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决明组织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决明无菌苗子叶为外植体,接种于7类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A.MS+2.02,4-Dmg/L(以下单位省略)+0.3BA+0.2NAA.B.MS+0.22,4-D十0.2BA+2.0NAA.C.MS+1.02,4-D+0.5BA+0.2KT.D.MS+0.7BA+1.5NAA+0.1KT.E.MS+1.52,4-D+0.7BA十0.2MAA.F.MS+0.42.4-D+1.0NAA+0.1KT.G.MSB(MS的无机成份和B5有机成分)+0.15NAA+BA,KT和ZT各0.5。8~15天后分别有90~99.6%的子叶片被诱导出愈伤组织,并且F.与C.类培养基对诱导愈伤组织比较理想,放于G培养基上的愈伤组织有9.2~30.2%的芽分化率。芽在生根培养基1/2MS+0.2IBA中、98%生根,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72.
多官能化手性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手性药物以及合成手性药的关键中间体,如现在大量用于临床的左甲状腺素、赖诺普利、阿莫西林、缬沙坦、头孢氨苄以及青霉素等。进行多官能化手性氨基酸类化合物的不对称催化合成,可为新型化学药的设计与发现开辟新的视野。噁唑烷酮(Azlactone)被证明是合成四取代氨基酸衍生物的优秀底物。可通过不对称催化手段向其中引入需要的基团,再经多取代的噁唑烷酮直接开环得到一系列的目标化合物。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基于恶唑烷酮的不对称催化反应构建四取代氨基酸类化合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73.
华南鱼藤的分析及毒力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绪言 鱼藤(Derris)是一种优良的植物质杀虫剂,对多数害虫有毒杀的效力,而对人畜无害,对作物亦绝不发生药害,同时更不影响作物固有的风味,为近代综合有机杀虫药剂所不能及的。鱼藤为各国普遍所采用,尤其对一般园艺作物害虫的防治,更受欢迎。鱼藤在我国除台湾在日伪时代曾大量推广繁殖,从事专业栽培外;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由于在枯草杆菌中克隆表达外源基因的需要,发展了一种称为辅助质粒协同转化的系统。枯草杆菌的感受态细胞转化要求转化的质粒以寡聚体形式存在,否则转化频率将大大下降。假如感受态的受体细胞中存在和将要转化的质粒有部分同源顺序的质  相似文献   
75.
我们在开展艾滋病监测期间,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TLV-Ⅲ EIA,Abbott厂产)从817份血清标本中筛出三例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EIA反复阳性(其OD值,760号>2.0,392号为0.747,554号为0.315)。再用间接免疫荧光(IFA)和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简称W.B)检测,发现除760号标本呈现IFA强阳性(1/80稀_释)和W.B呈现7条与HIV蛋白带型相应的抗体结合带外,其余2例IFA和W.B试验均为阴性,虽然554号标本在P24位置呈现一条弱沉淀线,但没有诊断意义。根据公认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筛查与肠道菌群(GM)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郑州市社区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群体,统一接受XYDN-C-V2神经心理评估训练系统测评,依据测评结果分AD组(AD早期,n=40)、对照组(测评结果完全正常,n=40);MiSeq高通量测序检测粪便样本GM,比较α多样性、β多样性、物种门水平及属水平相对丰度,并行LEfSe分析优势菌属,比较差异物种相对丰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差异物种相对丰度对早期AD的筛查价值。结果 AD组Chaol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Z=5.667、3.254、4.404、15.866,均P0.05);主坐标分析显示主成分1、主成分2、主成分3贡献率依次为34.6%、10.9%、8.8%,AD组与对照组样本间距离明显,差异显著;与对照组比较,AD组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升高,拟杆菌门降低;而在属水平上,AD组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下降,布劳特菌属、梭菌属上升;LEfSe分析显示,AD组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分别为芽生球菌属、瘤胃球菌属2,对照组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为毛罗菌属、Aestuariispira、支原体属;样本中共计筛选出门水平、属水平上相对丰度0.01%的差异物种5个,门水平上AD组拟杆菌门降低,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属水平上AD组拟杆菌属、Parasutterella相对丰度低于对照组,Alistipes相对丰度高于对照组;其中拟杆菌属筛查早期AD的曲线下面积值(AUC)最高,以27.54%为Cut-off,其筛查早期AD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50%、72.50%。结论早期AD患者肠道菌群属水平上拟杆菌属相对丰度可作为AD早期筛查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7.
以pBI121为出发质粒, 利用烟草泛素启动子Ubi.U4、CaMV35S启动子以及Kozak序列构建4种GUS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叶盘转化法转化烟草叶片, 检测瞬时表达活性, 研究不同调控序列对外源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 CaMV35S启动子附加Kozak序列后使GUS活性比独立使用CaMV35S提高了近2倍; 双CaMV35S启动子附加Kozak序列驱动GUS基因的表达活性与单CaMV35S附加Kozak序列相当; 烟草泛素启动子附加Kozak序列的表达活性为CaMV35S启动子附加Kozak序列的1.5倍; Ubi.U4-CaMV35S复合启动子附加Kozak序列驱动GUS基因表达水平最高, 其表达效率是双CaMV35S启动子附加Kozak序列调控下GUS表达效率的3倍, 为CaMV35S独立作用时的10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去氢木香内酯对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及代谢物的影响,为研究去氢木香内酯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浓度去氢木香内酯(0、2、4、8μg/m L)对MCF-7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GC-TOFMS测定去氢木香内酯作用前后,MCF-7细胞内具有显著性变化的代谢差异物。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去氢木香内酯能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促进线粒体跨膜电位的降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多维统计方法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得到柠檬酸、D-核糖、脯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16种代谢差异物。结论:推测去氢木香内酯通过引起线粒体跨膜电位降低而破坏了线粒体的结构,进一步阻碍了线粒体的功能,导致了细胞内代谢物的紊乱,最终诱导了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9.
目的:检测integrin-beta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研究其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integrin 茁1在82例结肠癌原发灶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邻近正常结肠粘膜组织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 达率为93.33 %,原发灶癌细胞integrin beta1的表达率为73.17 %,两者之间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1;结肠癌转移性淋 巴结组织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为87.67 %,结肠癌非转移性淋巴结组织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为11.29 %,两者之间integrin 茁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0.01。在所有与结肠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中,是否穿透浆膜层、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不同、Dukes 分期不同,integrin beta1的阳性表达率比较P 值均小于0.05。结论:Integrin beta1与结肠癌分化程度、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及 Dukes 分期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其表达水平的检测对评估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程度和分析结肠癌分期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TAIL-PCR技术及其在植物基因中的克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不对称性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TAIL-PCR)是一种用来分离与已知序列邻近的未知DNA序列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利用3个根据已知序列设计的嵌套特异性引物分别和简并引物组合进行PCR反应,选择恰当退火温度对目标片段进行PCR扩增.TAIL-PCR技术作为一种使用技术简单易行,反应高效灵敏,产物特异性高,重复性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目标片段,已经在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广泛应用.本文从TAIL-PCR技术原理出发,对该技术特异性引物设计、随机引物组合选择、PCR反应条件等关键性问题进行综述,并介绍TAIL-PCR技术在植物基因克隆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