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7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基于生态红线划定的祁连山生态保护性开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祁连山地区的自然环境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基于GIS平台、加权求和多指标运算模型,选取了30个指标,从生态弹性力、生态敏感性和社会经济影响力3个方面,构建了生态红线评价指标体系,对祁连山生态保护性开发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红、黄、绿线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32%、40%、28%。生态红线区主要分布于祁连山的西南段、托来山以南、青海湖区及区内所有冰川分布地区,应实行最严格的管控;生态黄线区是祁连山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祁连山中、西段,湟水谷地的中游及乌鞘岭南部,应以修复生态环境和提供部分农产品为主;生态绿线区主要分布在疏勒南山以东地区,应保护优先,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分区开展各具民族特色的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62.
谷月  袁海生 《菌物学报》2015,34(3):473-481
为了验证白腐真菌对杀菌剂——百菌清的降解能力,并初步探讨其降解机制,以平皿培养方式对70株白腐真菌菌株降解百菌清的能力进行验证和筛选,并选择降解作用突出的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4941进行液体培养条件下对百菌清的降解。结果表明:卵菌杀菌剂没有对测试的白腐真菌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在所筛选的70株菌株中,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4941、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 W4289、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a Y4962、藏红硬孔菌Rigidoporus crocatus D10146、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D9466和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 W4614等菌株都对百菌清显示出较强的降解能力;对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4941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降解百菌清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活菌(living culture,LC)降解率粗酶液(crude enzyme liquor,CEL)降解率灭活菌丝体(devitalized mycelia,DM)降解率,经过活菌降解3d的样品中百菌清的残留率仅为1.92%;对培养液中漆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漆酶活性最高可达2 195.55U/L。上述证明,杀菌剂百菌清不对白腐真菌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相反,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4941等菌株对其有很强的降解能力,在杀菌剂生物降解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3.
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 (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与消除规律, 有助于制定合理用药方案和休药期, 为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理论依据。(1)单次口服剂量 20 mg/kg 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 体内的药时数据符合二室开放式模型。药-时曲线呈明显双峰现象: 第一次达峰时, 强力霉素在肾、血和肌肉中浓度迅速上升, 达峰时间 Tmax (1)出现在 30min, 强力霉素在肝脏中浓度上升缓慢, 出现在 1h; 肝、肾、血和肌肉第二次达峰的时间 Tmax (2)出现在 8h, 第二次达峰浓度 Cmax(2)大于第一次的浓度Cmax (1)。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 63.242、1282.077、142.379、62.348 μg·h /mL。消除半衰期[T1/2b]: 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 40.668、48.767、36.527、31.091h, 平均滞留时间(MRT): 肾、肝、血和肌肉分别为 46.585、56.989、48.859、42.428h; (2)连续口服剂量 20 mg/kg 的强力霉素 5d, 停药后强力霉素在斑点叉尾 肝脏中浓度最高, 肌肉+皮中浓度最低。在不同组织中强力霉素的消除速率不同(P<0.05), 药物消除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肌肉+皮、肾脏、肝脏。若以肝脏为靶组织, 最高残留限量 300 μg/kg,休药期不低于 30d; 若以可食组织肌肉+皮为靶组织, 最高残留限量 300 μg/kg, 休药期不低于 19d。  相似文献   
164.
目的建立逆转录病毒介导的MCPH1基因RNA干扰表达体系并观察其在宫颈癌Caski细胞中对MCPH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MCPH1基因RNA干扰双链DNA片段重组到逆转录病毒质粒pLNCX2中,构建携带人MCPHI基因RNA干扰的逆转录病毒载体pLNCX2-shRNA—MCPH1,经PT67细胞包装后,产生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宫颈癌细胞株Caski细胞,并用G418筛选产生稳定的细胞克隆,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MCPH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经测序鉴定正确,逆转录病毒感染Caski细胞后用G418筛选出稳定的细胞克隆,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人MCPH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未干扰组。结论携带人MCPHI基因RNA干扰双链DNA片段的逆转录病毒感染Caski细胞后能明显抑制MCPHImRNA和蛋白表达,为进一步研究MCPH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5.
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的生态学。微生态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微生态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欧美国家、日本,微生态学技术及微生态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方面,近年来国内用于治疗预防、保健的微生态制剂也有了迅猛的发展。首先应用在肠道病的生态防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口腔,泌尿生殖道、皮肤及呼吸道已相继应用微生态学理论和微生态调节剂,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促吞噬肽衍生物T肽抑制裸鼠术后残瘤生长的作用机理。方法:建立MCF-7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术后残瘤模型,观察8mg/kg剂量T肽对残余肿瘤组织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检测给药后残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采用RT-PCR检测不同T肽浓度对血管内皮细胞VEGF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T肽对MCF-7乳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术后残瘤生长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按照瘤重得出的抑制率为68.2%,按照肿瘤体积得出的抑制率为67.6%,T肽给药组裸鼠残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血管内皮细胞中T肽呈剂量相关性抑制VEGF基因的转录。结论:T肽的抗癌作用与其抑制肿瘤微环境肿瘤组织和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有密切联系,预示着T肽有潜力成为预防术后残瘤生长的抗癌新药。  相似文献   
167.
将链霉菌A048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末期,离心洗涤收集菌丝体,然后接种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进行二步发酵工艺生产几丁质酶,几丁质酶活力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1倍,发酵周期共54h,比一步发酵工艺缩短66h;把菌丝体与几丁质粉共固定化,接入发酵产酶培养基中培养36h,几丁质酶活力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8倍,发酵周期缩短54h;在二步发酵工艺中另添加0.4%纤维素,几丁质酶活力可提高4倍,比一步发酵工艺提高10倍,酶活力达18.52U/mL。采用几丁质和纤维素双因子诱导二步发酵工艺可能是链霉菌A048生  相似文献   
168.
细菌影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作用机制及其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内影响泌尿系结石形成的细菌有2类:一类诱发尿石形成,主要是通过分解尿素使尿液pH升高、加重尿路感染、降低尿石抑制剂浓度、破坏尿路粘膜酸性粘多糖保护层从而促进晶体滞留;另一类抑制尿石的形成,这些细菌(主要为食草酸杆菌、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等草酸分解菌)参与外源性草酸代谢,降低尿草酸浓度。探讨了该领域所面临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9.
利用16SrRNAPCR-RFLP、16SrRNA序列分析以及16S-23SrRNAIGS(IntergeneticSpacer)PCR-RFLP技术对分离自中国主要生态区域的44株慢生型绿豆根瘤菌和5株参比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研究。16SrRNAPCR-RFLP分析表明:在76%的相似水平上,所有供试菌株可分为三大类群:群I由LYG1等13株慢生根瘤菌组成,该群在系统发育上与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参比菌株存在一定的差异;群Ⅱ由XJ1等21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群Ⅲ由10株来自广东和广西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16S-23SrRNAIGSPCR-RFLP分析将供试菌株分为A、B两大群。群A由34株供试菌株、B.japonicum和B.liaoningense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AⅠ、AⅡ和AⅢ3个亚群。群B由10株分离自广西和广东的菌株和B.elkanii的代表菌株组成。在85%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再分为BI和BⅡ两亚群,表现出一定的多样性。与16SrRNAPCR-RFLP相比,16S-23SrRNAIGSPCR-RFLP具有更高的解析度,供试菌株表现出更加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分离自中国新疆、广东和广西等地的菌株在分群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170.
秋茄(Kandelia candel)幼苗对菲和荧蒽污染的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有为  袁东星 《生态学报》2009,29(1):445-455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5种不同浓度的菲(1、5、10、50 mg · kg-1和100 mg · kg-1)和荧蒽(2、20、40、80 mg · kg-1和100 mg · kg-1)对红树植物秋茄幼苗的生长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和根系活力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1)随着PAHs浓度增加和处理时间延长,秋茄根受毒害越严重,表现为肿大、变黑、腐烂.(2)根系活力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PAHs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植株含水量和根冠比几乎无影响,却明显降低了红树幼苗的根、茎、叶重,因而总生长量较对照低,干物质积累量减少.(4)增加PAHs浓度和处理时间使叶气孔阻力增加,细胞间隙CO2浓度减少,叶绿素a、b的含量减少,从而降低了红树幼苗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如菲各浓度处理的第6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第3、9周的状况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而荧蒽各浓度处理的第6周,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与第3周的状况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到了第9周才对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有明显影响.(5)菲浓度处理对秋茄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荧蒽,说明荧蒽是一类更加稳定的化合物.总体来看,秋茄幼苗对不同类型PAHs有不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