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61.
王利峰  和润莲  杨林  陈亚梅  刘洋  张健 《生态学杂志》2016,27(11):3689-3697
土壤动物是调控凋落物分解的重要生物因素.为了探究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土壤动物对两个优势物种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凋落物分解的贡献,在3个海拔梯度(针叶林-林线-高山草甸)采用凋落物分解袋试验,通过不同孔径的网袋(0.04 mm,基本排除土壤动物;3 mm,允许土壤动物通过),研究了分解554 d(2013年5月—2014年11月)土壤动物对凋落物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整个林线交错带上,岷江冷杉的分解速率(k)为0.209~0.243,高山杜鹃的k为0.173~0.189,岷江冷杉的k大于高山杜鹃.土壤动物的参与显著加速了两种凋落叶分解,同时土壤动物对两种凋落物分解的作用和贡献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自针叶林、高山林线至高山草甸,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为15.2%、13.2%、9.8%,对高山杜鹃分解的质量损失率为20.1%、17.5%、12.4%;土壤动物对岷江冷杉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为0.17%、0.13%、0.12%,对高山杜鹃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为0.26%、0.25%、0.23%,土壤动物对高山杜鹃的分解影响相对较大.海拔、凋落物自身性质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动物作用下凋落物的质量损失率和贡献率均表现出显著影响.土壤动物的作用于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分解的平均日贡献率在当年生长季(0.25%和0.44%)和次年生长季(0.10%和0.19%)均高于雪被期(0.07%和0.12%).回归分析表明,环境因子(日平均气温、冻融循环次数以及雪被厚度)可以解释土壤动物作用于岷江冷杉和高山杜鹃质量损失率的42.7%和50.9%,贡献率的43.2%和55.6%,这对了解土壤动物在凋落物分解中的作用和深入认识高山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质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林  邓长春  陈亚梅  和润莲  张健  刘洋 《生态学杂志》2015,26(12):3602-3610
对我国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14种代表性植物凋落叶分解速率与初始质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高山林线交错带植物凋落叶分解速率(k)为0.16~1.70,乔木和苔藓凋落叶分解较慢,灌木凋落叶次之,草本凋落叶分解最快.凋落叶分解速率与N、木质素、酚类物质、C/N、C/P、木质素/N均具有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通径分析得出,木质素/N和半纤维素含量可以解释k变异的78.4%,其中木质素/N可以解释k变异的69.5%,木质素/N对k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91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排序轴k、分解时间(t)的贡献率达99.2%,木质素/N、木质素含量、C/N、C/P与第1排序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木质素/N与第1排序轴的相关关系最强(r=0.923).木质素/N是影响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植物凋落叶分解速率的关键质量指标,且凋落叶初始木质素/N越高,分解速率越低.  相似文献   
63.
以川西高山林线交错带两种优势地被物锦丝藓和高山冷蕨为对象,对针叶林和林线中锦丝藓植物残体及高山冷蕨凋落叶分解的质量损失和木质纤维素酶活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锦丝藓和高山冷蕨的质量损失率在雪被期和生长季均表现为林线高于针叶林,而酶活性整体上表现为针叶林显著高于林线.两种地被物不同季节的质量损失有显著差异,雪被期林线和针叶林的锦丝藓质量损失率占全年的69.8%和83.0%;生长季林线和针叶林的高山冷蕨质量损失率分别占全年的82.6%和83.4%.高山冷蕨凋落叶在生长季节快速分解,与其生长季节末较高的纤维素酶活性相吻合,说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解作用可能是凋落物前期质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环境因子和凋落叶初始质量能共同解释酶活性变异的45.8%~85.1%,两种地被物分解过程中酶活性主要受到雪被期冻融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耳后头皮瓣急诊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来我院急诊的7例外伤后耳郭部分缺损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其中右耳4例,左耳3例)采用耳后头皮推进瓣即刻修复,以耳郭缺损耳后皮肤及头皮皮肤做推进瓣,将断离的耳郭去皮保留软骨与耳郭断端软骨缝合形成软骨支架,推进皮瓣部分卷曲缝合形成耳轮结构修复耳郭缺损。结果:7例耳郭部分缺损均在急诊环境下即刻修复,耳郭大小和形态满意,颅耳角略变小,随访3~6月耳郭形态稳定。结论:耳后头皮推进瓣卷曲缝合可在急诊条件下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具有治疗周期短,一次达到较满意外形的优点,对于无条件行二期手术的患者具有较大意义,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65.
室内测定苯甲酰基苯脲类化舍物克幼脲对菜青虫、小菜蛾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9.89ppm和28.44ppm。试验表明,该药剂药效迟缓,但持效期长,可显降低小菜蛾低龄幼虫的有效转化宰。克幼脲与其他化学农药具有良好的相溶性,混剂速灭脲1号,4号的速效性,持效期均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66.
用显微操作技术进行 Saccharamyces cerevisisae 系 2.576 (mel-)与 S. carlsbergensis 2.500 (MEL+)以及 S.Cerevisisae Stole 系(mel-)与S. microelltpsoides 2.699—2—3(MEL+)种间杂交。获得的杂种能全发酵棉子糖,而亲株只系与Stolc系仅能发酵此糖1/3。两个不同杂交系的杂种H808与H824-14用孢子×孢子交配法进行杂交,所有的杂种酵母H868、H869,H875和H876发酵糖蜜醪比生产菌株日系及Stole系快。H875菌株生成酒精量比其亲株高3一10%。将H875菌株与生产菌株S. cerevisiae DT菌系杂交,获得H946和H948两株杂种,其中H948酒精发酵力比DT系高3%,比H875高2%,是一株酒精生产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67.
西双版纳蝴蝶资源十分丰富 ,1 996年《西双版纳蝴蝶资源调查》记载 1 1科 1 6 5属 380种和亚种。 90年代初 ,蝴蝶作为一种地方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被大量开发加工利用 ,全州每年收购的蝴蝶不下 1 5 0万只。由于多年的采集 ,局部地区蝴蝶种类和数量减少 ,特别是一些商业价值较高的种类。为保护蝴蝶等昆虫资源 ,促进自然保护区边缘村寨经济发展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所 (以下简称科研所 )于 1 991年在勐养野象谷建立了州内第一个蝴蝶人工养殖场 ,希望通过设立模范养殖场 ,逐步向保护区内及外围村寨进行推广。至 1 997年止 ,该场人工养殖蝴蝶 1 5种 2 2 2 4 6只 ,引种成活寄主植物 4 1种 ,养殖获得了成功。但因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 ,未能实现推广应用之目的。勐仑自然保护区是全州蝴蝶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勐仑自然保护区管理所 (以下简称勐仑管理所 )在PLEC项目 的资助下 ,于 1 998年 9月在保护区边缘村寨巴卡小寨实施户级水平蝴蝶人工养殖试验 ,试验农民两人 ,并同期对该地区蝴蝶资源进行调查监测。至 2 0 0 0年 1 2月底止 ,两农民共养殖蝴蝶 9种4 9...  相似文献   
68.
麦双尾蚜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学  张润志 《昆虫知识》1994,31(4):248-252
麦双见蚜Diuraphisnoxia(Mordvilko)俗称俄罗斯麦蚜(Russianwheataphid),20世纪初首先记载于乌克兰的麦类害虫。1935年以前麦双属蚜的分布限于前苏联的黑海及里海地区,近50年来逐渐扩散到地中海国家零星危害。周年代末成为埃塞俄比亚、也门和南非的小麦大害虫。1980年长距离迁徙到墨西哥,然后遍布美国西部各州及加拿大西南部三个州。自1975年在我国新疆发现安双尾蚜以来,现已查明该虫在新疆问尔泰山脉南侧的阿勒泰、哈巴河、福海、布尔津,天山山脉北侧的塔城、额敏、伊犁、霍城、昭苏以及天山山脉南侧的乌恰,昆仑山余脉的叶城,…  相似文献   
69.
大山雀Parus major在青岛市崂山区是留鸟。1989—1990年,我们做了人工挂巢招引大山雀试验,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了观察。1试验材料与方法用厚度1.2—1.5厘米的松板,做成直径15×15厘米、高29.5(后壁)×27(前壁)厘米的木板式巢箱。在巢箱前壁高21厘米处做直径为4.5厘米的圆形出入口。巢箱用油漆涂上绿、黑、黄三种颜色,并在巢箱前壁上编号、登记。挂巢地点设置在崂山区中韩镇浮山。阴坡,海拔350米左右。主要树种是黑松,山沟内有刺槐、赤杨等其它杂木,树龄15—20年,郁闭度0.6—0.7,植被条件较好。林缘有水库。山中、下部有果园。因远离村舍,人…  相似文献   
70.
以针叶林代表性地被植物锦丝藓和高山冷蕨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网袋法,研究了高山林线交错带(暗针叶林-林线-高山草甸)的锦丝藓植物残体、高山冷蕨凋落叶及混合凋落物经过一个雪被期分解后的质量损失与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 雪被期林线交错带上两种地被物的质量损失率在高山草甸最大,锦丝藓表现更为显著,两种凋落物混合促进了分解过程且在林线上表现尤为显著.在交错带凋落物中共获取土壤动物968头,隶属于5纲10目35科,优势类群以弹尾目和蜱螨目为主.在林线上凋落物中获得的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高于高山草甸和暗针叶林.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土壤动物类群与雪被期平均温度关系最为密切,特有物种如等翅目和地蜈蚣目仅在暗针叶林出现,半翅目和啮目仅在高山草甸出现.地被物种类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在暗针叶林和高山草甸大于林线.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日平均温度和雪被厚度能够解释凋落物质量损失率变异的30.8%,而土壤动物因子能解释质量损失率变异的8.3%,它们共同解释质量损失率变异的34.1%.雪被是影响高山两种地被物凋落物分解的最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