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0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中华真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Walker)断触角再生特征及再生临界期。【方法】选取1~10龄健康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观察并统计触角的节数。选取生长一致健康的初龄4龄若虫,于第0~19日龄进行断触角处理,蜕皮后观察触角的再生情况和触角的节数。【结果】不同虫龄的初龄若虫断去触角蜕皮后,均能通过再生使触角的节数增加。1~10龄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下一龄的触角节数分别为5、8、12、13~15、15~17、16~19、18~20、13~15、20~23、22~25、24~28节。4龄的初龄若虫一条触角分别除基部0~2、3、5、10、15、20节外剪除,蜕皮后触角的节数分别为11~12、13~15、18~21、19~25、24~27节,其中一条触角除基部20节外剪除蜕皮后基本恢复正常节数。不同日龄的4龄若虫一条触角除基部3节外剪除蜕皮后,0~8日龄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13~15节,而12日龄及以后的处理若虫蜕皮后触角节数为5~6节。4龄若虫的断触角再生临界期为9~11日龄。【结论】中华真地鳖在再生临界期内断触角后能够再生触角。  相似文献   
52.
对2015年6~8月发生在中国甘肃省瓜州县一起病毒性脑炎疫情进行病原学诊断及其分子特征研究。采集74例病例样本132份(脑脊液14份,咽拭子25份,血清66份以及粪便27份)。对血清与脑脊液标本经ELISA IgM检测初步排除乙脑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和腺病毒感染之后,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所有标本进行人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者使用HEp-2和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株进行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结果发现:132份标本中人类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72份,71份分子定型结果为埃克病毒30(E-30);从29例病例的46份样本分离到E-30;甘肃瓜州E-30的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2%~100.0%,进化树图显示其与中国2011年以后的E-30分离株属同一个分支。E-30是引起本次甘肃省瓜州县局部地区病毒性脑炎暴发的病原,且属于中国正在流行的ECHO30进化分支中近期流行簇。  相似文献   
53.
蓝藻病毒(噬藻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蓝藻(Bule-green algae)是一类原核生物,具有细菌的一些特征,因此又常称为蓝细菌(Cyanobacterium),相应地,把感染蓝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藻体(Cyanophage)[1~2],这是由于噬藻体与噬菌体非常相似的缘故.除蓝藻外,所有其它的藻类均是真核生物,通常将感染真核藻类的病毒称作"藻病毒"(Phycovirus)[3],它们的绝大多数是多角体的粒子(Polyhedral particles),只有个别如珊瑚轮藻(Chara corallina)病毒是杆状的[4].真核藻类病毒和病毒类粒子(VLPs)前文有过综述[4],蓝藻病毒或噬藻体则完全不同于真核藻类的病毒,二者是藻类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蓝藻病毒的研究情况有必要专门介绍.  相似文献   
54.
明确昆虫求偶及交配等生殖行为的节律,对于性信息素引诱剂的研发与田间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对番茄潜叶蛾雌虫的求偶行为和雌雄成虫的交配行为节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番茄潜叶蛾雌虫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亮期开始前少数个体出现求偶现象,亮期开始求偶率迅速增加,在0.5 h内达到高峰期,高峰期平均求偶率达80%以上。不同日龄求偶率不同,2~3日龄为该虫求偶最活跃龄期。番茄潜叶蛾雌雄间交配主要发生在亮期,亮期0.5 h到达高峰期,交配率达90%,与雌虫求偶高峰期吻合。番茄潜叶蛾雌、雄虫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雌虫7 d内最高交配4次。相对于雌雄比1∶1,雌雄比1∶2的交配率有所降低,而雌雄比2∶1的交配率和平均交配时长均有所上升。本研究证实了番茄潜叶蛾主要在亮期进行求偶和交配,且求偶和交配行为存在明显的节律性,雌、雄蛾一生均可进行多次交配。  相似文献   
55.
56.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及对1,5-脱水葡糖苷(1,5-anhydroglucitol,1,5-AG)、β羟丁酸(β-hydroxybutyricacid,β-HB)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2019年所收治的120例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根据胰岛素不同剂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6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补钾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患儿联合小剂量胰岛素,对照组患儿联合大剂量胰岛素,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对1,5-AG、β-HB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糖、1,5-AG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血糖及1,5-AG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β-HB、白介素6(interleukin,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其中研究组患儿治疗后β-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治疗后IL-6、IL-1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联合补钾对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良好,可改善患儿炎症反应,促使临床症状改善,升高1,5-AG,降低β-HB,因此,在临床治疗中,需全面评估患儿病情,结合患儿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胰岛素剂量,保证患儿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7.
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周边石炭系广泛出露, 其中上石炭统发育海相火山—沉积序列, 包括西准噶尔地区的哈拉阿拉特组、阿腊德依克赛组, 东准噶尔地区的石钱滩组以及盆地南部的祁家沟组、奥尔吐组等。本文研究在上述各地层的灰岩层或夹层、碎屑岩中获得的四射珊瑚9属17种和床板珊瑚2属3种, 对石钱滩组中的3个新种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古生物学描述。上述珊瑚化石的地质时代主要为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期。在珊瑚动物群的组成上, 哈拉阿拉特组中新发现Caninophyllum属分子, 结合盆地东、西部共同产出的床板珊瑚Cystodendropora 属分子, 说明整个准噶尔盆地周边的动物群面貌大致类似, 而西准噶尔地区的化石丰度、分异度显著低于盆地东部和东南部。综合前人资料, 目前在准噶尔盆地周边发现的珊瑚化石有约一半为地方性分子。本文认为研究区珊瑚化石的分布和组成特征与晚石炭世准噶尔洋走向封闭或半封闭的演化趋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林巍  要乐  黄兴 《古生物学报》2022,61(3):439-457
石炭纪密西西比亚纪是四射珊瑚相对繁盛的时期。维宪晚期至谢尔普霍夫期, 受晚古生代大冰期和海西运动的影响, 西欧等不少地区的海相沉积发生相变, 四射珊瑚记录稀少。华南在此时仍广泛发育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 含有丰富的四射珊瑚化石记录。通过对安徽省巢湖地区和州组四射珊瑚的研究, 共鉴定出11属15个种, 其中包含2比较种1、亲近种和3未定种。珊瑚动物群面貌具有典型华南大塘晚期四射珊瑚的特征, 属于Aulina rotiformis带(原Yuanophyllum带上部), 年代为谢尔普霍夫期。和州组的四射珊瑚组合可与湘中梓门桥组上部 Yuanophyllum带的Neoclisiophyllum yengtzeense–Koninckophyllum stellatum亚带和Lophophyllum lophyphylloidea亚带对比 , 也可与黔西赵家山组的 Palaeosmillia murchisoni murchisoni 组合带和 Lithostrotion decipiens–Dibunophyllum bipartitum组合带对比。根据珊瑚动物群的组成、生长形态、共生关系和围岩的岩性特征, 可判断动物群生活在相对浑浊、局限、富营养化的近岸浅海环境中。  相似文献   
59.
王慧  要乐  林巍  王秋来 《古生物学报》2022,61(3):427-438
伴随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的Kellwasser和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Hangenberg生物灭绝事件, 泥盆纪的主要造礁动物层孔海绵消失、珊瑚多样性急剧减少, 之后的早石炭世是造礁珊瑚的关键复苏期。贵州雅水剖面下石炭统维宪阶上司组发育了丰富的原位珊瑚层, 即层状珊瑚礁, 依据有孔虫化石确定珊瑚层的时代为维宪晚期。上司组珊瑚层主要由丛状复体四射珊瑚组成, 多样性低, 可识别出2属2种: Siphonodendron pauciradiale 和Stylostrotion pentalaxoidea。其中, S. pauciradiale广泛分布于西欧和北非地区维宪晚期的珊瑚礁中, 而S. pentalaxoidea分布局限, 目前仅见于华南板块。雅水剖面维宪晚期全球广布的造礁珊瑚S. pauciradiale的出现, 指示华南地区珊瑚礁的复苏演化过程与全球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60.
程国辉  安小亚  王旭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18,37(6):712-721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菌核多孔菌Polyporus tuberaster资源,对采自吉林省露水河东升林场的野生菌核多孔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取纯菌株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十字划线法研究固体培养条件下不同碳源、氮源、pH和温度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从以上4个单因素实验中选出3个最优水平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P. tuberaster的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糊精粉(20mg/mL)、氮源酵母浸粉(2mg/mL)、pH 5.0、温度25℃。在最适培养条件下采用试剂盒测定液体培养条件下菌株的产酶活力,结果表明,菌核多孔菌产漆酶能力较强,酶活力最高可达386.96U/L;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力仅为5.23U/L;未检测到锰过氧化物酶。出菇实验中,二级种选用麦粒菌种,500mL罐头瓶装干料160g,每瓶接种蚕豆大小菌块3-4块,25℃培养,菌丝满瓶时间为20d;栽培种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灰粉1%、石膏1%、含水量65%左右,17cm×33cm×0.05cm栽培袋装干料520g,每袋接种蚕豆大小二级种3-4块,菌丝发菌时间为26d;在92%-95%空气湿度、一定散射光和20-21℃低温刺激下培养13d后原基分化形成菇蕾,此后加大空气湿度至97%-98%并保持温度24-25℃培养32d后子实体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