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3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微生物学是农业院校涉及生物类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是连接基础课和专业课的一门桥梁学科,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教学质量下滑现象。为确保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管理、教材选用、师资队伍、教学手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农业院校微生物学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了改进建议,旨在为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我国为世界三大高氮沉降区之一,氮沉降严重影响了植物生长发育。该研究采用喷施硝酸铵(NH4NO3)模拟氮沉降,分析了不同浓度氮沉降作用下紫苏叶中紫苏醛、D-柠檬烯、α-蒎烯等3种挥发油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喷施氮盐浓度不断提高,紫苏叶挥发油的3种主要成分含量均有显著下降趋势;氮盐浓度升至0.044 mol·L~-1时,紫苏醛、D-柠檬烯、α-蒎烯的含量降至最低,之后趋于稳定;氮盐浓度对3种挥发油成分含量的比例也有影响;不同氮盐浓度处理下,3种挥发油成分的变异系数不同,紫苏醛的变异系数为0.692 9,D-柠檬烯的变异系数为0.460 1,而α-蒎烯的变异系数为0.271 6,即紫苏醛含量变化最大,α-蒎烯含量最为稳定。大气氮沉降浓度对紫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随氮盐浓度不断提高,紫苏醛、D-柠檬烯、α-蒎烯等3种挥发油成分含量呈降低趋势,尤以紫苏醛含量的降低最为剧烈。氮沉降增加对紫苏叶有效成分含量有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3.
通过组织培养,从四倍体水稻优良单株分蘖幼穗快速繁殖试管无性系秧苗的综合程序:将处于第二枝梗分化期至花粉母细胞形成期的幼穗切块接种到附加KT和NAA(2~4mg/L,KT:NAA=1)的MS培养基后,不需要转移愈伤组织到分化培养基上,便可直接诱导形成初级试管苗;而初级试管苗转移到附加 KT≥11.57mg/L的增殖培养基上后,其繁殖方式由形成液芽变成快速丛生不定芽;在新建立的增殖培养基(CMⅡ 23.20mg/L KT 0.01mg/L NAA 60g/L蔗糖 3g/L 琼脂)上,不定芽的丛生速率达到最大值;培养基中附加甲基托布津(200 mg/L)和高浓度KT(23.20mg/L)可使增殖倍数提高近一倍;在转移种苗后第十天添加 CLNⅠ补充营养液的基础培养基上,丛生不定芽的速率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提高;把不定芽转移到附加3.78mg/L IBA和2.0mg/L的CMⅡ 诱根培养基上培养10d后,再转移到不附加激素和蔗糖的 Hoagland培养液中,于温室内试管外进行光自养培养,10~15d后便可获得能够直接移栽到大田的健壮秧苗,成活率达80%以上。应用上述综合程序,一年内可由一株初级试管苗产生26×10~(22)株试管秧苗,培养成本也比以前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164.
本文报道人血小板和红细胞在自身血浆中电泳时间互呈线性相关。本文还对血浆中某些红细胞电泳减缓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血浆中血脂(包括β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以及血浆粘度的增加是血浆中红细胞电泳减缓的原因之一。本文还发现红细胞和血小板分别在血浆中和生理盐水中的电泳时间也呈线性相关,这表明细胞膜表面结构的改变也是变化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5.
一引言温度是决定自然界中植物的分步和影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境因素。高温或低温都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致死”高温(或热死温度)。大多数高等植物中的营养组织的“致死”高温大约在40—65℃之间。而且它与植物所受到高温胁  相似文献   
166.
1991年暑期,北京市教育局教学研究部在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北京市中学理科实验教学研修班。举办这次研修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学理科教师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教学水平。参加研修班的学员为本市中学生物和化学两个学科的青年骨干教师共计50人。在研修班上,两位来华的日本专家,井上光洋(东京学芸大学)和田中利一郎(新泻大学),给学员讲授了“国际综合理科发展的历史进程”、“理科教育中的化学和生物课程”、“当前日本理科实验教学的改革现状”等课程。为了使学员充分体会“实验教学应该由重视科学结论转移到追求探索过程”的精神,研修班安排了三个单元时  相似文献   
167.
王建军  肖幼平 《生理学报》1991,43(6):519-529
In anaesthetized and paralyzed rats, the effect of dorsal raphe (DR) conditioning stimulation on cerebellar Purkinje cell (PC) responses to mossy fiber and climbing fiber inputs were examined.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Stimulation of cerebral sensorimotor cortex elicits widespread activation of mossy and climbing fiber inputs to PCs in contralateral VI and VII lobules of the cerebellum and generates two kinds of evoked responses, i.e. the simple spike (SS) and the complex spike (CS) responses with respectively a latency 8-25 and 12-30 ms. (2) These PC responses could be markedly suppressed by stimulation of DR at intensities which by themselves were subthreshold for directly affecting PC's spontaneous SS and CS activities. (3) This DR-induced depressive effects on evoked PC's SS and CS excitations could be attenuated or blocked by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5-HT receptor blocker methysergide.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erotonergic fiber input from DR can suppress the efficacy of mossy and climbing fiber synaptic action on PC, or decrease the responsiveness of PC itself to afferent synaptic ac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lso suggest that the raphe-cerebellar serotonergic fiber afferent system may be involved in some of the important neuronal processing in the cerebellum.  相似文献   
168.
地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紫花地丁中首次分得四个有机酸,一个酰胺和一个黄酮甙,其中二十四酰对羟基苯乙胺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9.
聚乙烯醇降解酶产生菌的分离和发酵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工厂废水中分离到一株高效降解聚乙烯醇(PVA)的细菌D8株,四天能将培养基中0.5%的PVA(500,1700)完全降解,经鉴定为假单胞菌属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raonospseudoalcaligenes)。对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成份为(%):PVA1.5,(NH4),SO4 0.1,K2HPO4 0.24,KH2PO4 0.04, MgSO4·7H2O 0.035,NaCl 0.01,FeSO4 0.001,酵母膏0.15;起始pH 7.5;通气量在250ml三角瓶装30ml培养基为最逢,于30℃,160r/rain的旋转摇床振荡培养72h产酶活力最高。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