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应对城市生态斑块光污染、噪声污染范围快速扩张和强度增加对鸟类带来的生态风险,探讨了将微观鸟类风险阈值与宏观光污染、噪声污染分布数据结合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全链条研究方法,具体包括:探究微观层面光、声污染胁迫下鸟类生态风险阈值,分别获得光污染对黄雀和栗鹀寤寐节律及声污染对画眉鸟退避行为的生态风险阈值,并提出由实验室环境中获得的鸟类光污染强度风险阈值推算室外夜间混合光环境中鸟类光污染强度风险阈值的方法;同时获取宏观光、声环境分布数据,其中光环境分布数据基于Luojia 1-01和Jilin 1-7B夜光遥感影像获得,声环境分布数据通过软件模拟、实测校核、ArcGIS属性赋予等系列操作获得;结合微观鸟类风险阈值和宏观光、声环境分布数据开展生态风险评价,以典型城市生态斑块为实例分析光污染和噪声污染胁迫下鸟类生态风险分布特征;搭建生态风险评价平台并进行鸟类生态风险可视化展现。该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可为城市宏观区域光、声污染生态风险的快速评价提供科学规范的研究和技术范例。  相似文献   
122.
自2007年发现吸氢可有效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以来,氢气的生物学作用被陆续发现。富氢水或富氢生理盐水作为主要的氢气干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中,并且已被证实对多种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往关于富氢水或富氢生理盐水的研究多是针对其医学效应的介绍,通过介绍富氢水或富氢生理盐水干预后体内氢浓度的变化情况、对正常生理功能的影响、对疾病的保护作用以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对不同动物实验中富氢水或富氢生理盐水的氢气浓度、干预介入时间点、干预时长以及每次干预剂量进行阐述,以期为氢分子基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3.
沙门氏菌Ⅲb的一个新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enterobacterium culture, S3188, providing with Salmonella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xcept exhibiting indole positive reaction, was isolated from the intestinal content of reptile a snake. It utilized malonate, did not ferment dulcitol, it attacked lactose promptly, and ONPG positive. H antigens appeared diphasic. By cross agglutination and absorption tests,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ntigenic formula of this strain is 53:1, Z13:e, n,(Z15)... It was found to be a new serotype of Salmonella IIIb.  相似文献   
124.
为了解甘南亚高山草甸围封地恢复演替动态, 探究围封恢复进程中植物光合生理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对围封试验地内5个典型群落样地进行样方调查, 测定了各群落优势种及3个共有种的光合参数和叶性状参数, 并测定了群落表层土壤(0-20 cm)的水分含量及全氮含量。结果显示: 该围封地内形成一个以草本植物→半灌木→灌木的演替序列, 群落表层土壤含水量及全氮含量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增加; 在演替的时间尺度上, 各演替阶段优势种光合生理特征间存在明显差异, 随着演替的进行, 群落优势种的净光合速率(Aarea)、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呈降低趋势, 其叶片氮含量(Nmass)、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比叶面积(SLA)随演替变化没有严格一致的规律, 而更多地表现为不同植物功能型之间的差异; 从演替前期到后期, 同种植物的AareaSPAD值逐渐降低, 非豆科植物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的PNUEWUE随演替进行呈降低趋势, 其NmassSLA随演替进行却呈增加趋势, 然而豆科植物紫苜蓿(Medicago sativa)由于具有固氮能力, 受养分限制不明显, 这些光合生理特征值没有随演替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结果表明, 在恢复演替过程中, 该围封地由一个物质获得能力强的群落向物质保持能力强的群落过渡, 土壤水分含量及全氮含量是推动这种过渡发生的主要因子。掌握围封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光合生理动态对于亚高寒退化草甸恢复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5.
目的: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并研究其吸湿保湿性能、探索其护肤功能。方法:采用热回流法结合正交进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优化;以黄精多糖为实验对象,采用重量法进行吸湿性(相对湿度分别为43%和81%)、保湿性试验,并对吸湿曲线进行模型拟合;将黄精多糖添加到市售面霜中进行皮肤水分测试。结果:实验表明黄精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5 (g/mL),提取时间是150 min,提取次数为1次;黄精多糖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湿均符合双指数模型;置于干硅胶环境下48 h,黄精多糖保湿率为14.00%。结论:黄精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在护肤品开发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6.
Sirtuins是一类进化上高度保守,NAD^+依赖的去乙酰化酶家族。Sirtuins(SIRT1-SIRT7)可通过不同的机制和作用靶点参与衰老、代谢,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肿瘤形成等生理或病理生理过程,其中SIRT2主要分布于胞质和细胞核中,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底物去乙酰化,从而调节底物的活性,参与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本篇综述主要讨论了SIRT2的表达调控以及在糖脂代谢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数字化康复系统对于小儿脑瘫拇内收畸形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普陀区残联系统下脑瘫患儿21例及上海市儿童医院康复门诊家庭康复每月随访的脑瘫患儿21例,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1例。对照组由家长行常规OT训练后佩戴为患儿定制的拇外展支具进行治疗,治疗组除以上治疗外加用数字化康复系统随访治疗。三个月后,对疗效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经3个月治疗后,两组拇指内收肌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分别为90.5%和81%,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PROM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PROM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MFM比较两组治疗后FMFM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FMFM显著高于(P0.01)。结论:家庭(社区)数字化康复系统干预可有效提高小儿脑瘫拇内收畸形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8.
通过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了IK细胞因子(IK cytokine)在早孕小鼠(妊娠D1~D7)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及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后对胚胎着床的影响。结果显示,IK细胞因子mRNA表达在D1~D4逐渐升高,于D4达到高峰(P<0.05);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与Real-time PCR结果基本一致,其蛋白表达在D1~D5逐渐升高,于D5达到高峰(P<0.05);IK细胞因子在D5胚胎着床点的表达显著高于着床旁组织;假孕小鼠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妊娠,且整个假孕过程中没有表达高峰;宫角注射IK细胞因子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后24 h和48 h(即D4和D5)子宫内膜IK细胞因子表达明显受到抑制,MHCⅡ抗原表达增强,且胚胎着床数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K细胞因子在胚胎着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盛露菲  杨卫康  吴敬  陈晟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12):4363-4372
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 (4,6-a-GTs) 能以直链淀粉为底物合成含a(1-6) 键的a-葡聚糖,在酶法合成膳食纤维中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根据4,6-a-GTs氨基酸序列中的保守区段设计引物,从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基因组中PCR扩增得到一条假定GTFB-like 4,6-a-GTs基因 (命名为gtf16),构建重组质粒pET15b-gtf16并在宿主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成功表达,纯化后对其进行酶学表征。结果表明,该酶最适pH为5.0,最适温度为40 ℃。通过薄层色谱、NMR光谱、水解酶水解等检测手段对Gtf16酶转化产物进行系统的表征,发现其产物具有以下特征:与已报道的来源于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121菌株的4,6-α-葡萄糖基转移酶-GtfB与直链淀粉作用后的产物异麦芽寡糖结构类似;产物键型中a(1-6) 键占比可达75%,产物平均分子量为23 793 Da;产物被消化酶水解后得到的抗消化成分含量可达88.22%。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制备一种包封率、载药量高的紫杉醇载体材料。方法:开环聚合法一步合成了两种两亲性共聚物PTL1和PTL2,以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进行了产物的表征,以固体分散-超声法制备紫杉醇胶束,考察了胶束的载药量、包封率。结果:核磁和凝胶渗透色谱的结果显示得到了目标产物,所制备得到的载紫杉醇胶束包封率可以达到90%以上,载药量为9.5%以上。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我们所合成的PTL1和PTL2是好的紫杉醇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