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从GenBank查询到的蚯蚓纤溶酶(earthworm fibrinolytic enzyme,EFE)基因序列中,只有AY438624翻译的蛋白质序列与天然EfP-Ⅰ在N-端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根据该基因的5′与3′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从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获得一个完整的基因(GenBank,DQ418454)。序列分析证明,由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N-末端与天然EfP-Ⅰ的N-末端的氨基酸顺序完全相同。ScanProsite prediction programs分析显示,该基因与AY438624相似性极高,二者均属于胰蛋白酶家族;不同的是,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中含有N-糖苷键的结构域,所以DQ418454是EfP-Ⅰ中的一个新基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MAL-c2X-Efp-Ⅰ,并进行了转化、诱导和表达。Western blotting证明,表达产物同时具有MBP和EfP-Ⅰ的抗原特异性,是MBP和EfP-Ⅰ的融合蛋白(MBP-EfP-Ⅰ)。经亲和层析分离纯化的MBP-EfP-Ⅰ,在酪蛋白平板和纤维蛋白平板上表现出明显的纤溶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2.
探讨中国西南部疟疾高发区云南省梁河县阿昌族人群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发生率及其分子特征. 四氮唑蓝纸片法和G6PD/6PGD活性测定筛查490阿昌族个体 (男260人, 女230人), 发现男性G6PD缺陷的发生率为7.31% (19/260); 女性为4.35 (10/230). PCR-DHPLC-Sequencing 或PCR-Direct Sequencing分析19个阿昌族无关个体G6PD基因外显子2~13, G6PD Mahidol (487G>A)的突变率为84.2% (16/19); 所有G6PD Mahido均与新的多态性IVS5-612 (G>C)连锁. G6PD 487G>A/IVS5-612 (G>C) 构成新的单体型成为这一阿昌族群体G6PD缺陷的分子特征之一, 已提交GenBank (登录号: EF190463). 阿昌族G6PD Mahidol 的高发与缅甸人群G6PD Mahidol 突变率 (91.3%, 73/80) 极为相似, 这一结果提示阿昌族与缅甸人群之间有着广泛的基因交流 (gene flows). 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最常见的突变G6PD Canton (1376G>T) 和G6PD Kaiping (1388G>A) 在这一阿昌族人群中没有找到, 提示阿昌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G6PD基因突变热点不同. 本研究数据是有关阿昌族G6PD遗传学的首次报道, 将为研究阿昌族起源、迁移提供线索并有助于上述地区疟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3.
为寻找一种简洁高效的基因定点突变方案,利用Gibson组装技术对重叠延伸PCR法进行简化,并以克隆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基因单位点与双位点突变为例进行验证。采用与重叠延伸PCR相似的策略扩增含点突变的基因片段,同时采用双酶切制备线性质粒载体,保证质粒载体与基因片段含有一小段重叠序列作为接头。直接将基因片段与线性载体通过Gibson组装法拼接成完整质粒。经转化、筛选与检测,成功得到数个单位点与双位点目标突变体克隆,且阳性率均为100%。由于没有繁琐的多轮PCR扩增和频繁的DNA回收操作,也无需消化原始质粒,该方案避免了很多干扰定点突变的因素,能简便、高效地克隆基因单位点与多位点突变。对比而言,该方案规避了重叠延伸PCR与滚环扩增法的主要缺陷,是一种基因定点突变的良好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4.
UDP-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3GT)是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的重要催化酶之一。为研究其在紫玉兰花青素苷合成途径中的作用,该文以紫玉兰品种‘红元宝''(Magnolia liliflora ‘Hongyuanbao'')为材料,根据转录组测序获得的3GT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花青素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结构基因Ml3GT1,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结果表明:(1)Ml3GT1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1 863 bp,其中最长开放阅读框(ORF)为1 374 bp,编码一条457 aa的肽链,相对分子质量为49.37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04。(2)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其具备典型的植物次生产物糖基转移酶信号序列(PSPG box)。(3)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Ml3GT1蛋白与小苍兰、矮牵牛、番薯等物种的3GT蛋白聚在一支。(4)qRT-PCR结果显示Ml3GT1基因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在花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嫩叶和老叶中有少量表达,而在根和茎中几乎不表达; 随着花的发育,Ml3GT1基因的表达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并在盛花期达到最高。上述结果表明,Ml3GT1可能参与类黄酮3-O的糖基化修饰,本研究结果将为木兰属植物花色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5.
参照相邻格子法对三峡水库中段(重庆市涪陵—奉节段消落带)地上植被进行调查,并运用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度、χ~2检验等手段对优势草本植物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进行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的生态学特性、进而推测植被群落的演替趋势,以期为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或参考建议。结果表明:(1)本次调查发现共有优势植物57种、隶属22科44属,其中狗牙根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占绝对竞争优势。(2)在105个种对中,生态位相似比(Cih)≥0.50的种对有4个,生态位重叠值(Lih)≥0.50的种对有7个,种间相似性较小、竞争关系较弱。(3)χ~2检验结果显示,优势植物种间正负联结比为1.33,正联结优势不明显;而Pearson与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种间正负联结比分别为0.54、0.75,负联结占优势。三种检验方式均表明,优势植物种间联结性较弱、稳定性相对较差、独立性相对较强。(4)种间联结系数(AC)≥0.60的种对数为7种,共同出现百分率(PC)≥0.7的种对数仅为1种。种间总体正联结性不强,物种趋于独...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左归丸含药血清对化疗损伤性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制备左归丸含药血清,培养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使用磷酰胺氮芥造模分组后给药。CCK-8法测定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卵巢自噬启动因子Beclin-1、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B)、自噬受体蛋白p62、凋亡蛋白Bax、Caspase3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10%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于细胞存活的挽救率最高。Beclin-1、LC3B、Bax、Caspase3在磷酰胺氮芥作用的颗粒细胞和膜细胞中,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有高表达(P<0.05),10%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下调上述蛋白质在模型组中的表达(P<0.05);然而受体蛋白p62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10%左归丸含药血清可上调模型组p62的表达(P<0.05)。此外,在颗粒细胞实验组中,激活或抑制自噬途径后,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在发生相应改变的同时,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结论 磷酰胺氮芥可通过促进凋亡、激活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的机制损伤颗粒细胞和膜细胞。10%左归丸含药血清能缓解由此带来的损伤,同时影响了颗粒细胞和膜细胞自噬和凋亡过程。在磷酰胺氮芥损伤颗粒细胞的过程和10%左归丸含药血清缓解其损伤过程中均存在自噬与凋亡串流(cross-talk)。  相似文献   
127.
产纤维素菌株的分离鉴定及产量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细菌纤维素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天然生物纳米材料,但其发酵产量低、生产成本高,尚未得到大规模生产与应用。【目的】自然选育细菌纤维素高产菌株,并探索菌株产量与菌落形态、水果来源、菌株种属之间的关联。【方法】从15个不同种类的576份腐烂水果中自然选育产纤维素菌株,并按菌落形态进行分类。静置培养筛选高产纤维素菌株,并对所得菌株进行16SrRNA基因测序,鉴定其种属。【结果】获得134株产纤维素菌株,其中一株分离自芒果的汉氏驹形杆菌(Komagataeibacter hansenii)产量最高,为11.24 g/L。所得菌株按菌落形态可分为10个类别,高产纤维素菌株形态共同特征为黄色、圆形、边缘整齐或不规则、表面粗糙或褶皱、凸起(形态4、5、9)。苹果和梨来源中分离得到的菌株菌落形态多样性丰富,高产纤维素菌株的水果来源中芒果所占比值最高,其次为梨和苹果。所有菌株鉴定为5个属13个种,包含了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驹形杆菌属(Komagataeibacter)、葡糖醋杆菌属(Gluconacet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和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其中高产纤维素菌株集中分布于汉氏驹形杆菌(K.hansenii)和中间驹形杆菌(K.intermedius)。【结论】筛到的菌株多样性丰富,并且得到多株高产纤维素菌株,其传代稳定性好,丰富了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的来源。分析所得菌株产量与菌落形态、水果来源之间的关系可以为今后菌株筛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8.
129.
斑马鱼广泛地应用于骨退化相关的机制研究和新药开发过程中.目前临床应用检测骨密度(BMD)的方法主要有单光子吸收、双光子吸收、双能X线吸收、定量CT和超声技术等,上述方法均难用于斑马鱼的研究中.本文旨在寻求一种新式的、适用性强和操作简易的定量分析斑马鱼BMD的方法.对采集到的使用125μmol/L泼尼松龙溶液诱导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0.
人参悬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巍  吴绛天 《生物技术》1994,4(1):26-29
从人参幼叶的培养中,筛选出了质地松疏、生长迅速、易于分散、可以长期进行继代培养的淡黄色半透明状愈伤组织系。将这种愈伤组织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建立起分散程度好的人参悬浮细胞系。在此基础上,测定了人参细胞悬浮培养物的生长曲线。实验表明,水解酪蛋白(LH)对人参悬浮细胞的生长有利。滋养培养可以使人参悬浮细胞的愈伤组织形成率提高,并在低密度下达到较高的植板率。这为有效地筛选出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高产人参细胞株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