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经胃镜鼻空肠置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糖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18例)和肠外营养组(PN,14例).详细记录治疗期间的血糖波动,第4d、10d营养指标和淀粉酶等变化,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早期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入院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淀粉酶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胃镜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支持的较好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黄连总生物碱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疗效及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VVC非妊娠期患者101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组使用黄连总生物碱阴道栓,对照组使用克霉唑阴道片,观察两种药物对VVC临床效果及对阴道微生态影响。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83.67%,总有效率96.00%,对照组治愈率为86.00%,总有效率96.00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分级正常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VC症状评分、分群密集度与多样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连总生物碱治疗VVC的临床疗效基本等同于克霉唑,在乳杆菌分级方面优于克霉唑。  相似文献   
93.
生物炭对农田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丁艳丽  刘杰  王莹莹 《生态学杂志》2013,24(11):3311-3317
生物炭作为新型土壤改良剂在国内外环境科学等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关于生物炭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研究较早,目前虽然已深入到土壤微生物生态的领域,但是大多数将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开考虑,缺乏对二者相互作用的系统评述.本文总结了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物炭不仅能够提高土壤pH值、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增加土壤有机质等,而且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改变细菌和真菌的丰度;施用生物炭后,土壤环境和土壤微生物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改良.本文旨在为生物炭改良农田土壤微生态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促进生物炭环境效应影响的研究,使生物炭的应用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并对生物炭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4.
95.
水分胁迫下大丽花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的日变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丽花品种‘粉西施’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对‘粉西施’叶片光合及荧光特性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大丽花叶片的Pn、Tr和Gs日平均值均降低,Ci日平均值在轻度和中度胁迫下降低,在重度胁迫下升高;在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下大丽花Pn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重度水分胁迫下是非气孔因素;Pn在水分胁迫下的日变化曲线由单峰型变成双峰型,出现"午休"现象,且Tr和Gs在水分胁迫下的日变化曲线和Pn一致,但Ci日变化较平稳,与Pn相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深,大丽花叶片的初始荧光(F0)日平均值升高,日变化曲线呈倒"V"型,PSⅡ反应中心可能破坏或可逆失活;Fm、Fv/Fm和ΦPSⅡ日平均值均降低,日变化曲线呈"V"型。水分胁迫使大丽花光抑制程度加深,抑制了PSⅡ的光化学活性,致使用于光化学反应的光能及实际光化学效率降低。研究结果发现,大丽花品种‘粉西施’在不同水分胁迫下都产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而使净光合速率降低;光合机构可适应轻度和中度水分胁迫而发生可逆失活,没有受到不可恢复的伤害,而重度水分胁迫降低了叶片的光合机构活性,加剧了光抑制程度,严重限制了光合作用;适宜大丽花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应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与该疫苗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乙脑病毒强、弱毒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和基因库中登录的乙脑病毒弱毒株SA14-14-2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与乙脑病毒强毒株SA14的E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有9个位点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表明该疫苗质量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97.
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是RTX毒素家族的典型代表,也是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详细介绍了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的成熟、分泌、溶血机理及其生物学效应,这将对大肠埃希菌肠外感染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他细菌溶血素致病机制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阐明金斑蝶Danaus chrysippus觅食求偶时视觉嗅觉信息利用机制。【方法】通过行为学观察,测试金斑蝶成虫对7种不同颜色的假花和假花喷施10%蜂蜜水后的觅食响应;通过自然种群求偶和塑封模型访问试验,验证金斑蝶对颜色和气味行为响应。【结果】在无气味的7种颜色的假花条件下,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为138次,对长波长红色(620~750 nm)显示出明显的颜色趋性(占总访花次数的 52.17%),访问蓝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5.22%)和橙色(占总访花次数的11.59%)次之,其他4种颜色假花较少访问;在假花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3.05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3.31和2.86倍;去花冠无气味的花枝几乎没有蝴蝶访问,然而在去花冠无气味的假花花枝上喷洒10%蜂蜜水后,金斑蝶成虫访花总次数增加146次,对单一颜色的访问次数与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次数相比无显著差异,金斑蝶成虫对气味加颜色的访问总次数较对单一气味的访问总次数增加2.88倍,雌雄蝶访花次数分别增加2.95和2.83倍;金斑蝶雄蝶对颜色和气味的敏感性高于雌蝶。在求偶过程中,金斑蝶对自然种群与蝶翅模型都有雄追雄、雄追雌、雌追雌和雌追雄4种模式,但金斑蝶对无气味蝶翅模型的追逐次数显著低于对自然种群的追逐次数。在自然光下,雌雄蝶翅颜色和图案相近,除了雄蝶后翅腹面多一白色性标斑点外,其他无显著区别;在紫外光下,蝶翅模型的颜色和图案比自然蝶翅更为明显,可能有助于异性识别。【结论】金斑蝶成虫在觅食和求偶过程中,视觉嗅觉同等重要。颜色较稳定、醒目、容易被发现;气味不稳定、易挥发、受环境干扰较大。在觅食中,金斑蝶利用视觉先进行初步定位,通过嗅觉和味觉确认食物资源;在求偶中,金斑蝶成虫通过视觉初步区分异性,然后依靠嗅觉进行精确识别。  相似文献   
99.
刘杰  李蕾  王莹莹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0):2100-2111
由于微生物本身的生理特性及现有检测方法的限制,自然界中大部分细菌不能被传统微生物工具所观察,这类微小细菌被称之为"看不见的主体(Unseen majority,USM)",在大多数天然水环境中营养物浓度较低,微小细菌(USM)占有主导优势,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但是,微小细菌对传统富营养培养基比较敏感,且生物体积微小(小于0.1μm3),难以被传统培养基所检测分离,人们对其认识仍然很局限。总结关于微小细菌的一些特性概念,概括微小细菌的检测和培养方法及在水环境中的分布情况,进一步讨论其生态作用及应用,最后对微小细菌的生理及其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检测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标志蛋白GRP78在高糖刺激的条件永生型小鼠足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特有Caspase-12凋亡途径与该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探讨高糖是否通过ERS特有Caspase-12凋亡途径诱导了小鼠足细胞凋亡。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mouse podocyte,PC),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1g/l D-glucose)、甘露醇对照组(M,1g/L D-glucose plus 24.4mmol/l mannitol)、高糖组(HG,4.5g/l D-glucose)。分别经细胞同步化、分组干预及刺激12、24、48、72h后收集细胞,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检测GRP78、Caspase-12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与正常糖对照组及甘露醇对照组相比,高糖组小鼠足细胞于48h及72h凋亡率明显增高(all P0.01);ERS标志蛋白GRP78从12h表达开始增高,提示永生型小鼠足细胞在高糖刺激下激活了ERS,ERS特有凋亡途径caspase-12随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aspase-12蛋白表达与足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915,P0.01)。结论高糖刺激可以引起足细胞凋亡,ERS在高糖对足细胞的损害过程中被诱导,其特有Caspase-12凋亡途径参与了足细胞的凋亡,可能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肾组织损害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