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71.
鼠李糖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生物医药、环境保护、二次采油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潜力.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铜绿假单胞杆菌O-2-2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Plackett-Burman(PB)实验设计表明,磷酸盐、硝酸盐和微量元素对鼠李糖脂的产量具有显著影响.Box-Behnke (BB)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磷酸盐、硝酸盐和微量元素用量分别为3.2g/L、13.76g/L和5.17ml,理论的最大产量为8.48g/L,与实测糖脂产量8.85g/L接近.摇瓶优化后的鼠李糖脂产量较优化前的6.24g/L提高了30.8%.最优化条件下采用10%的接种量逐级放大,并通过补料发酵,最终200L罐的鼠李糖脂产量达到70g/L,发酵时间仅为110h.采用新发明的二次蒸馏工艺,鼠李糖脂纯度达86.6%.液质联用(LC-MS)分析表明所生产的鼠李糖脂成分及含量为:双糖单脂32.9%、双糖双脂17.02%、单糖单脂3.16%、单糖双脂33.54%.  相似文献   
172.
实验研究了棉子糖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抗应激能力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存活率的影响。基础饲料依据花鲈营养需求配制。实验设计5个处理,棉子糖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200、400、800和2000 mg/kg饲料,分别命名为R0、R200、R400、R800和R2000。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初始体重3 g左右)。实验共持续16周,实验结束后称重并取血清样品用于测定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此外还分别进行了30s空气暴露应激和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各实验组花鲈存活率和摄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R800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400和R2000组(P<0.05)。R400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R800组、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R800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没有显著差异。各组间蛋白质沉积率、肝指数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R200和R2000肥满度显著高于R400和R800组(P<0.05),R800组花鲈内脏比显著低于R400组(P<0.05)。各组间血清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和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没有差异(P>0.05)。30s空气暴露应激后血清葡萄糖和皮质醇也未显示差异,但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对照组累计存活率为65%,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棉子糖在花鲈饲料里适宜添加量为800 mg/kg。  相似文献   
173.
在50 Hz 1.8 mT的4种不同波形电磁场(electromagnetic fields,EMFs)中筛选促进体外培养大鼠成骨细胞(rat osteoblasts,ROB)增殖与分化成熟的最佳波形.体外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传代后随机分为5组,分别用频率50 Hz,EMFs强度为0 mT(对照组)和1.8 mT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和锯齿波处理ROB,30 min/(次.天).在磁场处理后4~8天细胞呈现特征样分布.方波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正弦波抑制成骨细胞增殖.三角波和正弦波增加ALP活性,其中ALP染色、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和胶原Ⅰ(collagen-Ⅰ)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与ALP活性一致.在EMFs处理后的24 h、96 h和72 h后EMFs分别提高Runx-2、Opg和Igf基因表达水平,其中尤以正弦波和三角波作用最为显著.上述结果表明:50 Hz 1.8 mT方波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正弦波抑制成骨细胞增殖.50 Hz 1.8 mT EMFs能促进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其中尤以正弦波和三角波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4.
研究正弦波电磁场(SEM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是否与一氧化氮(NO)信号通路相关.首先检测成骨细胞经正弦电磁场作用0h、0.5h、1h、1.5h、2h、2.5h、3h、3.5h和4h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以探明电磁场是否影响NO的合成;其次,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NOS的阻断剂L-NAME以阻断NO信号通路,观察电磁场促进骨形成作用是否受到影响.结果发现,经正弦波电磁场处理后,NOS活性升高,在0.5h达到峰值,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Osterix基因的表达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和钙化结节数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NAME组各项指标均低于空白对照组,SEMF+L-NAME组则略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低于SEMF组.以上结果表明SEMF促进成骨细胞成熟矿化过程中NO信号通路被激活,如该通路被抑制,则SEMF的促成骨作用被抵消.  相似文献   
175.
目的:探讨2种方式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人UCMSC,并通过一次性腹腔注射TNBS制备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2种方式移植人UCMSC进行治疗,4周后处死,观察动物的死亡率、体重改变及结肠炎症变化,并进行大体和病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尾静脉和腹腔注射移植UCMSC组动物死亡率下降,体重恢复较早,结肠病变大体评分和病理评分均显著改善;2种方式移植组之间的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尾静脉和腹腔移植人UCMSC对TNB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小鼠模型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6.
普通菜豆是人类主要食用豆类之一,其营养价值高、栽培面积大。镰孢菌枯萎病是普通菜豆典型的土传病害,给普通菜豆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水杨酸(SA)被认为是诱导植物抗病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之一,参与植物的过敏反应(HR)和系统获得性抗性反应(SAR)。本研究通过不同植物激素处理普通菜豆BRB-130,结果表明,SA处理普通菜豆叶片使植株根中SA的含量升高,并显著提高植株对枯萎病原菌FOP-DM01菌株的抗性。SA诱导普通菜豆根组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过氧化氢的含量显著升高,从而诱导普通菜豆产生HR和SAR。因此,SA作为普通菜豆抗病信号途径中重要的化学激活因子,能够显著提高普通菜豆对枯萎病原菌的抗病性,为发展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构建组成型表达重组人C-反应蛋白(Recombinant human C-reactive protein,rhCRP)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表达、纯化rhCRP并鉴定其免疫反应性。方法:将设计合成的rhCRP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GAPZαA上并转化至毕赤酵母X-33中进行组成型分泌表达,通过His亲和层析柱纯化rhCRP。分别采用SDS-PAGE、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法检测目的蛋白并鉴定其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表达载体pGAPZαA/rhCRP经酶切及DNA测序鉴定构建成功。重组毕赤酵母工程菌株成功组成型表达23kDa的rhCRP,27h即达到最大表达水平,表达量约3mg/L。经一步分离纯化获得纯度为96.58%的rhCRP,经间接ELISA检测表明其具有免疫反应性。结论:成功构建了组成型分泌表达rhCRP的毕赤酵母菌株,为进一步自主研发人CRP检测试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8.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3例作为脓毒症组,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对照组的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根据28d后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TNF-α、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凝血功能,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TNF-α与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脓毒症组TNF-α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长于对照组,而CD3+、CD4+、CD4+/CD8+均低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对照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TNF-α高于存活组,PT、APTT长于存活组,而CD3+、CD4+、CD4+/CD8+均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存活组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与PT、APTT呈正相关,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P<0.05);TNF-α与CD8+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血清TNF-α、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均存在异常变化,TNF-α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凝血功能和预后有关,检测TNF-α有助于评估脓毒症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9.
长江口杭州湾鸻形目鸟类群落季节变化和生境选择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在长江口南岸杭州湾北岸滨海滩涂进行了鸻形目鸟类的资源调查,以及鸟类栖息地选择模式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共统计到鸟类25种,春季优势种为大缤鹬(Calidris tenuirostris)、尖尾缤鹬(Calidris alpine)和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夏季为环颈(Charadrius alexandrinus)、青脚鹬(Tringa nebularia)和蒙古沙(Charadrius mongolus),秋季为环颈、红颈滨鹬和青脚鹬,冬季为黑腹滨鹬(Calidris alpina)、环颈和泽鹬(Tringa stagnatilis),鸟类总体数量呈春季>秋季>冬季>夏季,海堤外(自然滩涂)和堤内(人工湿地)鸟类种数四季大致相等,但鸟类平均密度季节差异显著。通过对样点内鸟类与环境因子进行多元分析,初步总结出堤外滩宽和光滩宽是影响鸟类栖息的最关键因子,海三棱草(Scirpus× mariquete)覆盖比例和潮上坪宽度的影响程度次之。堤内浅水塘比例和裸地比例是影响形目鸟类分布的关键因子,海三棱草覆盖比例也起正向作用。而人类干扰大、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l)密植和高水位的区域不利于鸟类利用。  相似文献   
180.
将分别编码猪细小病毒(PPV)主要免疫保护性抗原VP2蛋白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基因插入乳酸杆菌细胞表面表达载体pPG中, 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G-VP2-LTB, 将其电转化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393, 获得了表达猪细小病毒VP2-LTB融合蛋白的重组乳酸菌表达系统, 经2%乳糖诱导, 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明, 有大小约78 kD的蛋白得到了表达, 具有与天然病毒蛋白一样的抗原特异性, 全细胞ELISA结果表明, LTB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