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8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根系在氮素高效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人们对玉米育种过程中不同年代杂交种的根系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素供应的响应了解较少.选用中国1973.2009年育成的11个代表性玉米品种,在水培体系下研究了正常供氮(4retool/L)和低氮(0.04mmol/L)下根系与地上部生长差异.结果表明,与低氮处理相比,正常供氮降低根干重、根冠比和根系相对生长速率,但增加总根长和侧根长.对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育成品种,供氮还降低总轴根长.氮处理不影响种子根数.随育种年代演进,地上部相对生长速率表现明显增加,不同氮水平下表现一致.但是,根系相对生长速率仅在正常供氮条件下表现出与育成年代线性相关.相应地,只在正常供氮条件下玉米总根长、侧根长、轴根长表现为随育成年代增加而明显增加.因此,在过去36年的玉米育种进程中,玉米地上部生长势在不同氮供应水平下均得到提高,而根系生长则只在正常供氮条件下得到提高.进一步改良根系在低氮环境下的生长能力可能提高现代玉米品种的氨吸收效率.  相似文献   
72.
目的报道儿童EBV感染所致的临床疾病谱与年龄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对EBV感染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EBV-VCA-IgM或EBV-DNA-PCR诊断的690例儿童EBV感染的疾病分布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EBV感染儿童非典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422例,占61.16%,非典型EBV感染268例,占38.84%.非典型EBV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为191例,占非典型EBV感染的71.27%.其他为皮炎或口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腹泻病、川畸病、肠系膜或颈淋巴结炎、肾炎或肾病和CNS感染等.EBV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呼吸道感染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EBV感染男女比为1.79:1.结论儿童EBV感染所致疾病多样,累及系统多,非典型表现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呼吸道感染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3.
袁新田  朱玲  焦加国  刘满强  李辉信  胡锋 《生态学报》2010,30(19):5264-527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施用玉米秸秆和接种蚯蚓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水提取碳(WEOC),碳水化合物(CHOC)和酚类物质(PEOC)等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施秸秆或表施秸秆的情况下,接种蚯蚓对四种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在表施秸秆的情况下达到显著水平,其SMBC、WEOC、CHOC和PEOC的含量与不接种蚯蚓相比,分别增加了33.50%、43.13%、68.21%和30.28%。接种蚯蚓在混施秸秆的处理中只有WEOC的含量增加,而SMBC和CHOC含量分别降低了11.04%和16.63%,PEOC的变化不明显。不论接种蚯蚓与否,秸秆的施用对4种组分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秸秆混施处理的作用最显著。接种蚯蚓和秸秆施用都能提高土壤WEOC的质量(CHOC/PEOC的比值)。方差分析表明,蚯蚓、秸秆和时间对活性碳组分含量都有显著影响,并且因子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除SMBC以外,WEOC、CHOC和PEOC的含量变化受秸秆因子的影响最大,方差解释比例v分别达到82.35%、62.53%和75.82%。试验结果也表现出较一致的随时间的波动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测定项目SMBC、WEOC、CHOC和PEOC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TNC是心脏发育的标志基因,但该基因在斑马鱼中的表达尚未研究。斑马鱼TNC基因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含有5132bp,编码1710个氨基酸,采用生物信息学结合PCR的方法获得了斑马鱼TNC基因的片段。将所得的PCR片段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中,并将重组质粒(pGEX-4T-1-TNC)转化大肠杆菌BL21;通过IPTG诱导表达GST—TNC融合蛋白,通过尿素洗涤沉淀蛋白并切胶回收纯化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制备的抗体具有良好的高效价性和特异性。利用该抗体进行斑马鱼胚胎抗体染色分析表明,TNC蛋白在心脏组织中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75.
链霉菌A048产几丁质酶最佳发酵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链霉菌A048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末期,离心洗涤收集菌丝体,然后接种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进行二步发酵工艺牛产几丁质酶,几丁质酶活力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1倍,发酵周期共54h,比一步发酵工艺缩短66h;把菌丝体与几丁质粉共固定化,接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培养36h,几丁质酶活力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8倍,发酵周期缩短54h;在二步发酵工岂中另添加0.4%纤维素,几丁质酶活力可提高4倍,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0倍,酶活力达18.52U/mL。采用几丁质和纤维索双因子诱导二步发酵工艺可能是链霉菌A048生产几丁质酶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76.
高粱种质材料幼苗期耐盐碱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以NaCl和Na2CO3组成的混合盐碱对高粱幼苗进行胁迫处理,建立高粱幼苗期耐盐碱评价方法,并评价了66份高粱种质材料的耐盐碱性.结果表明:盐浓度在8.0~12.5 g·L-1时,高粱耐盐碱品种‘TS-185’与盐碱敏感品种‘Tx-622B’在幼苗期的耐盐碱性差异明显,表明进行高粱幼苗期耐盐碱性评价时适宜的盐浓度范围为8.0~12.5 g· L-1.在10.0和12.5 g·L-12个盐浓度下,66份高粱种质材料的相对存活率、相对地上部鲜质量和相对株高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表明不同品种的耐盐碱性不同.其中,‘三尺三’为高度耐盐碱品种,‘MN-2735’等16个品种为耐盐碱品种,‘EARLY HONEY’等32个品种为中等耐盐碱品种,‘Tx-622B’等16个品种为盐碱敏感品种,‘MN-4588’为高度盐碱敏感品种.苏丹草类型高粱一般具有较高的耐盐碱性,而保持系对盐碱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77.
益生菌可能对不同病因引起的不同类型的腹泻有预防的疗效.已经成功的通过调查各种各样的益生菌和确立益生菌性质来证明其对健康的益处和预防、治疗(或缓和)腹泻的作用.其它有益生作用的微生物、某些双歧杆菌、肠球菌以及益生菌酵母菌属的酵母菌作为单个株或复合益生菌在其药用方面的价值也得到肯定.本文主要综述了益生菌在腹泻方面的治疗作用和机制.  相似文献   
78.
凝结芽胞杆菌是近年来快速走红的一种益生菌,他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迅速地崛起于益生菌研究领域。在国外对其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且生产了许多凝结芽胞杆菌产品,并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在中国有关于凝结芽胞杆菌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主要阐述了凝结芽胞杆菌的发现、发展、作用及其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79.
制备果蝇心脏标记基因Hand抗体对研究果蝇心脏发育具有重要意义。从果蝇体内提取出总RNA,反转录得到果蝇的cDNA,将其作为模板PCR得到Hand基因部分片段,将片段连接到pET-28a上,构建重组质粒pET一28a—Hand,将重组质粒转化rosetta受体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表明Hand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表达的Hand融合蛋白分子量大约为24kD,经镍柱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可溶性的Hand蛋白。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猴B病毒血清抗体和病毒PCR检测结果,阐明动物感染后病毒在机体内的存在状况。方法:采集成年猴血清和三叉神经组织,首先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病毒抗体,然后采用B病毒舡和徊基因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血清DNA和三叉神经组织DNA,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2份猴血清中,B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有13份(59.1%);PCR结果显示,抗体阴性动物及所有血清DNA模板中均无阳性扩增,但在13份抗体阳性动物的三叉神经组织DNA样品中,PCR阳性4份(30.8%);gL和gD基因扩增条件及产物分析表明,舡基因的GC含量为64.1%,gD为74.2%,且舡的扩增条件和效果明显优于gD。结论:B病毒感染猴后,将在部分动物神经节中建立潜伏,而础基因更适合作为分子鉴定的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