻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的演变情况, 从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综合利用2010—2018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数据, 应用TOPSIS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 (1)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而后趋于平缓的发展趋势; (2)甘肃省土地利用整体综合效益增幅为500%; (3)甘肃省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的增长最为明显, 增幅为944.44%。同时, 如陇南和临夏市个别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水平较低, 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该研究利用9年数据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评价, 为今后甘肃省土地的高效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借鉴与参考, 为政府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36.
目的:评价吡氟酰草胺原药对大鼠睾丸的损伤效应及其机制,为完善该新型除草剂的安全性评价及防护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给予雄性SD大鼠0、20(低)、100(中)和500 mg/kg/d(高)的吡氟酰草胺连续经口染毒90天,观察其一般毒性表现;测定血清中谷胱甘肽(GSH)、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评价大鼠的睾丸损伤,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睾丸组织中Cleaved-caspases 3、C-PRAR、FAS/FASL等蛋白的表达,并运用免疫组化法进行验证。结果:与对照大鼠相比,中、高剂量组的吡氟酰草胺能明显降低大鼠的体重增长及食物利用率(P0.05);血清SOD和T-AOC水平下降,以高剂量组SOD下降显著(P0.05),但GSH未见变化;染毒大鼠睾丸的生精小管空泡化严重、管腔内精原细胞显著减少;低、高剂量组大鼠睾丸组织中Cleaved-caspases 3、C-PRAR、FAS的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组化也证实,低、高剂量组染毒大鼠生精小管中Cleaved-caspases 3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结论:吡氟酰草胺可引起大鼠睾丸中的抗氧化能力下降,睾丸可能是该除草剂潜在的靶器官,氧化应激通路可能参与了吡氟酰胺所致的雄性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437.
固定化大肠杆菌AS1.76细胞酶促合成头孢立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固定化大肠杆菌(E.coli)AS1.76细胞酶促合成.的研究结果。用2%7一ADcA,4%。PGME,在pH6.0,10℃一15℃进行反应,头孢立新的合成率达到82%。在上述条件下,用固定化细胞柱制备头孢立新,每次投7-ADGA log,PGME 20g,平均得头孢立新12g,收率为70.6%。  相似文献   
438.
为研究山区的灭螺对策,于1982年6月至1983年5月在新华公社进行了钉螺生态观察。新华公社位于邛崃山脉与二郎山交汇处,钉螺分布在海拔700至1000米之间。在该社选择海拔800米处环山灌溉埝一条,长100米,宽、高各1米,泥质,杂草每平方市尺约10棵,土表钉螺每平方市尺50只以上,作为观察现场。每月中旬定时在现场随机分设10框捕捉土表钉螺,并分层(土内一层1—3公分,二层4—6公分)土淘取钉螺和螺卵。观测记录螺旋数,死亡数,雌雄数和感染螺数,选择泥皮完整的螺卵进行孵化,计算孵出数。每月解剖土表雌、雄成螺各10只,测量卵巢、睾丸大小。结果如下:一…  相似文献   
439.
粮食中杂色曲霉素含量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色曲霉素是杂色曲毒、构巢曲霉等霉菌的代谢产物,其化学结构与黄曲霉毒素B_1相似,也是一种致癌物质。据报道,用含有100ppm(mg/Kg)杂色曲霉素的饲料喂大鼠,在鼠肝脏中所发生的变化与人的肝炎或肝癌近似。另有文献记载,在南非肝癌高发区食品中有杂色  相似文献   
440.
蜚蠊单个棘—钟形感器冲动发放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蜚镰后胸足单个棘一钟形感器对机械位移刺激的反应模式以及冲动发放的特性.结果证明该感器是一种适应较慢的相位性触觉感受器,对触刺激有相当稳定的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