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是一种由于Ⅰ型胶原形成障碍,导致骨脆性增强为主要症状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和中等程度的关节畸形等症状。成骨不全基因分别定位于17q21.31-q22和7q22.1,其致病基因分别为COL1A1和COL1A2。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成骨不全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在COL1A1遗传位点发现紧密连锁(LOD=9.31;θ=.00)。突变检测发现在COL1A1基因第26内含子5′端剪接位点处存在一由GT转换为AT的致病突变,该突变引起的异常剪接是导致成骨不全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2.
猪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猪外周血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置于EGM-2培养基中培养,通过挑选细胞集落并对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荧光染色来鉴定内皮祖细胞。结果显示猪的内皮祖细胞为长梭形或纺锤形并呈集落生长,能够吞噬已酰化低密度脂蛋(ac-LDL)并结合凝结素BS-1,同时具有内皮细胞标志CD31、flk-1和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这些结果表明能够从猪的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出内皮祖细胞,为自体内皮祖细胞移植促进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血管新生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3.
周口店第一地点再次发掘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遗址西剖面的保护状态与水平,同时也为东亚直立人演化方面某些焦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提供机遇与可能。2009-2010年,在西剖面最顶部堆积(即第三层)的野外发掘中共计出土大中型动物化石材料约800件。埋藏学研究表明,西剖面第三层中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等动物属种的骨骼富集并非古人类生存行为的结果;石制品以及古人类化石材料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一结论。结合发掘过程中揭露出来的一系列洞穴坍塌事件的证据,我们初步认为,至少在第三层堆积形成时期,第一地点西剖面位置处的洞穴形态并不适合于古人类的栖居活动;葛氏斑鹿等骨骼材料则是当时在遗址附近活动的各种动物因意外因素陷落于其中而得以聚集的。  相似文献   
124.
线粒体在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代谢活动提供能量,还可以产生具有信号传递和基因调节作用的活性氧.线粒体发生功能障碍或损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细胞死亡.受损线粒体通常通过线粒体自噬降解,研究发现线粒体自噬紊乱与多种疾病发生有关.本文阐述了线粒体自噬的调节机制和介导途径,详细论述了近年来线粒体自噬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及肿瘤中的作用,总结指出线粒体自噬的两面性,即一方面正常范围内的线粒体自噬可以维持人体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另一方面,线粒体自噬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会引发疾病.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乌灵菌粉(xylaria nigripes,XN)水提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海马形态和高分子量神经丝蛋白(neurofilament high molecular weight,NF-H)表达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的影响。方法:将32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模型组(MCAO)和乌灵菌粉水提物低、高剂量组,即XN(L)和XN(H)。sham组进行假手术(皮肤切开,分离颈动脉),模型组(MCAO)及乌灵菌粉组进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sham组和MCAO组术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乌灵菌粉组则注射不同剂量的乌灵菌粉水提物(0.3 g/kg和0.6 g/kg),术后24 h,通过尼氏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别观察海马结构和NF-H的表达情况以及BDNF和GABA水平。结果:(1)模型组小鼠海马出现大量的空洞样改变,细胞排列不整齐,XN(H)组空洞样改变减少;(2)模型组NF-H染色的积分光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XN(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海马BDNF和GAB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XN(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模型组与XN(L)组的GABA水平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菌粉水提物对MCAO模型小鼠海马结构具有保护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调节GABA和BDN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6.
数字PCR(Digital PCR,dPCR)是核酸绝对定量的新方法,该技术通过分液,将含有核酸模板的PCR反应体系分配到上万个反应器中进行PCR扩增,根据荧光信号的有或无,进行结果计数,通过泊松分布的统计处理,直接得出核酸的拷贝数。相比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dPCR不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应用前景更广。本文对dPCR的发展历史、原理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eeneeprotein,GFP)为报告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EGFP-C2-MIC3并检测MIC3-EGFP融合蛋白其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方法: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pEGFP-C2-MIC3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通过酶切和基因测序鉴定.脂质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COS-7细胞,转染后24h在活细胞状态下用倒置荧光显微镜直接观察MIC3-EGFP融合蛋白在COS-7细胞中的分布.结果:PCR检测,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目的基因MIC3正确连接到pEGFP-C2的多克隆位点.pEGFP-C2-MIC3重组体转染COS-7后,在细胞质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pEGFP-C2-MIC3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在COS-7细胞中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提高人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表达量,应对流感大流行疫苗的需求,按照人的偏爱密码子将H5N1(A/Anhui/1/2005)流感病毒的HA基因进行优化改造,经全基因合成后插人到真核表达载体pDC315中,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DC315-Mod.HA;将此质粒和含野生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DC315-Wt.HA分别转染293T细胞,比较HA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经间接免疫荧光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比较和鉴定,密码子优化后,HA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为流感大流行疫苗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9.
对深圳首例疑似人禽流感病人的标本,进行了RT-PCR、Real-time PCR检测及病毒分离培养、血清中和试验、抗原比检测及发病早期不同病程多份标本的病毒载量分析;对分离物进行了HA基因、NA基因及M基因的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气管吸出物的H5N1亚型和A型流感病毒的特异核酸均呈阳性,并通过细胞培养分离到禽流感病毒A/Guangdong/2/06(H5N1)株.气管吸取物病毒载量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减少,而血清中和抗体水平逐渐上升达到1∶160之后又缓缓下降.A/Guangdong/2/06株8个片段的核苷酸序列显示,其与2005~2006年中国南部的禽流感分离株高度同源,与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分离到的禽流感分离株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0.
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被认为是引起下次流感大流行可能性最大的动物流感病毒之一。1979年,第一次在猪群中分离到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该病毒随后在欧洲流行。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从2005年起在我国猪群中广泛存在,偶尔可突破种属屏障感染人;在江苏、河北和湖南等地区已出现人感染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由此对公共卫生和生猪养殖业均有一定的威胁和影响。本文综述了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病原学特征及其相关致病分子机制研究进展,旨在为欧亚类禽猪流感病毒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