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11.
分别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和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了黄色假鹰爪鲜花的挥发油成分,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种提取方法得到的黄色假鹰爪鲜花挥发油成分的异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得到的黄色假鹰爪鲜花挥发油成分中芳樟醇(46.19%),香茅醇(3.97%),反-香叶醇(4.21%),香叶酸甲酯(26.64%),(2Z)-3,7-二甲基-2,6-辛二烯酸乙酯(3.40%)五种物质的含量较高,其中三种醇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54.37%;两种酯类物质占总挥发油的30.04%.水蒸汽蒸馏法得到的黄色假鹰爪鲜花挥发油成分中β-石竹烯(31.76%),α-石竹烯(8.63%),大根香叶烯D(4.65%),匙叶桉油烯醇(4.44%),α-石竹烯氧化物(12.98%)五种物质的含量较高.另外,通过对比发现不同生长期假鹰爪鲜花虽然香味差别较大,但是由水蒸汽蒸馏油得到的挥发油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2.
研究新疆伊犁不同林龄野苹果林下的土壤碳、氮、磷含量变化特征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变化规律, 阐述不同林龄、不同土层野苹果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为伊犁野果林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在伊犁巩留野苹果林内选取土母岩、海拔、立地条件较为一致的野苹果幼龄林(10 a)、中龄林(23 a)、成熟林(33 a), 每个林龄林中分别设置三个20 m × 20 m采样点样方, 按0—15 cm, 15—30 cm, 30—45 cm, 45—60 cm土层深度取样, 测定土壤SOC、TN和TP含量, 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Duncan来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表明, 土壤SOC、TN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趋于下降, 而TP含量在土层间无显著变化; SOC、TN含量随林龄先上升后下降, TP含量逐渐上升。3个林龄野苹果林0—60 cm土层土壤C: N为5.24—13.11、C: P为15.03—98.44、N: P为2.69—9.96。由冗余分析(RDA)可知, 伊犁河谷不同林龄野苹果林下土壤有机碳对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最大, 全氮对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13.
杨清  张鹏  安瑞志  乔楠茜  达珍  巴桑 《生物多样性》2022,30(6):22012-246
为了探究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的组成模式、时空多样性格局及其维持机制, 本文于2015年5月和8月以及2016年10月在拉萨河中下游17个样点进行采样, 采用活体观察、鲁哥氏碘液固定染色以及Wilbert蛋白银法相结合的物种鉴定方法, 对纤毛虫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Shannon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物种数分析群落结构时空上的差异性; 通过共现网络分析纤毛虫类群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探讨水体理化因子对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季节和河段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Margalef丰富度指数、物种数在河段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中游和下游河段共现网络节点间的相关关系均以正相关为主; 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总溶解盐(TDS)是影响纤毛虫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综上所述, 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结构在季节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空间上具有显著差异; 纤毛虫在纲级水平上类群间的相互作用以协同作用为主导, 不同类群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整体上互作关系在春季较为复杂、夏季较为简单; 影响拉萨河中下游纤毛虫群落结构是多个环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4.
林窗作为森林群落中一种重要的干扰方式, 对林下物种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林窗空间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对于探讨林窗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群落动态, 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随机选取3块大小为1 ha的热带雨林为研究样地, 采用轻小型六旋翼无人机搭载Sony ILCE-A7r可见光传感器, 分别获取各个样地的高清数字影像, 结合数字表面高程模型以及各个样地的地形数据用以确定各样区的林窗分布格局, 并进一步提取出各林窗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地面样方基础调查数据, 对各样地各林窗下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统计, 旨在分析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林窗下植物多样性对各林窗空间格局特征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 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林窗呈大而分散的空间分布, 林窗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如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林窗面积都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面积小的林窗下, 较之林窗形状复杂性因子, 林窗面积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著; 在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 相对于面积因子, 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著, 各样地林窗皆趋于向各自所处样地顶极群落发展。  相似文献   
115.
利用荧光标记SSR鉴别21个茶花新品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转录组数据和前人研究中获得的12个高多态性的SSR位点, 采用荧光毛细管电泳分析了21个茶花杂交新品种的基因型。结果显示, 12对SSR引物都能获得稳定清晰的扩增产物, 且上述12个SSR位点的基因型能够完全区分上述21个茶花新品种。其中, 来自同一杂交组合后代的多个品种, 基因型间有差异的位点数为2-10个, 来自不同杂交组合后代的品种间, 其基因型有差异的位点数为5-12个。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21个茶花新品种均获得了独特的基因型标记, 能准确地进行品种身份鉴定, 这对以扦插或嫁接扩大生产的茶花品种的鉴定和品种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6.
采用醇提和乙酸乙酯萃取使君子仁油,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对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使君子仁油的挥发性成分中含有52种精油成分,鉴定出29种化合物,其中蚁酸、乙酸、柠檬烯、甲苯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65%、6.51%、2.41%、2.75%。使君子仁油中所含挥发性成分大多为有毒和刺激性化合物,为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在直接食用种仁驱虫时必须熟食,禁止生食,避免发生中毒现象。  相似文献   
117.
构建了来自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 efaciens) T-DNA 的细胞分裂素基因(T-cyt)启动子驱动下的GUS基因的表达质粒,并用以转化烟草(Nicotiana tabacum cv. W 38)和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 cv. Desiree),研究其在转基因植物中表达的定位。结果表明,T-cyt启动子在转基因植株的根、茎、叶、块茎和萌发的种子中均可表达。其中在茎和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均一的:在维管束部分表达较强,在侧芽或叶柄的生长点及块茎的芽生长点表达活性较高。此外,在培养基中加入0.1 m g/LBAP,转基因烟草茎中GUS基因的表达活性增强,而对NAA 没有明显的反应。看来某些外源植物激素对T-cyt启动子的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8.
本实验于1992年底开始,通过选种、选配,建立了一个11只雄猴,77只雌猴的恒河猴生产繁殖种群并对其繁殖性能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三年间,利用大笼群养的“后宫式”繁殖方法,母猴怀孕107例,流产11例,生产仔猴96只,离乳94只。平均妊娠率、产仔率、离乳率分别为51.44%、46.15%、97.92%。在“后宫式”群养方式繁殖成功后,我们又尝试了单笼饲养、定期交配的新的繁殖方法,当年投种9只母猴,怀孕7只,生产7只。怀孕率、生产率均为77.78%。在进行实验性繁殖的同时,对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的部分生物学特性如妊娠期、月经周期、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生长特性等进行了观察、记录和统计。结果表明人工条件下饲养的恒河猴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间交配,4月至9月分娩。恒河猴具有间情期,每年秋冬季发情,平均月经周期为28.31±2.82d(n=70)。平均怀孕期为163.46±11.87d(n=13)。本实验为人工繁殖恒河猴进而实现实验动物化积累了基础数据,为将来提供高等级的、遗传背景清楚的、高质量的实验猕猴奠定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9.
洪湖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对水质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作者在1988-1989年对洪湖4次采样中共发现底栖动物71种(属),其中软体动物20种,寡毛类10种,水生昆虫26属,甲壳纳,蛭纲等种15种。洪湖底栖动物现存量在湖内的不同区域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季节波动亦明显。洪湖底栖动物全年平均为502ind,/m^2,35.47g/m^2。作者利用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水质的生物学评价,认为洪湖水体受到轻一中度程度有机污染。另外,水质的化学测定与生物学评价一  相似文献   
120.
画眉鸟尾育属吸虫一新种(复殖目:彩蚴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画眉体中检获中国尾育吸虫,新种Urotocus sinicus sp.nov.对新种与近似种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比较,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尾育属吸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