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102.
青翅蚁形隐翅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翅蚁形隐翅虫在福州稻田一年约发生五代,世代重叠。世代历期气温28~30℃为39~42天;24~26℃为50~53天;20~23℃为59~67天。冬季以成虫在田边杂草、紫云英田、板田稻柱和再生稻等处越冬。早、晚稻田分别于5~6月、6~7月、8月上中旬、9月中下旬和10月上中旬共出现五次高峰期。在稻田能捕食多种害虫,喜食稻飞虱、稻叶蝉等小型虫类。农药杀虫双、其次是敌敌畏对青翅蚁形隐翅虫成虫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3.
104.
本文通过2×2联列表以多种指标分别测定了庐山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36个乔木种群在抽样面积分别为100m2和400m2时的种间联结性。结果表明:在中亚热带山地森林植被研究中,以X2检验为基础,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来测定植物种群的联结性,效果较好。一方面,不同大小的样方能反映物种种间联结性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抽样面积为100m2,更能准确全面地表现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的特征。种间正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大,反之,种间负联结性越强,其生态位重叠值越小。最后,还将这36个种群按其联结性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  相似文献   
105.
高寒湿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物种组成较为复杂的青藏高原东部地区玛曲县高寒湿地为背景.从恢复生态学角度,系统地探讨了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变化的主要因素,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研究了典型样区植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恢复机理与过程,以及生境异质性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导致湿地植被退化的人类干扰诸因素中.超载放牧是主要因素。该地区超载量高达24%;其次.气候变化对湿地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也有较大影响。典型样区的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实行围栏轮牧、控制载畜量、鼠虫害防治和建植人工草地等人工综合措施,能使样区植被得以卓有成效的恢复与保护。其中.黄河滩地的植物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从23种/m^2上升到29种/m^2;Shannon多样性指数从3.82上升到4.62;草场生产力(地上生物量)从729.2g/m^2上升到935.38g/m^2。阳坡和阴坡样地植被也有类同的恢复效果。在以上三类样地中.以滩地的生态恢复效果最为显著。据此,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湿地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恢复对策.即: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协调人类活动与物种多样性保护的关系、严格控制载畜量、发展人工草地等主要措施与建设。  相似文献   
106.
为构建人类21号染色体特异DNA文库, 以应用于人类遗传疾病的鉴定和研究, 文章采用循环温度梯度法溶解释放微分离的人外周血细胞21号染色体DNA, 将其进行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egenerate oligo nucleotide primer-PCR, DOP-PCR)扩增后, 利用100~500 bp和500~2 000 bp分段回收纯化的两种不同片段大小的DOP-PCR产物构建染色体特异DNA文库, 并分别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和斑点杂交对DOP-PCR产物的来源和随机取样的文库克隆进行检测以评估所构建DNA文库的特异性。结果表明: 循环温度梯度法能有效溶解释放微分离的21号染色体DNA; 通过对DOP-PCR产物的分段回收纯化和克隆, 增加了大片段DNA的连接效率; 利用FISH技术和斑点杂交双重鉴定实验证明了文库的特异性, 从而构建了21号染色体特异的DNA文库, 并建立了构建染色体特异DNA文库及检测其特异性的方法, 为21号染色相关遗传疾病的鉴定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7.
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高等医学教育飞速发展的需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其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通过采用相应对策进行优化后,可明显改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8.
摘要目的: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中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探讨脂质过氧化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例(35眼)和透明晶状体15例(15眼)作为白内障纽和对照组,测定其维生素C(VitC)、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内障组晶状体内VitC含量和SOD酶活性均显著下降,分别降低了39.30%(P〈0.01)和63.50%(P〈0.01),MDA含量较明显升高(P〈O.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对照组透明晶状体中MDA含量与SOD活性、VitC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0.858,P〈0.01;r-=.0.883,P〈0.01),而白内障组晶状体中三者未发现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脂质过氧化参与了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形成,SOD和VitC对晶状体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心肌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 2,UCP2)在酒精性心肌病(alcoholic cardiomyopathy,ACM)时表达变化及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三组,酒精组(A组,10只)、少量饮酒组(B组,7只)和对照组(C组,7只),三组给予相同饮食,酒精组通过采取逐渐增加饮用酒精浓度并长期定量摄入的方法建立ACM模型,少量饮酒组长期饮用少量低浓度酒精,对照组以水代酒.6个月后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计算左室/体重指数;RT-PCR法测定心肌组织UCP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UCP2蛋白表达;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心肌三磷酸腺苷酸(ATP)、二磷酸腺苷酸(ADP)、单磷酸腺苷酸(AMP)和磷酸肌酸(PCr)含量.结果:酒精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均低于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P均<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则高于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P<0.01),左室/体重指数明显增加(P<0.01);酒精组UCP2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P均<0.01);酒精组ATP、ADP、AMP和PCr较对照组和少量饮酒组明显减少(P均<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肌组织ATP水平与UCP2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896,P<0.01).结论:ACM时心肌UCP2表达明显增加,导致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恶化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10.
【背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引起医院感染、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的常见条件致病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仍然是引起严重医院感染的常见病菌,其临床治疗面临严峻挑战。噬菌体具有特异性杀菌的能力,在防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方面具有应用前景。【目的】分离能裂解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噬菌体,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组特征,为噬菌体治疗储备资源。【方法】采集环境水样,用双层琼脂平板法分离噬菌体,对其形态、一步生长曲线、感染复数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使用IlluminaMiSeq平台测定噬菌体的全基因组序列,利用Newbler3.0、GeneMarkS、BLASTp、Mauve2.4.0等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拼接、注释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分离到一株噬菌体PHW2,该噬菌体属肌尾病毒科成员,可裂解7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其最佳感染复数为0.1。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其感染宿主菌PA001的潜伏期为100 min,裂解期为360 min,裂解量为25 PFU/cell;噬菌体PHW2在温度25-50℃和pH 6.0-8.0范围内稳定;紫外照射7 min后PHW2活性明显下降;5%氯仿处理100 min内,PHW2仍保持较高的活性。噬菌体PHW2的基因组长65 984 bp,GC含量为55.69%,编码92个ORFs,不含tRNA。基因组比对结果显示PHW2与PB1样噬菌体高度相似。体外生物被膜抑制试验和清除试验结果显示,噬菌体PHW2能显著抑制宿主菌PA001形成的生物被膜并破坏24 h内形成的生物被膜。【结论】分离鉴定了一株新的PB1样噬菌体PHW2,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裂解能力强。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征、体外生物被膜抑制试验和清除试验结果表明该噬菌体具有治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