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91.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05年生长季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净生态系统交换(Net ecosystem exchange, NEE)进行了观测。观测结果表明:作为生长季降雨量仅有126 mm的干旱年,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干旱胁迫,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日动态表现为具有两个吸收高峰,净吸收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左右。最大的CO2吸收率为-0.38 mg CO2·m-2·s-1,出现在6月底,与丰水年相比生态系统最大CO2吸收率下降了1倍。就整个生长季而言,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2005年都表现为净CO2排放,整个生长季CO2净排放量为372.56 g CO2·m-2,是一个明显的CO2源。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控制着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大小,尤其是在白天,CO2通量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和土壤温度表现为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92.
以淡水经济微藻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 CH-1)为试验藻种,分别添加维生素B1(VB1)、B12(VB12)和维生素H(VH),每种维生素各分6个浓度梯度,测定了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分别添加维生素B1、B12和H均显著促进了雨生红球藻细胞的生长。维生素B1、B12和H对雨生红球藻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mg·L-1、50μg·L-1和500μg·L-1。在维生素B1、B12和H各自的最佳浓度处理下,雨生红球藻的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4项指标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维生素B1处理分别提高了20.1%、14.6%、23.2%和21.3%;维生素B12处理分别提高了29.5%、30.0%、28.0%和24.4%;维生素H处理分别提高了17.1%、29.2%、21.8%和10.1%。在雨生红球藻规模化生产的游动细胞培养阶段,适当地添加维生素B1、B12和H均能够有效地提高藻细胞密度、生物量、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693.
目的:研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hosphatase)在喉癌(Laryngeal squamous carcinoma,LS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SHP-2与LS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入选17例LSC患者,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HP-2表达,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率,取4例喉癌患者的正常粘膜组织为对照组。结果:SHP-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喉癌组织中SHP-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正相关。结论:SHP-2在LS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增高,可能与LSC发生发展的机制有关;SHP-2在不同级别LSC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与临床分期无关,提示SHP-2对LSC的分化程度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4.
目的:对未破裂黄素化卵泡综合征(LUFS)周期及正常排卵周期患者在不同时间性激素进行测定与比较,探讨LUFS的发生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对自然周期有排卵障碍的患者使用克罗米芬+HCG促排,分别在月经周期的第3天(C3)、第10天(C10)、卵泡成熟日(CM)(卵泡直径≥18mm)、尿LH阳性或注射HCG后48小时(CL)进行性激素测定,根据患者是否有排卵分为:正常排卵组(A组);未排卵出现LUFS组(B组)。选择同期自然周期正常排卵者为对照组(C组),同上法进行性激素测定。对A、B、C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清性激素进行比较。结果:1、FSH:在CM日A、B两组的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均低于C组(P<0.01)。2、LH:在C3、C10、CL日测定的A、B组LH值均高于C组(P<0.01),在CM日测定的A、B组LH值低于C组(P<0.01)。3、P:在CM日A、B两组的孕酮值低于C组(P<0.01);4、E2:在C3日测定的B组E2值低于C组(P<0.01),在CL日测定的B组E2值高于C组(P<0.01);5、PRL:在不同时间各组的PRL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6、T:在不同时间各组的T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性激素在LUF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以C3日E2值与LUFS的发生的关系最大,E2值低者易发生LUFS。  相似文献   
695.
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学与基因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后基因组时代,特别是在新的测序理论和设备大发展的背景下,一些重大传染性致病微生物基因组序列正在被逐一测定,并且随后的基因功能注释,蛋白质三维结构重建等工作也正在开展,以期对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诊断策略和治疗方法等有突破性的认识.作为对人类健康一直存在严重威胁的结核分枝杆菌,其基因组在进化中所发生的各种遗传事件对其生物学性质、致病能力和抗药性等各方面有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阐述结核分枝杆菌的起源及其基因组特征,论述其基因组进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96.
摘要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睡眠障碍特点,分析失眠症状与认知功能、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癫痫组),依据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总分将其分为失眠组(ISI总分≥15分)与无失眠组(ISI总分<15分)。另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探讨癫痫患者睡眠障碍特点,分析失眠症状与认知功能和焦虑抑郁的关系。结果:癫痫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4.45±1.26)分、ISI评分(12.35±5.63)分、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6.32±3.54)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11±1.03)分、(9.62±5.14)分、(5.12±3.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癫痫失眠者占19.17%(23/120),无失眠者占80.83%(97/120)。失眠组病程、ISI评分、发作类型与无失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失眠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总分低于无失眠组,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高于无失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癫痫患者ISI总分与MoCA总分呈负相关(P<0.05),与BDI-Ⅱ评分、BAI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癫痫患者多存在睡眠障碍,且认知功能、焦虑抑郁症状与失眠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97.
本文采用尿素-月桂酰肌氨酸钠(urea-sarkosyl)法, 用于分离带有坚硬细胞壁小球藻的高纯度叶绿体DNA (cpDNA)。将对数生长期的小球藻收集后置于冰上研磨,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收集叶绿体层, 显微观察表明叶绿体经梯度离心后形态完整。采用尿素-月桂酰肌氨酸钠法、蛋白酶K消化及酚/氯仿/异戊醇抽提, 获得了高纯度的cpDNA。检测结果显示, cpDNA分子长度为22 kb, A260:A280值为1.87±0.01, 产率达(2.52±0.01) μg?g-1 (DW); cpDNA编码的16S rDNA扩增呈阳性, 而由细胞核编码的18S rDNA扩增呈阴性。表明cpDNA纯度高, 没有受到核基因组DNA的污染, 符合小球藻cpDNA高通量测序的要求。同时, 该方法也适合提取具有相似细胞壁成分的其他微藻的基因组DNA和cpDNA。  相似文献   
698.
采伐剩余物对林地表层土壤生化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福建省大武夷山常绿阔叶林野外站三明观测点的35年生米槠天然更新次生林皆伐后采伐剩余物进行不同处理(火烧LB、保留LR)后表层土壤(0—10 cm)主要生化特性、芳香性指数、腐殖化程度以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年后,与LB相比,LR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92%、105%和39%,土壤有效磷含量和代谢熵值下降42%和68%,土壤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水解酶活性增加了3.3倍、2.8倍和2.1倍,酚氧化酶活性下降了34%(P0.05)。LR土壤芳香性指数(4.99±2.39)较低,腐殖化指数(1.72±0.01)较高,但与LB均无显著差异(P0.05)。1a后,LB除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略有降低外,其他3种土壤酶活性较半年前均显著上升。土壤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碳氮、有效磷、土壤碳矿化速率和土壤腐殖化指数较半年时显著下降,其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减少近80%,代谢熵减少近68%(P0.05)。LR土壤芳香性指数(10.58±0.34)较半年前显著增加(P0.05)。处理1a后LB土壤有效磷含量(1.71±0.12)mg/kg显著高于LR,但LR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氮含量和土壤碳矿化速率较LB仍明显更高(P0.05)。可见,采伐剩余物不同处理对森林土壤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保留采伐剩余物有利于改善林地水热条件和养分循环,对地力的维持有利。  相似文献   
699.
【目的】对安徽省8个不同地区猪场临床疑似猪丹毒病/死猪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通过形态学及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PCR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并进行药物感受性实验及免疫保护实验。【结果】共分离到29株猪丹毒杆菌,源自8个地区的猪丹毒杆菌分离菌具有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对29株猪丹毒杆菌进行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敏感率均达100%,其次是青霉素93%、红霉素89.7%和头孢噻肟75.9%,对其他13种药物则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8株不同地区猪丹毒杆菌分离菌的LD50在(14.30?2.36)×102 CFU/mL之间,显示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商品化猪丹毒G4T10株弱毒疫苗2次颈部皮下免疫小鼠后,分别用剂量为100 LD50的8株猪丹毒杆菌分离菌腹腔攻毒小鼠,免疫保护率为100%。【结论】安徽地区猪丹毒发生有上升趋势,不同地区的猪丹毒杆菌分离菌具有较为一致的生物学特性,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有显著疗效,使用猪丹毒G4T10株弱毒疫苗可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力。  相似文献   
700.
赵俢芬  刘泳榆  罗小星 《蛇志》2014,(4):435-4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排便护理,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心肌梗死早期的排便评估,健康教育以及心理、饮食、用药、排便及排便结束后的护理,并观察病情等。结果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能有效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可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对防止病情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