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黎贡山地区民族植物学的研究Ⅰ.勒墨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民族植物学的方法,对生活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东坡的勒墨人进行了调查。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勒墨人对野生植物及环境有较大的依赖性;从 事刀耕火种轮歇栽培,并种植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iuum)和桤木(Alnus nepalensis)以促进轮歇地的休闲管理;栽培和管理漆树、收割生漆交换或出售,是勒墨人轮歇农业的一大特色;他们采集利用60余种野生食用植物和100余种药用植物,云黄连(Coptis teeta)和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等重要药材用于同外界进行物资交换;在对自然界的崇拜过程中,勒墨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采用民族植物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方法,初步研究了云南高黎贡山北部独龙江流域内独龙族的农业生态系统和采集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处于近乎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独龙族与植物及植物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独龙族的农业生态系统是典型的山地轮歇农业生态系统,系统中存在不少有价值的传统品种和地方品种,并以种植桤木(Alnus nepalensis)来促进轮歇地的休闲管理为特色,对保护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独龙族人人参与野生食用植物的采集活动,它是独龙族社会中仅次于农业生产而位居第二的重要经济活动,共采集100余种野生食用植物,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能代替粮食的产淀粉类植物。独龙族采集利用100多种药用植物,云黄连(Coptis teeta)和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等草药储量丰富,是独龙族用于同外界进行物资交换的主要物品。在其它植物资源的利用方面,独龙族也积累了丰富的传统知识,包括对纤维植物、染料植物等的认识和利用。桤木和董棕(Caryota urens)两个树种是体现独龙族传统植物学和生态学知识的代表种类。独龙族对植物的传统知识,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3.
蒋义生  兰荣叁 《蛇志》1999,11(3):58-59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多年来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内科急症中病死率仍较高。我院1996年7月至1999年1月,对5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在经典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部分换血疗法,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5例,女53例,年龄15~56岁,均为农民。中毒方式:均为口服中毒,中毒后就诊时间30min~13h,多在中毒1h内就诊。农药种类:乐果26例、甲胺磷19例、敌敌畏8例、敌百虫3例、甲基对硫磷2例。中毒程度:依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诊断标准判断[1]…  相似文献   
74.
为害雪松的思茅松毛虫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松Cedrus deodara(Roxb.)Loud.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树姿优美,终年常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在浙江省的各地公园、庭院广为栽培。近年在云和县林业局大院内,发现该树受食叶害虫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严重危害,毁损针叶,影响园林绿化和观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影响昆明市居民的钙摄入情况的主要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市不同社区居民466例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居民中,经常、偶尔和从不补钙的比例分别为12%、63%、25%;其中女士比男士更注重补钙。居民补钙以摄入含钙的食物和晒太阳两种方式为主,分别占总样本的45%、26%;含钙食物中居民主要以牛奶和排骨汤为主,分别占34%、29%。结论:大部分居民有补钙意识,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影响居民对补钙的重视程度和摄钙方式,居民的健康状况与补钙意识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6.
【目的】从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粪样中分离裂解性大肠杆菌噬菌体(Escherichia coli phage),对其进行纯化及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利用双层平板法从奶牛粪样中分离、纯化噬菌体,将纯化后的噬菌体浓缩液用醋酸双氧铀负染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对该噬菌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同时测定噬菌体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热稳定性及酸碱稳定性。【结果】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噬菌体vB_EcoM_XJ2,噬菌斑圆形不透明,直径0.7 mm–1.2 mm;电镜显示其头部呈正多面体对称,有可伸缩性尾部;核酸类型为双链DNA,基因组大小为75.617 kb,G+C%含量为42.09%;其核酸序列与大肠杆菌噬菌体NJ01和vB_EcoP_SU10相似性高达94%。生物学特性研究显示该噬菌体能裂解多株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能耐受60°C左右高温,在pH 5.0–11.0范围内效价稳定;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15 min,暴发期为95 min,裂解量约为10.6 PFU/cell。【结论】vB_EcoM_XJ2是一株在不同温度、不同酸碱性环境中有较强适应能力的裂解性肌尾科大肠杆菌噬菌体。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Ⅱ型受体(GnRHR-Ⅱ)在子宫内膜的分布及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女性不孕患者,经诊断性刮宫技术获取5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与50例分泌期子宫内膜组织,分别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两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与腺上皮GnRHR-Ⅱ的表达。结果: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均有GnRHR-Ⅱ分布;研究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GnRHR-Ⅱ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腺上皮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nRHR-Ⅱ在子宫内膜增生期与分泌期均有表达,且在膜基质细胞与腺上皮均有分布,其分布于表达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与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有望成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78.
AFLP技术运用于小麦种子超干燥保存遗传完整性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种子被干燥和超干燥至9.0%,8.0%,7.0%,6.0%,5.0%,4.0%后,密封包装于江西南昌常温保存。保存五年后,发芽结果表明,小麦种子于亚热带地区常温保存,必须先经过干燥密封包装。种子最适含水量介于7.0%~9.0%之间。不同品种阃有差异。种子经发芽生长至三叶一心期,取幼苗(茎与叶),用AFLP分子技术对其单株及20株的混合样品进行遗传稳定性鉴定。结果表明,每对引物的AFLP图谱谱带丰富,不同引物的清晰带有26至52条,不同品种间差异带在3至6条。同一品种不同的含水量之间AFLP图谱谱带整齐划一,未见明显差异。同一含水量不同混合样品或单株样品间也未见差异,表明小麦种子经干燥、超干燥后于亚热带地区(江西南昌)常温保存五年后。在AFLP分子水平上未见遗传变异。同时本研究也为贮藏种子的遗传完整性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9.
采用随机矩阵理论方法研究了肝癌的基因表达网络。通过标准误差分析,得到了从富含噪声的肝癌基因网络中分离出真实肝癌基因网络的、去躁最充分的关联系数,分析了由此获得的基因表达网络的13个基因功能模块,发现这些模块与肝癌的产生和发展有密切关系。基于随机矩阵理论的方法克服了以往模块识别方法带有主观因素且不能去除噪声因子的缺陷,是一种有效去除随机噪声、识别基因模块、简化基因网络的方法。由于基因数目的众多及细胞生物过程的复杂性,从整体的角度系统研究肝癌基因表达谱,对理解肝癌分子机制和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0.
将ICR系雌性小鼠处死并在10℃、15℃、20℃和25℃下依次保存8、14、24和48 h后,采集其体内的卵巢GV期卵,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获得的2细胞期胚经体外培养或胚胎移植观察其发育能力.其结果,在10℃下保存24 h、15℃下保存14 h、20℃下保存8h和25℃下保存4 h后,其体内附有卵丘细胞的GV卵的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的2细胞率分别为14%、9%、10%和10%,随着保存温度的提高和保存时间的延长,带有颗粒细胞GV期卵的比率明显降低,同时其GV期卵经体外成熟及体外受精后的2细胞率明显降低.在20℃下保存24 h和25℃下保存14 h时,难以获得形态正常的GV期卵;体外受精获得的2细胞期胚经体外培养,总体上有64%的胚胎发育至扩张囊胚,未见有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的显著影响,且利用在15℃保存8 h后的GV卵获得2细胞期胚的移植获得正常新生小鼠.上述结果表明,雌性动物室温条件下死亡后,若能短时间及时采集其体内GV期卵并体外成熟、体外受精,体外培养及胚胎移植技术,就有可能获得新生后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