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9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7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在Bs484细胞中的感染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92.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 tomegalo-virus(HCMV)感染非常普遍,常引起不显性感染或潜伏感染;但当器官移植者、早产儿、早期孕妇、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患者受到CMV感染后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严重后果。目前探求一种敏感、  相似文献   
993.
军团菌致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暂子  张吉辉 《微生物与感染》1992,15(5):213-215,231
  相似文献   
994.
1981—1984年,我们在陕北广大地区的医学昆虫调查研究中,对鸟类进行了调查,共捕获检查了鸟类2259只,72种。  相似文献   
995.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 sp)51—2降解乙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strain of Acinetobacter sp. 51-2 was capable of degrading acetonitrile and utilizing various nitrile compounds, such as propionitrile, butyronitrile, acrylonitrile and so on. The ability and speed of degrading acetonitrile were quite strong and fast. Strain 51-2 could degrade 25 g/L acetonitrile in 48 h by adapted cells. The efficiency of degrading acetonitril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ditions of culturing bacterial cell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ent metals appeared to have a little effect on degradation of acetonitrile.  相似文献   
996.
醋内的线虫     
山西省酿醋业历史悠久,醋的质量声誉全国。在山西某些地区,副食加工厂或个体户酿制米醋(以小米为主要原料),衡量醋的质量有一条不成文的标准,就是看成品醋能否生出“醋花”。所谓醋花,是指盛醋容器的四壁出现白色树枝状的花纹(图Ⅰ:1—5,见封2)。醋花究竟是什么呢?原来是一种在醋内营自由生活的线虫。现将研究结果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997.
目前对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耐药产生机制研究得较多,但对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较少。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在结核菌多种生理途径(如代谢、应激反应等)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而它们和结核菌耐药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文中介绍了结核菌抗生素耐受机制以及存在的一些PTMs,重点讨论了PTMs在调控结核杆菌耐药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新型抗结核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998.
以往关于植物降温增湿效应主要基于绿带等大尺度测量和利用光合仪对叶片进行微观测量分析研究,模糊了植物群落结构差异的影响。该研究基于纯林群落的小尺度实测,采用stata虚拟变量回归分析法,探讨了降温增湿作用与群落疏透度、郁闭度的影响关系,并提出群落参数的最优阈值。结果表明:郁闭度和降温、增湿作用均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疏透度和降温、增湿作用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但影响都不显著。郁闭度在0.81~0.85,疏透度在0.31~0.35时,植物群落降温作用和增湿作用最优。同时,该文将树种类型作为一个相关因素,得出在降温作用上,枫香林和紫荆林的降温效果和广玉兰林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樱花林、鸡爪槭林、香樟林、红枫林的降温效果呈极显著性差异;在增湿作用上,桂花林、香樟林和红枫林的增湿效果和广玉兰林相比无显著差异,而乌桕、紫荆林的增湿效果差异显著。该研究结果为通过城市绿化建设缓解热岛效应的植物配置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城市绿地缓解热岛效应评价体系提供了量化的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999.
浙江雁荡山山脉叶栖酵母菌资源与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和东雁荡山等广阔区域内的叶栖酵母菌资源进行考察,旨在弄清雁荡山山脉叶栖酵母菌资源和多样性。采用PDA平板对雁荡山地区的叶栖酵母菌资源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酵母菌培养物26S rDNA D1/D2序列和系统发育关系明确酵母菌的分类地位,分析该地区叶栖酵母菌群落的多样性、组成和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分离自雁荡山山脉的1118株叶栖酵母菌可以被鉴定为56个已知类群和19个疑似新种,其中38种酵母菌在该地区比较常见。常见的酵母菌类群中,包括Derxomyces属5种,Sporobolomyces属3种,Bannoa、Bulleribasidium、Rhodosporidiobolus、Symmetrospora、Taphrina、Tilletiopsi和Udeniomyces属各2种,Bullera、Coniochaeta、Coniosporium、Cryptococcus、Elsinoe、Erythrobasidium、Fellozyma、Golubevia、Kockovaella、Kondoa、Leucosporidium、Moesziomyces、Oberwinklerozyma、Phyllozyma、Ruinenia和Saitozyma属各1种。根据常见酵母菌类群的相对频率,在该地区分离到的叶栖酵母菌中Derxomyces mrakii具有明显分布优势,并探讨了Derxomyces mrakii株间26S rDNA D1/D2序列的稳定性和变异幅度。根据雁荡山地区常见叶栖酵母菌组成和相似程度,可以推测地理上相近地区的酵母菌物种分布具有更大相似性。基于雁荡山山脉常见叶栖酵母菌种类和数量而绘制出的物种累积曲线,证明雁荡山地区绝大多数的叶栖酵母菌种类已经被分离到,研究结果可以真实反映该地区叶栖酵母菌资源和物种多样性的存在状况。  相似文献   
1000.
徐晓然  谢跟踪  邱彭华 《生态学报》2018,38(20):7458-7468
以海南省文昌市八门港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为研究对象,采用6期遥感影像为主要的数据来源,建立起研究区域内1964、1972、1988、2000、2009、2015年50年的景观数据库,利用土地转移矩阵和表征景观破碎化过程的景观指数系统阐述了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以及景观破碎化的过程,探讨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建筑用地、养殖水面面积持续增长面积比重分别上升了7.72%、12.55%,耕地、林地、红树林面积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7.01%、9.16%、9.74%。(2)1964-2015年间,研究区域内斑块数量增加了685个,平均斑块面积缩减了39.12%,聚合度下降了3.5%,最大斑块面积缩减了28.38%,蔓延度下降了9.26%,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了0.0148、0.0207,斑块密度从1964年的0.0653个/hm2上升到2015年的0.1073个/hm2。(3)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及其周边土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与景观破碎化过程的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指数的影响上。养殖水面、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聚合度、斑块数量、蔓延度的作用上。其中,养殖水面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红树林面积的侵占,使得红树林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由15%下降到5.25%,红树林由大面积连续集中分布趋向于小面积孤立分散分布。建筑用地面积变化对研究区域景观破碎化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设施大量的建设。50年来,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各地类之间的转化主要表现为红树林面积转化成养殖水面,林地和耕地面积转化为建筑用地,由此可见,人类活动能力的增强以及影响范围的不断扩大是引发八门湾红树林湿地景观破碎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