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9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7年   6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清楚认知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是优化城市建设空间与生态红线划定的重要前提。以 2000、 2005和 2010 年 SPOT 影像和园林绿地普查数据为基础, 综合利用 GIS 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 定量分析了北京市六环内绿色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 2000—2010 年北京城市绿色空间面积减少 207 km2, 主要是大面积农田和水域被改变为城市建设用地; 5—6 环之间绿色空间被侵占现象明显, 而 4 环内绿色空间变化相对稳定; 绿色空间斑块数量(NP)和形状指数(SHAPE)均持续增大, 空间邻近度指数(MNN)、聚集度指数(AI)和结合度指数(COHESION)相对减小, 城市绿色空间破碎化趋势明显。该研究表明, 2000—2010 年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城区绿色空间面积、组成及格局发生明显变化,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不应停留在简单的“点线面”几何学或美学的考量,而需要重点关注增加立体绿量和优化空间格局以充分发挥生态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992.
mecA基因PCR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应用mecA基因PCR扩增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方法 临床分离的7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应用mecA基因PCR扩增法鉴定MRSA,并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进行比较。结果 7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用PCR扩增法和纸片扩散法有6株鉴定有差异,4株。mecA基因阳性而纸片扩散法鉴定为敏感,1株mecA基因阳性纸片扩散法鉴定为临界耐药,1株mecA基因阴性却表现为苯唑西林耐药,2种方法符合率为91.43%。结论 mecA基因PCR扩增法可以准确、快速判定MRSA,特别是对隐匿型或低水平耐药菌株的检出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3.
小鼠胚胎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与心肌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和心肌化过程及其机制。方法选用胚胎(embryonicday,ED)11.5至出生后1dC57BL6小鼠(简称C57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神经嵴细胞的标记物AP2及HNK1,凋亡相关分子activecaspase3的表达;采用TUNEL法原位检测细胞的凋亡程度。结果①近端流出道隔的融合及心肌化的时空模式:近端流出道心内膜垫于ED11.5开始融合,ED13.5基本完成融合;心肌化约从ED12.5开始,至ED15.5基本完成。整个心肌化过程呈现心肌从流出道隔由外向内的内向性生长趋势。②近端流出道隔HNK1的表达:从ED11.5到生后1d近端流出道隔极少或几乎无HNK1表达。③近端流出道隔AP2的表达:ED11.5几乎无表达,ED12.5、ED13.5可见少量表达,从ED14.5以后消失。④近端流出道隔细胞的凋亡:TUNEL和caspase3的检测均表明近端流出道隔的凋亡集中出现在ED12.5和ED13.5,一部分凋亡细胞可能为AP2阳性的神经嵴源性细胞。结论C57小鼠心脏近端流出道隔在胚胎发育早中期开始融合,并逐渐完成心肌化过程,心脏神经嵴细胞可能通过凋亡途径参与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994.
Cx43基因在人类及小鼠胎心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检测Cx4 3在人类和小鼠的胚胎心脏的表达 ,了解该基因在心脏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选取人类 6~ 18孕周正常胚胎或胎儿心脏 6 3例 ,小鼠孕龄 9 5~ 16 5d胚胎心脏 6 4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显示Cx4 3基因在心脏的表达。结果 早期人类胚胎心脏中 ,Cx4 3在心室肌中没有表达 ,心房肌表达微弱 ,原始小梁网中表达很高 ,随着胚胎发育 ,在心房和心室的表达逐渐增强 ,小梁网的表达在胚胎 13~ 14周达到高峰。室间隔的肌部表达量较弱 ,膜部室间隔不表达。房室瓣和大动脉根部管壁Cx4 3没有明显表达。除了在大动脉管壁表达不同 ,小鼠胚胎心脏表达规律与人类基本相同。结论 Cx4 3对于胚胎心脏的发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95.
应用两对引物,从对多菌灵具有耐药性的链格孢属3个真菌中扩增了与多菌灵耐药性相关的β-微管蛋白基因,基因长度分别为1,419bp(瓜链格孢),1,426bp(茄链格孢),1,419bp(链格孢),均包含3个内含子,编码398个氨基酸。3个链格孢属真菌与其他对多菌灵敏感的植物病原真菌β-微管蛋白氨基酸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但是,3个真菌167位氨基酸均为酪氨酸,而其他对多菌灵敏感的真菌167位均为苯丙氨酸,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属真菌对多菌灵的耐药性可能与167位酪氨酸有关。  相似文献   
996.
戊型肝炎病毒DNA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PCR方法获得1 163 bp的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之3’大片段和369bp ORF3的完整片段,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两种含有HEV主要抗原表位的质粒DNApcE2和pcE3,分别或混合免疫Swiss小鼠三次(0时,第2周,第4周),观察其在小鼠体内诱发的体液免疫应答。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E2和pcE3在小鼠体内均可诱导出一定水平的HEVIgG抗体,且在第三次免疫接种两周后,100%的小鼠抗体阳转。与两种质粒单独免疫相比,两者同时注射的抗体水平较高。本研究为HEVDNA疫苗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7.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及其价值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3  
肖玉  谢高地  安凯 《生态学报》2003,23(11):2367-2378
在 GIS手段支持下 ,运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 USLE)研究了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 ,并评价了其经济价值。研究表明 ,在总面积为 1 .49× 1 0 8hm2的青藏高原林地、草地、沼泽和农田生态系统上 ,土壤保持总量为 3.77× 1 0 8t/a,其经济价值总计为 5 .5 9× 1 0 8RMB/a,占西藏和青海两省 (区 ) 2 0 0 0年种植业、林业和牧业收入的 6.1 7%。其中保持土壤养分的经济价值为 3.68× 1 0 8RMB/a,减少废弃土地的经济价值为0 .2 6× 1 0 8RMB/a,减少泥沙淤积的经济价值为 2 .0 0× 1 0 8RMB/a。由此可见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张彪  李文华  谢高地  肖玉 《生态学报》2008,28(11):5618-5624
以北京市森林资源第6次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水量平衡法和土壤蓄水能力评估了森林水源涵养的功能,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和区位条件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2004年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1.26×10^9m^3;其中,怀柔区、延庆县、密云县、门头沟区和房山区的森林是水源涵养功能的主要贡献者(累积贡献率63.3%);从森林类型来看,阔叶林和灌木林是水源涵养的主体(累积贡献率80.8%);位于不同海拔高度的森林对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不同,其中位于海拔〈100m、100~500m和500~800m森林的贡献率分别为29%、30.7%和23.3%;而且位于不同坡位的森林涵养水源的贡献也不同,其中平地和全坡的森林最高,贡献率分别为37.12%和40.7%。  相似文献   
999.
养鸭数量对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志强  黄璜    廖晓兰  胡 英  谢 伟  何保良 《生态学报》2008,28(5):2107-2107~2114
探讨不同养鸭数量对稻田甲烷(CH4)排放的影响,为确定稻鸭共育模式中最佳养鸭数量提供环境学支撑.运用静止箱原位采样技术测定了不同养鸭数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稻田土壤化学性质、产甲烷细菌种群数量以及水层溶解氧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养鸭数量稻田水层溶解氧含量间差异显著(p<0.01),养鸭数量越多,溶解氧含量越高.20只鸭/667m2 稻田的水层溶解氧含量最大,与对照比,早稻增加了2.2%~68.7%,晚稻增加了11.07%~110.77%;养鸭稻田土壤还原物质含量减少,产甲烷细菌数量下降.不同养鸭数量的稻田甲烷排放量之间差异显著,养鸭数量越多,甲烷排放量越少,与对照比,早稻减少了18.22%~28.13%,晚稻减少了17.73%~34.44%.相关分析表明,甲烷排放通量与水层溶解氧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与土壤还原物质含量及产甲烷细菌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稻鸭共育减排甲烷的主要原因是养鸭提高了水体和土壤中溶解氧含量,增加养鸭数量促进甲烷减排.  相似文献   
1000.
李跃  谢水波  林达  李仕友  陈婷 《微生物学报》2008,35(5):0760-0764
试验研究了小球藻吸附U(VI)的过程, 探讨了吸附机理、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考查了pH值、时间、U(VI)的起始浓度和温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研究表明, pH值对小球藻的吸附效果影响较大, 小球藻吸附U(VI)的最佳pH值为6, 最大吸附量为2.7 mg/g, 吸附在5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小球藻对U(VI)的吸附量与其浓度的正相关; 温度在20℃~30℃时, 对铀的吸附影响不大。实验结果还表明, 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其相关系数达0.99, 该吸附为多种反应同时作用的复杂过程。U(VI)在小球藻上的吸附行为可以很好地用Langmuir等温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