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41.
本文检测了用基因芯片筛选出水稻种子被低能N+辐照后引起的差异表达的ABA代谢和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结果显示,与ABA合成相关的ZDS、Lyc-β、ZEP、NCED、SDR这五种酶的基因表达量均为上调;受ABA调控的的H+-ATPase、NR、Rubisco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ABA依赖的逆境应答蛋白DREB和ASR的表达量上调;受ABA信号转导调控的蛋白LEA的表达量下调,GAD和P5CS的表达量上调。这些结果表明,6×1017N+·cm-2剂量的辐照可能促进了ABA的合成和幼苗气孔的开放,同时促进了ABA信号系统并激活或抑制了一些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2.
昆明裂腹鱼骨骼系统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方法和透明骨法制备昆明裂腹鱼的骨骼标本,记录观测结果并拍照,对其骨骼系统进行描述。其特征为脊椎数目在46~47之间,肋骨在18~19之间,咽骨上有三排咽齿,齿式呈2:3:5式。骨骼系统的形状和变化可以为裂腹鱼亚属的分类及演化提供分类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3.
用基因芯片检测DPYD等位基因在受试人群中的发生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氢嘧啶脱氢酶基因(DPYD基因)所编码的二氢嘧啶脱氢酶(DPD酶)是氟化嘧啶类抗肿瘤药物代谢的主要限速酶,其活性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并因此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大部分编码低/无活性酶的突变型等位基因是由于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造成的,检测这些SNPs是预测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和实现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基础.制备并优化了用于检测DPYD基因中6个已知SNPs所编码的等位基因(DPYD*2,*3,*4,*5,*9,*12)的基因芯片,建立了该芯片的基因分型标准.并利用该芯片检测了肿瘤患者(112例)、肾病患者(83例)和健康者(45例)中DPYD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在受试人群中,突变型等位基因DPYD*5和DPYD*9平均发生率分别为32.08%和11.25%,未发现DPYD*2,*3,*4,*12突变型等位基因.而且以上单碱基突变的发生率在肿瘤患者、肾病患者和健康者间以及男性、女性肿瘤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其与疾病的发生或性别无显著性关联.对20例标本的基因分型结果采用直接测序法进行验证,19例基因芯片分型结果与直接测序法结果相一致.DPYD*5、DPYD*9突变型等位基因在受试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利用基因芯片能够对其实现快速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4.
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 Cheng et L. K. Fu)的一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经过8年多的继代培养,仍保持较稳定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能力.从此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悬浮培养物中分离到8个紫杉烷类化合物,经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数据分析,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是2,5,10-三乙酰氧基-14-丙酰氧基紫杉二烯(1)、 2,5,10-三乙酰氧基-14-(2′-甲基丙酰氧基)紫杉二烯(2)、 2,5,10,14-四乙酰氧基紫杉二烯(3)、 2,5,10-三乙酰氧基-14-(2′-甲基-3′-羟基丁酰氧基)紫杉二烯及其差向异构体(4和5)、巴卡亭Ⅳ(6)、巴卡亭Ⅲ (7)和紫杉醇(8).化合物3、 5-7为首次从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到.定性分析表明,云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液中的化学成分与培养细胞中的相似.另外,此株紫杉醇高产细胞系的紫杉醇含量可高达0.3%,可用来进行大规模培养.  相似文献   
145.
光合系统Ⅱ(PSⅡ)是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的超分子复合物,其活性容易受到除草剂、农药、重金属等光合抑制剂的影响,作为生物元件来构建生物传感器有其独特的优势。与不同的传导器结合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可用于多种物质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6.
螺旋藻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尤珊  郑必胜  郭祀远 《生物技术》2002,12(6):F003-F003,F002
近两年对螺旋藻 (Spirulina)的研究多集中在螺旋藻多糖上 ,根据所在位置不同而存在胞内多糖、囊鞘多糖和释放多糖。国内研究多集中在胞内多糖上 ,而国外对蓝绿藻的多糖研究集中在囊鞘多糖和释放多糖上。螺旋藻多糖因其参加了细胞的多种生命现象的调节作用 ,具有抗肿瘤、抗辐射、DNA修复及免疫增强作用 ,成为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国内外螺旋藻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及研究方法。1 螺旋藻多糖的免疫调节和延缓衰老功能左绍远等[1 ] 实验发现 ,小鼠ipPSP1 0 0mg kg ,连续 77d ,可明显增加脾重 ;显著促…  相似文献   
147.
光照对螺旋藻生长和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螺旋藻的高光效性 ,在不同光照强度下 ,研究了光照对螺旋藻的效应 ,探讨了光照度对螺旋藻生长速率、形态、色泽等方面的影响。发现光照强度可以加速螺旋藻的生命进程 ,影响藻丝形态 ,改变藻液颜色。  相似文献   
148.
当柱穗山羊草(Aegilops cylindrica Host.)2C染色体单体添加到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和以中国春为背景的派生系时,减数分裂时,不含2C染色体的配子会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为了制备一套黑麦1R染色体缺失系以用于定位黑麦1R染色体上的控制重要农艺性状的基因,把一条2C染色体导人到小黑麦1R二体附加系(21″ 1R″)中,然后让这些个体(21″ 1R″ 2C′,2n=45)自交,以便产生1R染色体结构变异体。实验共检测了345粒F,种子,83粒种子带有结构变异的黑麦1R染色体(24.1%)。通过C分带和原位杂交检测,对来自于23株F2的46个F3植株所带有的异常1R染色体进行了归类:其中1RL端体为39.1%,1RL等臂染色体为2.2%,1RL易位系为32.6%。1RS端体为4.3%,1RS等臂染色体为4.3%,切点在长臂上的缺失体为2.2%。在6.5%的植株中同时含有2种类型的1R染色体结构变异。其余8.7%带有异常1R染色体的个体因为没有原位杂交结果而无法判断是属于哪种类型。已获得的1R结构变异株将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一套可用于定位黑麦1R染色体上重要功能基因的遗传材料。另外,还探讨了综合应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方法鉴定易位染色体中小麦染色体片段的尝试,并对所获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9.
巢湖富营养化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及种群密度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1年9月和2002年9月两次对巢湖河蚬和环棱螺的调查表明,在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西湖区,河蚬生物量分别为17.87和47.29 g·m-2;环棱螺生物量分别为45.45和12.56 g·m-2.而在富营养化程度较轻的东湖区,河蚬的生物量分别为67.86和96.18 g·m-2;环棱螺的生物量分别为32.00和31.21 g·m-2.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均随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而下降.近岸带河蚬和环棱螺的密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敞水区.河蚬的分布型为核心型,而环棱螺更接近随机性分布.河蚬和环棱螺的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与水深均无明显相关(P>0.05).环棱螺生物量与总氮TN、硝态氮NO3-N、总磷TP和溶解性磷PO4-P浓度呈显著负相关,而河蚬生物量仅与PO4-P呈负相关.现有河蚬资源量与1981年相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探讨了其它环境因子对河蚬和环棱螺分布和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0.
跨膜蛋白106A (transmembrane protein 106A, TMEM106A)是本中心首先鉴定的与细胞死亡相关的分子。体内外的功能研究证明,TMEM106A在胃癌细胞的高表达能够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并诱导细胞死亡。本研究利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TMEM106A蛋白在癌旁非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主要定位在胞质,而在肝癌细胞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进一步的功能研究证明TMEM106A在肝癌细胞系HepG2中高表达能够降低细胞活力、诱导胞质空泡化以及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最终细胞死亡。胞质聚集的空泡表现为单层膜,液泡内基本不含亚细胞器结构以及高电子密度的聚集物。本研究首次证明TMEM106A能够引起巨泡样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