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0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4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9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9篇
  1974年   8篇
  196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81.
摘要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KL-6)、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和透明质酸(HA)联合诊断结缔组织病合并间质性肺疾病(ILD)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9例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合并ILD组),以单纯结缔组织病患者67例,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受试者分别作为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血清KL-6、MMP-7和HA,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独立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三组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有差异(P<0.05),合并ILD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单纯结缔组织病组和对照组(P<0.05),单纯结缔组织病组患者血清KL-6、MMP-7和H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血清KL-6、MMP-7、HA等三指标及粉尘接触史均是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 ROC分析显示: 血清KL-6、MMP-7和HA等三指标诊断结缔组织病发生ILD的AUC(0.95CI)分别为0.715(0.439~0.988)、0.702(0.440~0.959)、0.711(0.500~0.919),三指标联合应用的AUC(0.95CI)为0.811(0.705~0.913),诊断效能较高。结论:结缔组织病合并ILD患者血清KL-6、MMP-7及HA升高,联合应用诊断可提高对ILD的诊断效能,为早期诊断ILD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2.
跨入202年,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发的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肆虐,多种新冠疫苗的研制成功并紧急投入使用无疑成为全球抗疫的关键一环。辉瑞(Pfizer)BioNTech和Moderma使用mRNA(messenger RNA)技术开发COVID-19疫苗被证实有效性达90%以上。传统的疫苗将减毒或灭活的病菌注入人体,触发免疫反应,让人体学会了当遇到了真正的火力全开的病菌的时候如何反击。  相似文献   
83.
[目的]DNA磷硫酰化修饰是DNA骨架上非桥接的氧原子以序列选择性和R-构型被硫取代的一种新型DNA修饰。目前,磷硫酰化修饰在多种细菌、古生菌以及人类致病菌中多有发现,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为了全面解析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本文选择荧光假单胞菌Pf0-1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其DNA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spfB基因缺失和回补菌株,使用碘能特异性断裂磷硫酰化修饰DNA的方法,研究了该基因缺失对修饰表型的影响。利用cDNA在相邻同方向的基因间隔区进行PCR,确定了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簇spfBCDE内的共转录单元。通过荧光定量RT-PCR,分析了spfB基因缺失突变株中磷硫酰化修饰基因的转录量。利用异源表达并纯化得到的重组蛋白SpfB进行了体外功能研究。通过EMSA实验,验证了SpfB蛋白具有与spfB启动子序列结合活性。通过DNase I footprinting实验,精确定位了SpfB蛋白与DNA结合序列。[结果]spfB基因的缺失加剧了磷硫酰化修饰DNA断裂所致电泳条带弥散的表型,spfB基因的回补能够恢复该表型,证明spfB基因负调控磷硫酰化修饰。鉴定了spf基因簇中只含有1个共转录单元,且该共转录单元在△spfB突变株中转录水平明显上升。通过EMSA和DNase I footprint实验,检测了SpfB蛋白与磷硫酰化修饰基因spfBCDE的启动子区域5''-TGTTTGT-3''相结合。[结论]SpfB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负调控磷硫酰化修饰基因spfBCDE的表达,为解析磷硫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和全面理解基因组上的部分修饰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4.
用酶标免疫检测法研究了根瘤菌4012a菌株细胞分裂素发酵的适宜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其最佳培养基为(g/L):葡萄糖10.0,(NH4)2SO41.0,K2HPO4·3H2O0.6,MgSO4·7H2O0.1,CaCl2·2H2O0.4,FeCI3·6H2O0.04,Na2MoO4·2H2O0.1mg/L,泛酸钙100μg/L,腺漂吟200mg/L。该菌株在150r/min的旋转摇床上27℃振荡培养96h,发酵液中细胞分裂素产量可达908μg/L,生物活性(萝卜子叶扩大法)为1mg/L激动素当量。  相似文献   
85.
慢性铅暴露对在体诱导年轻大鼠海马齿状回LTP的损害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了慢性铅暴露对大鼠在体诱导海马LTP的影响。对照组和实验组动物从断乳至测试止,分别饮用蒸馏水和0.2%醋酸铅溶滚。应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单脉冲刺激穿通路纤维在海马齿状回诱发的群体锋电位(PS),测量高频刺激(HFS)前后单脉冲刺激诱发的PS的幅值及其变化,并进行组间比较。HFS前的基线记录显示,两组间PS的平均幅值及峰潜伏期的差异无显著意义;HFS后,12只对照鼠有10只产生了LTP,其PS平均幅值增加,为基线值的142.7%;11只染铅鼠只有2只产生了LTP,其平均幅值为基线值的120%,但却有7只鼠产生了LTD,其PS平均幅值低于基线值,仅为基线值的70%。结果表明,慢性铅暴露(血铅浓度99.2μg/100ml)可使在体海马齿状回LTP发生率和LTP增幅明显降低,甚至在部分动物以LTD代替了LTP。提示慢性铅暴露可损害LTP的诱导和维持。  相似文献   
86.
87.
88.
研究表明,在福建尤溪,北纬25.8-26.4度,东经117.8-118.6度区域内,从640m-840m的中、高海拔稻区,稻秆潜蝇第二代幼虫化蛹以历期为主,水稻抽穗时幼虫历期天数不到则不会化蛹,而水稻齐穗后未化蛹的幼虫,一部分因无食料被逼外爬不能成蛹,大部分老熟幼虫能缓慢兑变成蛹,但多因化蛹迟,水稻收割前来不及羽化,而不能成为有效虫源。应用生态学方法,推广旱育秧提早播种,统一调整控制单晚抽穗成熟时间,并延时早收割,创造不利第二代幼虫化蛹和蛹羽化的稻田生境,使第三代越冬虫口自然大幅度锐减,是断源治本最经济,安全,有效的生态控害新途径。  相似文献   
89.
90.
为了探究桐花树内生真菌在抑菌方面的价值,该文以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作用为评价指标筛选活性菌株,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方法结合多种色谱技术分离活性菌株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与文献数据比对鉴定单体化合物结构,并利用微孔板法测定单体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1)从桐花树分离得到的16株内生真菌分属2纲7目10科10属,镰刀菌属(Fusarium)为优势菌属。内生真菌GXIMD02029和GXIMD02039的发酵产物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粘性放线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XIMD02038发酵产物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2)7个化合物从内生真菌Phomopsis sp. GXIMD02029中被分离并鉴定为(15R)-acetoxydothiorelone A(1)、cytosporone B(2)、pestalotiopsone H(3)、pestalotiopsone B(4)、4-Hydroxybenzaldehyde(5)、p-Hydroxybenzoic acid(6)、N-(2-phenylethyl)acetamide(7)。(3)化合物1和2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化合物1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16.25 SymbolmA@ g·mL-1,对藤黄微球菌和粘性放线菌的MIC值为7.812 5 SymbolmA@ 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31.25 SymbolmA@ g·mL-1。化合物2对藤黄微球菌的MIC值为62.5 SymbolmA@ g·mL-1,对枯草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粘性放线菌的MIC值为125 SymbolmA@ 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为250 SymbolmA@ g·mL-1。该文筛选了3株活性菌株,首次报道化合物1具有抗菌活性,为桐花树内生真菌在抗菌价值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