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54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3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脏器微血管对荧光素钠通透性的实验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鼠颈动脉注射1%FlNa,荧光显微镜下活体观察肠系膜微血管血流状态及FlNa的渗出情况,并在不同时间点经股动脉采血,测定血浆内Fl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组织匀浆测定不同脏器中FlNa的分布,再辅以冰冻切片进行观察。活体观察发现,FlNa注入体内后,经微血管迅速向周围组织渗出,最后汇集于淋巴管,血浆及组织匀浆FlNa浓度的测定表明,FlNa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呈指数衰减,各脏器FlNa的分布极不相同。冰冻切片也显示了同样的分布差别。这些结果表明,我们所建立的方法可直观、定量地反映FlNa在微血管的通透情况。  相似文献   
62.
桃儿七分布格局与生态适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云南产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Royle)Ying为研究材料,分析了它的分布格局及生态适应。指出桃儿七是一个分布范围较广、生态适应幅度大的物种;在分布区内它主要出现在具有次生植被的山谷中,个体在居群内的分布格局,由于受到放牧活动的影响而呈聚群式分布,植株常出现在灌木丛下和树根附近。它适应夏秋湿润凉爽,冬季及早春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并具有相应的生长与发育节律。人类  相似文献   
63.
本文以L-苹果酸生产为例,采用新型的分段内循环气升式反应器分批培养产延胡索酸酶的产氨短杆菌MA-2,并与同等规模机械搅拌反应器中接着的结果相比较。数据表明,采用气升式发酵设备进行培养,该菌体的收率能提高近3%,且发酵周期能缩短一半左右,显著降低培养成本,该类型的反应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4.
昆虫对植物抗虫性的诱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吕仲贤  胡萃 《昆虫知识》1995,32(1):38-40
植物的抗虫性主要表现为受遗传因素控制的遗传抗性和受环境因素控制的生态抗性两个方面。植物的抗性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其抗性表达和抗虫幅度又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环境因子可改变植物的生理状态和理化性质,使植物不合适作为某种昆虫的寄主,从而提高了植物的抗性水平。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抗虫性的诱导是环境影响抗性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植物对取食者的一种重要的防御策略,同时也是植物与植食者协同进化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和充分发挥诱导抗性的作用,对抗虫有种工作和害虫的综合治理都有指导意义。三植食性昆虫对植物抗虫性的诱导…  相似文献   
65.
小麦中期染色体银染蛋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中期染色体中银染蛋白的大小、形状和分布频率进行图像分析,看到:染色体顺的银染蛋白以颗粒状的形式存在,其大小不同,分布不均匀,数量差异也较大;从形状来看,大的银粒为点状,小的银粒有的为点状,有的实际为短纤维状,结果表明:染色体骨架在小麦中是真实存在的,骨架蛋白以颗粒和纤维状的形式分布于整个染色体中。  相似文献   
66.
67.
68.
1.通过小孢子有丝分裂而形成的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有一系列的包括位移和变形的变化。最后生殖细胞变为纺锤体,准备另一次有丝分裂。在此时期,生殖细胞是裸露的,它只有自己的质膜和被营养细胞的质膜包围。生殖细胞的大部分为明显的椭圆形的核所占据,具高度凝集的染色质。在生殖细胞薄层的细胞质中,除核糖体外,所有的细胞器比营养细胞质中的明显的少,而且小。微管也能在纺锤形的生殖细胞的细胞质中看到,它们的排列方向是和细胞的长轴平行的。在生殖细胞中没有造粉质体。2.当生殖细胞已移位并和营养细胞再次紧密靠近后,它开始分裂。由生殖细胞分裂所形成的精细胞及其发育包括下列主要的变化:精细胞的形状由圆球形变为椭圆形,最后变为具尾延长的细胞。与此同时,细胞质的分布逐渐集中到精细胞的一端,形成细胞质的延伸,构成所谓的精细胞的尾部。有更多的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集中在尾部。从生殖细胞分裂刚形成的精细胞是裸露的,所包围的质膜是不连续的。除精细胞的质膜之外,为营养细胞的质膜所包围,在后来的发育时期此双质膜变为连续的,并在一个极短的时期有壁物质——胼胝质沉积在质膜之间的空间。但在此时期之后细胞壁变为不连续的,壁物质明显降低。对生殖细胞分裂前的位置及精细胞发育中形态变化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