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来源微粒(APL-MP)的促凝活性、表面组织因子(TF)表达情况、TF在其促凝活性中发挥的作用及分化治疗药物三氧化二砷(ATO)对上述指标有何影响。方法:选取3例初发APL患者,提取骨髓APL细胞,3名缺铁性贫血患者提取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分别用不同浓度ATO处理APL细胞24 h、48 h、72 h,收集细胞培养液提取微粒。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微粒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微粒表面TF表达情况检测;利用凝血实验比较不同组细胞释放微粒的促凝血活性;应用抗TF抗体抑制微粒促凝血活性实验检测TF在APL-MP的促凝血活性中发挥多大作用。结果:1.0μM及2.0μM ATO能显著促进APL细胞释放微粒。与正常骨髓来源单个核细胞释放的微粒相比,骨髓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活性均显著增高,0.5μM及1.0μM ATO处理可以有效降低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活性,且这一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各组APL-MP经抗TF抗体孵育后凝血时间显著延长。结论:APL-MP的TF表达和促凝学活性均显著增高,并且TF在APL-MP的促凝血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TO能显著促进APL细胞释放微粒,低浓度ATO可以有效降低APL-MP的TF表达及促凝血活性。  相似文献   
82.
ASB12(homo sapiens ankyrin repeat and SOCS box containing 12)蛋白含有5个ANK(ankyrin repeat sequence)序列和一个保守的SOCS(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盒结构域,是ASBs(human ankyrin repeat andSOCS box containing protein family,ASB family)家族的成员.人类ASB12基因在成体心肌和骨骼肌组织中特异表达,是成肌分化的候选基因.利用阳离子聚合物转染技术将重组表达质粒pCMV-tag2B-ASB12转染小鼠骨骼肌细胞系C2C12细胞,通过G418筛选、免疫荧光检测、RT-PCR分析、Western blotting检测建立了稳定表达ASB12的细胞系C2C12-ASB12,为研究ASB12在骨骼肌发育及其相关功能提供有用的细胞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3.
土壤水分作为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蓄库的主体,森林土壤水分储量及其时空动态与变异对揭示区域植被恢复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响应与服务功能变化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南亚热带地区典型森林植被演替序列马尾松人工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MF)-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EBF)为研究对象,依托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森林样地建设与监测统一规范对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站区内分布的上述森林类型土壤水分的长期定位观测(2005-2015年),通过分析各演替阶段森林土壤不同土层(0-15、15-30、30-45、45-60、60-75和75-90 cm)土壤体积含水量观测数据,探究该区域森林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变化及其时空变异。结果表明:在雨热同期且干湿季明显的南亚热带地区,鼎湖山森林土壤储水量及其时间动态受降雨量的影响显著,森林土壤层对降雨具有强烈的调蓄和稳定作用,伴随PF→MF→MEBF自然演替进程,调蓄水分能力逐步增强。林型间,由初期阶段PF到顶级群落MEBF,森林土壤水分储量逐渐提高,且演替后期林型相对于早期林型,土壤储水量均呈现为较小的年际与年内变幅。干、湿季而言,干季时林型间的土壤储水量差异大于湿季,干季时MEBF和MF土壤含水量分别是PF的1.33倍和1.11倍。从土壤含水量的干、湿季期间变异来看,不同林型各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大小均表现为干季大于湿季;垂直剖面方向上,突出表现为无论干湿季MEBF各层土壤含水量变异均比其他两种林型较为缓和,充分体现了MEBF优越的土壤水分时空调配能力。整体上,伴随PF→MF→MEBF自然演替进程,土壤水分储量及其稳定性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84.
为了研究芦苇在黄河三角洲潮水和淡水两种生境条件下的生长差异, 特别是根系生态特征差异, 分别在潮水区和淡水区选取长势均匀的芦苇群落, 测量不同土层电导率、pH值, 芦苇株高、密度、茎叶及不同土层主根、须根生物量、离子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两个区域的表层土壤(0-10 cm)电导率均大于下层土壤, 并在20-30 cm土层处电导率测得最小值, 而在更深的土壤呈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 电导率上升、pH值下降的趋势。潮水区芦苇的平均株密度和株高分别为(20.80±5.93) 株·m-2, (35.70±16.01) cm, 淡水区芦苇的平均株密度和株高分别为(309.60±39.15) 株·m-2, (91.48±13.09) cm。在生物量分配上, 潮水区芦苇的主根、须根、茎、叶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是79.70%、11.88%、6.79%和1.64%, 而淡水区芦苇在这四个部位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是66.77%、8.76%、18.54%和5.92%。淡水区芦苇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30 cm土层, 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0-10 cm土层(68.18±38.99) g·m-2; 潮水区芦苇主根生物量主要集中在20-30 cm土层(146.57±109.94) g·m-2。离子含量结果表明, 潮水区芦苇主根平均Na+和K+含量分别为(6.38±1.56) mg·g-1和(1.08±0.17) mg·g-1 , 并且Na+与Cl-分布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淡水区芦苇主根这两种离子平均含量分别为(2.82±0.56) mg·g-1和(3.93±1.10) mg·g-1 。以上结果表明芦苇能够改变株高、密度、各部位生物量分配比例以及离子分布来适应不同水盐环境, 这也是芦苇能够在高盐环境下长期生存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85.
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的生态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稀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是豆科(Leguminosae)黧豆属(Mucuna)常绿、大型木质藤本植物,具有重要园林绿化价值.对其生态生物学特征研究表明,白花油麻藤适合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光合速率日进程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植株体内加权平均养分含量较低,叶片所含的养分较多,植物体钾和磷元素含量偏低,在其生长过程中应适当及时地补充其生长必需的氮、磷、钾等矿质营养元素,以维持植株生长所需的养分平衡.利用白花油麻藤在城市绿化等实际应用中,需考虑其生态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6.
将禽流感病毒M2基因克隆于真核表达质粒pIRES-EGFP中,使其位于pCMV启动子的调控下,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串联后,将上述串联基因插入到含MDV CVI988的非必需区US基因的重组质粒pUS2中,构建带标记的重组质粒,然后将此重组质粒转染感染了MDV CVI988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筛选了表达禽流感病毒M2基因的重组病毒MDV1。经PCR、Dot-blotting,Western-blotting等实验的结果表明,禽流感病毒M2基因的确插入到MDV1(CVI988)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重组MDV1免疫1日龄SPF鸡21天后,用ELISA可检测到M2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接种了重组病毒rMDV的鸡体内针对H9N2疫苗血凝素的抗体滴度(p<0.05)明显提高,以禽流感病毒AIV A/Chicken/Guangdong/00(H9N2)攻毒后进行病毒重分离试验的结果发现,重组病毒能有效地降低病毒的排出量(p<0.01),说明该重组病毒可以用于防制禽流感的免疫。  相似文献   
87.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88.
89.
大气污染对38种木本植物的伤害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38种苗龄1—2a生的木本植物盆栽于相对清洁区(华南植物园和2个污染点:佛山市南海区五星和佛山市禅城区东村。1a后,根据叶片伤害程度、新叶增长率、种个体长势、翌春植株恢复状况等综合评价植物对氟化物、硫化物和酸雨组成的大气复合污染的敏感性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将供试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敏感性反应分为3种类型:(1)低敏感性(抗性强),有茶花、红花油茶、傅园榕、小叶榕、桂花、环榕、菩提榕、石笔木、毛黄肉楠、幌伞枫10种。(2)中等敏感(抗性中等),有仪花、格木、吊瓜树、腊肠树、海南红豆、猫尾木、红桂木、灰莉、铁冬青、密花树、白桂木、小叶胭脂、大头茶、复羽叶栾、灰木莲、火焰木、华润楠17种。(3)高度敏感(抗性弱),有铁刀木、观光木、白木香、日本杜英、蓝花楹、蝴蝶树、印度紫檀、柳叶楠、无忧树、海南木莲、乐昌含笑11种。研究结果可为热带、南亚热带地区有类似大气污染的环境进行园林绿化,生态公益林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