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01.
我们对已驯化和鉴定的表皮葡萄球菌F_(65)株,疮疤丙酸杆菌A_(14-1)株,干酪乳干菌ad_3株,青春双歧杆菌Bf_1株和婴儿双歧杆菌Bf_2株,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和慢性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对受试动物的皮肤无毒性和无刺激性,使用SPF大鼠重复皮肤刺激试验,结果同样。我们还进行了兔角膜刺激试验和局部封闭涂抹试验,结果表明它们既无刺激性,也无致敏性,这些菌株的鼠尾静脉注射毒性试验结果如下:F_(65)株和A_(14-1)株LD_(50)为6亿,ad_3和Bf_1,Bf_2 LD_(50)都大于6亿。鼠腹腔注射毒性试验结果,F_(65)菌株LD_(50)为24亿,A_(14-1)株LD_(50)为3亿,ad_3,Bf_1,Bf_2株LD_(50)都大于30亿,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证明它们都属于口服无毒株,使用SPF小鼠重复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相同。实验表明,它们是安全,无毒性,无刺激性,无致敏性菌株。  相似文献   
102.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闽楠为典型异面叶,叶片中脉发达,维管束呈扇形,导管径向排列,韧皮部外侧有大量韧皮纤维分布。上表皮外侧具角质层,下表皮外侧无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呈犬牙状向外凸起,有表皮毛和气孔分布,气孔为双环型、外凸;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3~4层细胞组成。茎的初生结构中,表皮轻微角质化,厚角细胞5~6层,薄壁细胞5~7层,维管束为外韧型;茎的次生结构中,表皮外部角质层加厚,木栓层细胞3~4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层,栓内层细胞2~3层,维管束紧密排列连成环状,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发达,形成层细胞2~3层。根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层细胞5~6层,木栓层内侧具1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细胞2层。闽楠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一方面呈现出阴生植物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对阳生和旱生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21例新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上皮钙粘附素(E-Cad-herin,ECD)的表达。结果发现ECD在62%(13/21例)乳腺癌中呈减少至消失表达;其中83%(5/6例)高分化乳腺癌(Ⅰ级)呈保留表达,在80%(12/15例)低分化乳腺癌(Ⅱ、Ⅲ级)呈异质性减弱至消失表达;ECD表达与腺管形成程度成正相关,与核分裂数负相关。表明上皮钙粘附素的存在与否,可能决定着乳腺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4.
龙血树真菌群及其对血褐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从柬埔寨龙血树茎杆中分离到303株真菌,其中镰刀菌属菌株占总分离频率的52%,其次是短梗霉和枝孢霉。通过活体接种对血竭产生的影响试验表明,对血竭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真菌主要是禾谷镰刀菌龙血树变种等4株红色镰刀菌,可使血竭形成量提高66%-120%。  相似文献   
105.
用逆相蒸发技术制备带不同表面电荷的脂质体及脂质体化的重组乙肝基因工程疫苗(r-HBsAg)。制备的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50-450nm,不同电荷脂质对粒径无明显影响,加入r-HBsAg使粒径略有增大。r-HBsAg包裹率为44-57%,不同电荷脂质体间无明显差异。荧光染料Calcein包裹率为3-7%,明显低于r-HBsAg的包裹率。用准弹性光散射(quasi-elasticlightscattering,QELS)技术测定脂质体的泳动速率,加入r-HBsAg及新型免疫佐剂ASD系列后,对脂质体的泳动速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正常孕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和经青心酮(DHAP)治疗的PIH患者等共24例,应用组织化学分析方法观察胎盘血管内皮细胞(VEC)和平滑肌细胞(VSMC)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孕妇胎盘VEC和VSMC内NOS活性较高;PIH胎盘VEC和VSMC内NOS活性明显减弱,并伴有组织和细胞的形态学损伤;经DHAP治疗后的PIH胎盘VEC和VSMC细胞NOS活性较未经DHAP治疗者明显增加,其组织和细胞损伤也减轻。本研究结果提示胎盘内VEC和VSMC细胞的NOS减少可能与PIH的发生和/或发展有关,青心酮治疗PIH的作用可能与DHAP促进胎盘VEC和VSMC内一氧化氮(NO)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7.
膜荚黄芪中的异黄酮化合物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从上海崇明产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unge)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异黄酮化合物:8,3'-二羟基-7,4'-二甲氧基异黄酮、奥刀拉亭-7-O-β-D-葡萄吡喃糖甙、芒柄花素、7,3'-二羟基-8,4'-二甲氧基异黄酮、毛蕊异黄酮和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吡喃糖甙。其中,前两个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8.
甘蔗螟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甘蔗螟虫发生与危害特点,协调应用各单项绿色防控技术。在甘蔗生长前期施用高效低毒杀虫剂,中期及中后期实施以性诱剂和赤眼蜂协调应用为主的防治螟虫关键技术,并加强田间管理。在广东遂溪县、翁源县和广西扶绥县两省区三地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螟害防控效果明显,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SSBP1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肝癌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s Ag)阳性的HCC患者组织标本216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SSBP1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SBP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SBP1表达水平与肿瘤数量、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和肿瘤分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SSBP1低表达患者术后总生存期及无复发生存期明显优于SSBP1高表达的患者(P0.05)。结论:SSBP1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