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4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70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5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肥厚为主要特征的心肌疾病,猝死率高。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限制性极限运动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整体整合生理和医学(HIPM)理论指导下是唯一评估人体整体功能状态检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心肺运动中核心数据变化值得进一步探讨。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完成CPET受试者24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19例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心组)和无诊断疾病健康人25例(正常组),观察两组CPET核心指标的异同。结果: ①肥厚心组男163女56例,正常组11男14女;肥厚心组年龄(46.7±12.8,16.0~71.0)岁;正常组年龄(43.7±10.4,26.0~61.0)岁。②肥厚心组CPET核心指标的峰值摄氧量(Peak VO2)为(65.2±13.8,22.8~103.4)%pred;无氧阈(AT)为(66.4±13.0,33.7~103.5)%pred;峰值氧脉搏(Peak O2 pulse)为(84.3±19.0,90.9~126.0)%pred;摄氧效率平台(OUEP)为(99.2±13.4,69.1~155.5)%pred;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最小值(Lowest VE/VCO2)为(108.0±13.2,70.4~154.0)%pred;分钟通气量和二氧化碳排出量比值斜率(VE/VCO2 Slope)为(108.5±17.9,66.9~164.9)%pred, 肥厚心组较正常组在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峰值氧脉搏,摄氧效率平台等百分预计值(%pred)等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Lowest VE/VCO2和VE/VCO2 Slope(%pred)显著升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而言,部分患者就诊时整体功能状态尚在正常范围内。③CPET中Peak VO2与其他核心指标AT、OUEP、Peak O2 pulse、峰值收缩压呈正相关;与Lowest VE/VCO2 和VE/VCO2 Slope呈负相关。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能安全完成CPET,CPET指标具有特异性,不仅可用于整体功能评测、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危险分层、疗效评估和精准预后预测,并可用于整体论指导下的个体化整体方案慢病有效管理,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是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常见的异常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HCM患者这两类异常血压反应表现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心肺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功能检测中心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的HCM患者219例。111例行CPET的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HCM组的CPET运动血压反应。将HCM患者分为运动血压反应正常组及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组,以及运动后血压正常组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组,分别比较上述两类运动血压反应异常者的临床情况及CPET功能指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8.7%比1.8%,P=0.016)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6.8%比0.0%,P=0.003)的发生率显著升高。在HCM患者中,与运动血压反应正常者相比,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更多合并冠心病(P=0.029)、肺动脉高压(P=0.002)及房颤/房扑(P=0.036);与运动后血压正常者相比,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的HCM患者静息流出道压差(P=0.017)更高,合并流出道梗阻比例(P=0.015)、合并收缩期二尖瓣前移现象(P=0.022)及左室射血分数(P=0.043)更高。经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独立相关因素为冠心病(β=1.519,P=0.013)、肺动脉高压(β=2.292, P=0.000)。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有独立的相关性(β=0.018, P=0.005)。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峰值摄氧量(P=0.003)、峰值心率(P=0.014)及心率储备(P=0.003)更低,NT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P=0.019)及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P=0.000)更高。运动后恢复期血压下降与各种心肺功能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HCM运动血压反应不足及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的发生率均较正常人群显著升高。HCM患者运动血压反应不足与合并冠心病和肺动脉高压有显著的独立相关性,而运动后血压下降仅与左室流出道压差独立相关。运动血压反应不足的HCM患者心肺运动功能降低,而运动后恢复期血压降低与心肺运动功能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观察超级马拉松过程中唾液α-淀粉酶活性和尿液糖皮质激素浓度的时程变化。方法: 选取长期规律参加有氧训练的20名男性健康青年,年龄为(22.57±1.63)岁,身高(175.28±4.58)cm,体重(66.95±5.36)kg,完成一次36 h的超级马拉松(12 h~24 h休息),记录运动中R-R间期,分别在在0 h(运动开始前)、12 h(首日结束后)、24 h(次日开始前)、36 h(运动结束后)采集测试对象的唾液和尿液,采用碘-淀粉法检测唾液α-淀粉酶活性,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测尿液糖皮质激素浓度。结果: 与安静状态(0 h)相比,运动中的心率、运动后的过氧消耗和运动冲量值均显著增加(P<0.05),其中,0-12 h的运动后的过氧消耗和运动冲量值显著高于24~36 h(P<0.05)。与安静状态相比,12 h时唾液α-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24 h时显著下降(P< 0.05);与24 h相比,36 h时显著增加(P<0.05)。与安静状态相比,12 h、24 h和36 h时尿液中的皮质醇的浓度显著升高(P< 0.05),24 h时显著低于12 h和36 h(P<0.05);可的松的浓度在运动过程中持续升高,且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结论: 人体唾液α-淀粉酶活性和尿液皮质醇浓度于运动后升高,休息后下降;尿液可的松浓度在运动过程中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04.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被列为我国林业检疫性害虫,其l~4龄幼虫具有吐丝结网幕的习性.为探究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利用PCR技术克隆了美国白蛾的HcP25(Genbank登录号:OL625670)、HcFib-H(Genbank登录号:OL625672)、HcFib-L(Genbank登录号:OL625671)3条丝素蛋白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技术检测美国白蛾3条丝素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3条丝素蛋白基因序列比对均与车前灯蛾Arctia plantaginis丝素蛋白一致性最高,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丝素蛋白HcP25、HcFib-H、HcFib-L在鳞翅目不同科之间在出现较大的分化.RT-qPCR试验结果显示HcP25、HcFib-H、HcFib-L 3基因相对表达量与网幕产生高峰期(1龄、2龄)相一致.3种丝素蛋白均在丝腺中特异性高水平表达,在头部及脂肪体中有少量表达.美国白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3种丝素蛋白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规律;取食杨树Populus L.处理组中HcP25与HcFib-H基因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取食其它寄主处理,而取食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和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处理组中HcFib-L基因表达量最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丝素蛋白介导的美国白蛾对不同寄主的适应机制及其扩散机制奠定基础,也为开发美国白蛾防治新方法提供了潜在的基因靶标.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及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9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83例卵巢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将其按照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恶性组40例与良性组43例,按照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恶性组分为转移亚组18例和未转移亚组22例。比较恶性组和良性组各项超声造影指标水平和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比较转移亚组和未转移亚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在卵巢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能效。分析血清CA12-5、CEA及HE-4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恶性组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及增强速率均高于良性组,而增强时间短于良性组(P<0.05)。恶性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均高于良性组(P<0.05)。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诊断卵巢肿瘤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7、0.96、0.93,高于超声造影技术单独检测或血清CA12-5、CEA及HE-4联合检测。转移亚组患者的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均高于未转移亚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联合血清CA12-5、CEA及HE-4检查诊断卵巢良恶性肿瘤的价值较高,且联合检测血清CA12-5、CEA及HE-4水平有助于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究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及其感染高危因素,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我院行胃肠道手术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同时检测感染与非感染患者肠道菌群情况,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06例胃肠道手术患者中感染18例(16.98%),共分离出病原菌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2.17%(12/23),以大肠埃希菌(34.78%,8/23)为主;革兰阳性菌占43.48%(10/2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6.09%,6/23)为主;真菌占4.35%(1/23)。感染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肠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未感染患者(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急诊手术、普通手术室、参观手术人数3人、手术时间2 h、接台手术均为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风险较高,同时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衡。重视患者高危因素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调整肠道菌群失衡和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7.
树木叶片的水力效率和安全性会对水分条件的改变做出一定的响应, 进而影响树木的生长和分布, 然而叶导水率(Kleaf)和叶水力脆弱性(P50)对不同水分条件的响应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该研究选取了晋西北关帝山和黑茶山两种水分条件下的8种树种, 测量其水力性状、叶片导管和形态性状, 比较两地不同树种的KleafP50的变化, 分析叶片水力效率和安全性之间的权衡关系, 并探讨叶片水力性状在不同树种及水分条件下的响应模式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对同一树种而言, 湿润的关帝山叶最大导水率(Kmax)和P50均高于干旱的黑茶山; 对同一地区而言, 从在高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树种到在易干旱环境生长的树种, KmaxP50均逐渐下降。KmaxP50、膨压丧失点水势(TLP)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两地叶片P50与导管密度、导管塌陷预测值((t/b)3)、叶片厚度、比叶质量显著正相关, 与导管直径、叶面积显著负相关, 不同树种的KleafP50与叶导管性状的关系大于叶形态性状。同一树种的关帝山到黑茶山P50变化量(δP50)与比叶质量和叶干物质含量在两地的变化量显著正相关, 同一树种δP50与叶形态性状变化量的关系大于与叶导管性状的。以上结果表明: 随着水分条件变差, 叶片水力效率降低, 水力安全性提高, 不同树种叶片水力效率与安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 不同树种叶水力性状的差别受叶导管性状影响的程度大于受叶形态性状的影响, 同一树种叶水力安全性对水分条件变化的响应主要依靠叶形态性状的驱动, 树木在提高自身叶水力安全的同时增加了叶构建的碳投资。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降脂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DM9054和植物乳杆菌86066联合制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小鼠胆汁酸代谢及转运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18只雄性FXR~(-/-)小鼠随机分为3组(n=6):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饮食+降脂益生菌组。其中正常饮食组给予普通饮食和生理盐水灌胃,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饮食和生理盐水灌胃,高脂饮食+降脂益生菌组给予高脂饮食和降脂益生菌灌胃。所有小鼠干预12周,处死小鼠1周前行胰岛素耐量试验和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小鼠处死后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胆汁酸及肝功能指标;RT-PCR检测肝脏和回肠组织炎症因子相对表达量;HE染色评估肝脏和回肠组织病理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法尼醇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通路中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5(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5,FGF15)、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4,FGFR4)和小分子异源二聚体(short heterodimer partner, SHP)、胆汁酸合成限速酶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α-hydroxylase, CYP7A1)及胆汁酸转运相关的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 BSEP)的蛋白表达。结果和高脂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降脂益生菌组小鼠血清中胆汁酸含量明显下降(P=0.000 1),FGF15、FGFR4和BSEP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09 7、0.024 2、0.000 1),CYP7A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06 9)。此外,通过降脂益生菌干预还明显改善了高脂饮食FXR~(-/-)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P=0.002 4)、肝脏脂肪变性、肝脏和回肠组织炎症(P=0.013 8、0.000 1、0.000 1)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P=0.014 2)。结论降脂益生菌具有类似选择性肠道FXR激动剂的作用,能够通过调控肠道FXR-FGF15通路改善胆汁酸的代谢及转运,进而缓解高脂饮食FXR~(-/-)小鼠的NAFLD。  相似文献   
109.
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三裂叶豚草是中国重点防控的入侵植物,研究其潜在的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对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预测当前及未来(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潜在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 当调控倍频(RM)=3.5,FC(特征组合)=LQH(线性、二次型、片段化组合)时为最优模型,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准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达0.9287;综合8种途径评估出人类活动因子(hfp,贡献率69%)、等温性(bio3,贡献率8.9%)、温度季节变动系数(bio4,贡献率2.9%)、年降水量(bio12,贡献率7.3%)和海拔(ELEV,贡献率3.7%)是制约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当前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江淮地区、京津冀、山东半岛等经济发达地区。[结论] 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范围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即丧失率大于增加率;三裂叶豚草将有向南迁移的趋势;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是最不相似变量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因子,表明温度因素对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变迁起到重要制约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三裂叶豚草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