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测定27株灵芝菌株的菌丝体生长速度,漆酶和纤维素酶相对活性及其栽培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菌丝体生长速度、漆酶和纤维素酶相对活性与产量的关系,确定出菌丝体的生长速度,漆酶和纤维素酶相对活性对产量的贡献力。结果表明:这些指标与产量有较高的线性相关。利用这些指标来预测杂交菌株的产量和选择灵芝杂交育种中的亲本,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可以有效缩短杂交育种的周期。  相似文献   
32.
氯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氯嘧磺隆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降解氯嘧磺隆的细菌L-7。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L-7为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并分析了氯嘧磺隆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L-7菌株降解氯嘧磺隆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表明,该菌在氯嘧磺隆浓度为100mg/L、接种量为5%、pH4.0、温度30°C条件下,接种5d后对氯嘧磺隆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33.
利用不同浓度范围的乙醇从培养至平衡期后的扁藻细胞内沉淀分离出不同组分的扁藻多糖级分,对其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应的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凝胶层析分离后,乙醇浓度在0%~50%范围时沉淀的扁藻多糖与乙醇浓度为50%~75%范围时沉淀的扁藻多糖相比,前者分子量大、糖含量高、其结合的蛋白质也多,但前者的溶解度和粘度小于后者。两个级分的扁藻多糖的官能团相似,均含有硫酸基和氨基,但其含量不同。所得结果为深入研究扁藻多糖的结构及其实际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4.
动物的部分身体结构和功能特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雌、雄两性之间出现差异,即产生性二型现象。动物体型的性二型现象是自然界长期进化和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具有重要的进化学和生态学意义。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是典型的性二型哺乳动物。本文对147头麋鹿(♀57头,♂90头),幼体、亚成体和成体及0~4岁以上雌性5个年龄段、0~5岁以上雄性6个年龄段的14个体型参数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南海子麋鹿种群幼体不存在体型性二型现象;各体型参数中,体质量的体型性二型现象最明显,其性二型指数在幼体、亚成体和成体3个发育阶段分别为0.995、1.381和1.423,显著递增;0~2岁期间麋鹿生长发育迅速,但不存在雌、雄两性之间的显著差异;雌性麋鹿1~2岁达到性成熟,3岁达到成年;雄性麋鹿5岁以上达到成年。受食物状况、种群密度、气候条件、温度等生境因子的影响,麋鹿体型大小和体型性二型性指数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35.
刘艳  赵卫红  苗辉 《生态学报》2015,35(8):2659-2666
在东海赤潮爆发区域运用围隔生态系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条件下围隔生态系内多胺浓度变化。结果表明:2010年选用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处海水,东海原甲藻是各围隔生态系内主要优势种,没有种群演替现象发生。两种营养盐添加方式下各围隔内精胺浓度维持较高水平,都呈现先波折下降后波折上升的趋势,与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变化正好相反;各围隔内腐胺浓度水平较高,变化起伏较大,其中有两个实验组腐胺整体变化趋势与东海原甲藻生长趋势类似;所有围隔内亚精胺浓度最低,波动较小。2011年取用中肋骨条藻赤潮爆发处海水,所有围隔生态系内优势种都发生了从中肋骨条藻到东海原甲藻的演替。各围隔生态系内腐胺浓度最高,在中肋骨条藻生长初期腐胺浓度下降,随着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所上升,实验后期随着东海原甲藻的生长又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各实验组精胺浓度较低,在中肋骨条藻消亡东海原甲藻出现的种群演替期间,都呈现出较大波动;各围隔内亚精胺浓度较低,在整个种群演替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变化。围隔生态系中补充营养盐,通过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间接影响围隔生态系内的多胺变化。  相似文献   
36.
使用PCR方法从大豆基因组DNA中扩增出大豆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1,连接到pMD18-T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JM109菌株.测序后,用DNAstar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然后将正确的序列反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Bt,并转化农杆菌菌株LBA4404,经双酶切鉴定和PCR扩增检测,获得具有该基因反向序列的农杆菌工程菌,转化...  相似文献   
37.
河套蜜瓜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河套蜜瓜为试材,采用外部形态观测与内部生理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生长模式以及果实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和淀粉含量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以揭示河套蜜瓜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代谢积累与相关酶的关系.结果显示:(1)河套蜜瓜果实生长速率呈单"S"曲线,果实发育早期以积累葡萄糖为主,进入成熟期后蔗糖积累量迅速增加,最终由蔗糖和己糖共同构成果实品质.(2)在河套蜜瓜果实成熟期前,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维持较低水平,进入成熟期后,SPS活性迅速升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在成熟期前为分解活性大于合成活性,成熟期后表现为合成活性大于分解活性;在整个果实发育期,酸性转化酶(AI)活性较低,中性转化酶(NI)活性始终高于AI.(3)在果实整个发育期,蔗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的净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代谢相关酶共同作用决定果实中蔗糖含量.研究表明,在河套蜜瓜果实发育前期,以蔗糖分解代谢为主,且蔗糖合成酶和中性转化酶是催化蔗糖分解的关键酶;果实成熟期间,蔗糖代谢转为合成方向为主,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在蔗糖积累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8.
同株奇异变形杆菌存在不同生长状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示同株奇异变形杆菌存在多种不同的生长状态。通过环形接种、点种传代、革兰染色和鞭毛染色等方法观察同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形态学变化。同株奇异变形杆菌的生长速度、迁徙能力、生长形态及鞭毛形态发生变化。同株奇异变形杆菌存在不同的生长形态。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诱发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对大鼠肠系膜下神经节施加不同浓度(分别为2.5、5、10g/L)的辣椒素或其载体(对照)后,在其中枢端给予能引起反应的方波刺激,记录节后神经外周端的动作电位。结果:虽然实验动物存在个体差异,且辣椒素对其神经作用的阈值也有所不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辣椒素浓度为2.5~5g/L、作用3min后,即可使神经的敏感性降低;并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剂量相关性,即随着辣椒素浓度的升高,其对神经的脱敏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辣椒素对肠系膜下神经节内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均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0.
从玉米幼嫩叶片中提取玉米叶绿体基因DNA,通过PCR克隆出叶绿体同源重组片段trnA和trnI、叶绿体特异性启动子Prrn以及终止子psbA.构建玉米叶绿体表达载体pBAIRTARED,含有一个人工操纵子,其中,筛选标记基因aadA和红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AsRED处于Prrn启动子和psbA终止子控制.将构建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观测到重组细胞呈现红色,表明构建的载体可以用于玉米叶绿体转化以及表达报告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