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在真菌(Fusarium oxysporum f.vasinfectum (Atkinson) Snyder et Hansen)寡聚糖诱导悬浮培养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Pilger) Rehd.var.mairei (Lemee et Lévl.) Cheng et L.K.Fu)细胞生产紫杉醇的体系中发现细胞出现凋亡,次生代谢增强.电镜观察到细胞核质和原生质出现凝集现象,液泡内出现大量的高电子致密体.核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呈200 bp的整数倍的梯状条带(ladders);而对照组细胞核DNA完整,呈大片段,细胞完整,细胞器发达,但紫杉醇合成速率很低.加入寡聚糖后,细胞防御系统开启,细胞生长停止,次生代谢物酚类物质大量积累且次生壁加厚,多酚氧化酶活性迅速提高,苯丙烷类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在1 h后急速提高,目的产物紫杉醇在诱导后72 h达到峰值,比对照组提高了6倍,且细胞凋亡的出现与紫杉醇合成的峰值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2.
在非胁迫条件下,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马铃薯(Sodlanum tuberosuml.)离子叶片和叶圆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光照条件下(150Umol-2,27℃),光系Ⅱ(PS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有交最子效率(φPSⅡ)均被SNP对PS的影响不仅与SNP的浓度有关,也与其作用时间有关.以叶贺片为材料的实验结果表明,SNP对φPSⅡ的影响可以被血红蛋白(NO)的清除)所抑制,而NO2-和NO3的混合液(NO供体SNP的分解产物)对φPS的影响远小于SNP,说明外源SNP主要是通过产生NO来影响PSⅡ的光化学活性.光照(150μmol·m-2·s1,25℃)4h或以上,SNP150μmol\L)处组理和不处理对照组的非光化学狂灭(NPO)没有统计差异,但SNP处理的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和开入反应中心的比例(qP)明显降低.经25min 的暗适应后,SNP处理组和水处理对照组的原初荧光(FO)无明显差异,但经SNP处理光照8或12叶片的最大荧光(FM)仍然显著低于对照.分析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NO对叶片光化学活性的影响点可能不在反应中心;在PSⅡ供体侧,NO可能影响叶片的捕光能力,在受体侧,NO主要影响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某些元件,即NO阴碍了QA下游的电子传递,提高了反应中心的还原程度,从而降低了PSⅡ的光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63.
在非胁迫条件下,研究了外源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离体叶片和叶圆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在光照条件下(150 μmol·m-2·s-1,25℃),光系统Ⅱ(PS Ⅱ)的最大量子效率(Fv/Fm)和有效量子效率(φPSⅡ)均被SNP所降低,这种影响不仅与SNP的浓度有关,也与其作用时间有关。以叶圆片为材料的实验结果表明,SNP对φPS Ⅱ的影响可以被血红蛋白(NO的清除剂)所抑制,而NO2-和NO3-的混合液(NO供体SNP和NO的分解产物)对φPSⅡ的影响远小于SNP,说明外源SNP主要是通过产生NO来影响PSⅡ的光化学活性。光照(150 μmol·m-2·s-1,25℃)4 h或以上,SNP(150 μmol/L)处理组和水处理对照组的非光化学猝灭(NPQ)没有统计差异,但SNP处理组的有效量子效率(φPS Ⅱ)和开放反应中心的比例(qP)明显降低。经25min的暗适应后,SNP处理组和水处理对照组的原初荧光(Fo)无显著差异,但经SNP处理光照8或12h叶片的最大荧光(Fm)仍然显著低于对照分析认为,在本实验条件下,NO对叶片光化学活性的影响位点可能不在反应中心;存PSⅡ供体侧,NO可能影响叶片的捕光能力;在受体侧,NO主要影响电子传递链中QA下游的某些元件,即NO阻碍了QA下游的电了传递,提高了反应中心的还原程度,从而降低了PSⅡ的光化学活  相似文献   
164.
为研究经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对脑梗死的协同治疗作用, 构建带有大鼠Bdnf基因之慢病毒载体, 并感染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MSCs)。运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经尾静脉注射移植, 对照组注射0.1 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 Bdnf-rMSCs和Mock-rMSCs组分别注射Bdnf-rMSCs细胞悬液以及未插入目的基因的空病毒载体感染后的rMSCs细胞悬液各1 mL。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24 h、移植后2周及2月应用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mNSS)评价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Mock-rMSCs及Bdnf-rMSCs移植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 mN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而且Bdnf-rMSCs移植组明显优于Mock-rMSCs移植组(P<0.001)。移植后2周及2月, 与对照组相比两移植组梗死区脑组织结构恢复较好, 均可见EGFP阳性细胞在梗死区及其周边区聚集并存活, 并有部分细胞出现神经元样改变。Bdnf- rMSCs移植组中移植细胞大量表达BDNF, 两移植组中均有部分植入细胞表达神经细胞表面标志物。研究表明Bdnf基因修饰的rMSCs经静脉移植后可迁移至脑梗死灶周围, 向神经细胞分化并长期存活。移植后的干细胞可与其分泌的BDNF协同促进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 这为将来基因工程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5.
以固相酯化法制备一种具有羧基的柠檬酸改性麦草阳离子吸附剂.用批次实验法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pH值、吸附剂量、吸附质浓度和吸附时间)水溶液中铜离子和亚甲蓝在酯化麦草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40时,铜离子和亚甲蓝达到最大吸附值.≥2.0 g·L-1的酯化麦草能去除铜浓度为100 mg·L-1溶液中96%的铜及亚甲蓝浓度为250 mg·L-1溶液中99%的亚甲蓝.酯化麦草对铜离子和亚甲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其最大吸附能力分别为79.37 mg·g-1和312.50 mg·g-1.铜离子和亚甲蓝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分别为75 min和5 h,准一级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可分别描述酯化麦草对铜离子和亚甲蓝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66.
青藏高原大田青稞叶片的净化合速率日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稞是喜凉耐寒型作物 ,在我国青藏高原广为栽培 ,适宜高海拔清凉的气候环境[1 ] 。尽管青稞在西藏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 ,对其光合作用特性的研究国内迄今尚无报道。本研究以西藏雅鲁藏布江河谷自然条件下生长的大田青稞为材料 ,就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及种植条件  青稞 ( H.vulgare L.var.nudum)于 4月下旬播种在西藏日喀则市江当农业试验开发区内 ( 2 9°N,89°E) ,海拔 3 860 m,年平均气温 6.3℃ ,土质为江滩沙壤土。按当地常规方式 ,大田播种前土壤充分灌溉 ;待土壤田间持…  相似文献   
167.
用western-blotting法测定乙醇固定细胞中细胞周期素(cyclin)的表达情况,探索western-blotting和流式细胞仪对固定细胞在流式细胞术分选前或分选后对同批标本进行蛋白同步分析的可行性,采用对数生长期的Molt-4细胞,经两种常规固定方法固定后,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cyclinA,B1、D和E的表达,另取乙醇固定经流式细胞仪分选的G1期和G2/M期细胞裂解后,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不同时相细胞中cyclinB1的表达。结果显示从固定细胞中提取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可得到清晰且分子量正确的条带,两种不同方法固定的细胞中检测到的cyclins表达未见明显差异。乙醇固定细胞经分选后提取蛋白行western-blotting检测可见G2/M期细胞的cyclinB1有明显表达而G1期细胞不明显。细胞进行固定,洗涤,染色和分选等处理后不影响western-blotting对其cyclins表达的分析。说明用western-blotting和流式细胞仪对固定细胞在流式细胞术分选前或分选后进行蛋白同步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8.
利用RAPD技术检测了分属无尾目3个科(雨蛙科、蟾蜍科、蛙科)的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中国雨蛙(Hyla chinensis)、泽陆蛙(Rana limnocharis)、沼水蛙(R.guentheri)的系统发生关系。经19个随机引物对4个物种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选择其中扩增谱带清晰的16个引物进行分析,计算不同科间及同一科内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16个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泽陆蛙与沼水蛙间的亲缘关系最近,而黑眶蟾蜍与中国雨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较黑眶蟾蜍与蛙科的泽陆蛙、沼水蛙之间以及中国雨蛙与泽陆蛙、沼水蛙之间的亲缘关系近,从基因组DNA水平上也说明雨蛙科与蟾蜍科间的亲缘关系更近,与蛙科的亲缘关系更远,这与形态学、染色体和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的分析结果一致,从而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为无属目这3科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9.
西藏高原地区引种的大田西瓜的一些光合特性(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引种到西藏高原地区的大田西瓜,其叶片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约为250μmol@m-2@s-1,光饱和点约为860μmol@m-2@s-1.开花初期(6月)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未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故认为,因雨季造成的土壤水分充足可能是这一地区大田西瓜不产生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大田西瓜的水分利用效率在上午900和1100时较高,是蒸腾作用较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0.
瘤背石磺和里氏拟石磺背部皮肤蛋白质组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蛋白质水平探讨瘤背石磺和里氏拟石磺背部皮肤蛋白质组差异表达,为完善石磺科贝类从海洋到陆地进化的研究以及解释两种石磺不同的环境适应性提供蛋白质依据。应用Label-free非标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结合软件Sequest HT和Proteome Discoverer (Thermo),对瘤背石磺和里氏拟石磺的背部皮肤进行蛋白质组搜库鉴定及定量分析,其中瘤背石磺中鉴定到1 491个蛋白质,里氏拟石磺中鉴定到1 030个蛋白质;用Pfind软件对表达图谱进行同源序列的鉴定及定量分析,检测到928个同源蛋白表达量有差异,瘤背石磺较里氏拟石磺上调表达406个(p0.05, FC1.5),下调表达339个(p0.05, FC0.5)。适应水下生活的里氏拟石磺背部皮肤角质化程度较低,差异同源蛋白序列分析显示与角质形成、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在里氏拟石磺背部皮肤中高表达,与皮肤保湿性能相关的神经酰胺类物质在瘤背石磺中高表达;KEGG分析显示,嘌呤代谢通路中存在的差异蛋白最多,共73个,其中瘤背石磺较里氏拟石磺上调表达22个,下调表达21个。蛋白组差异分析显示关键酶尿素酶在陆栖性较强的瘤背石磺中高表达,与前人所做动物从水生到陆生进化过程中尿素酶基因完全丢失的研究结论有所出入,属于特殊物种。里氏拟石磺的皮肤辅助呼吸能力和血窦数目均高于瘤背石磺,且背部皮肤中肌纤维更加粗壮,此生理现象在蛋白质组上的表现为两种石磺能量代谢及氧离子运输相关蛋白的差别较大;瘤背石磺背部皮肤中对环境污染反应灵敏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表达量高于里氏拟石磺,推测其与瘤背石磺较强的皮肤免疫能力和环境适应性相关。蛋白表达谱中928个差异表达同源序列为两种石磺表现差异和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蛋白质组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