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种子胎萌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胎萌是内在的遗传基础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受许多基因的调控和植物激素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种子胎萌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特别是基因的克隆与表达、植物激素的生物合成与信号转导和分子遗传学等手段已成为研究种子胎萌的新工具和新方向。现从种皮色泽基因R、矮杆基因Rht3以及Viviparous(Vp)基因家族等方面就种子胎萌相关基因与胎萌关系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的生物合成或信号转导在种子胎萌的调控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2.
目的:摸索出最佳分离纯化和复性重组禽流感病毒NS1抗原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重组蛋白。方法:将重组质粒pET32a—NS1转染大肠杆菌BL21(DE3)后获得表达,分别以尿素变性、复性,Ni—NTA His.Bind Resin亲和,以及脱氧胆酸钠-N-十二烷基肌氨酸钠(DOC—SKL)洗涤溶解等3种纯化方法从表达产物包涵体中分离纯化NS1蛋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原核表达得到相对分子质量约45000的目的蛋白;3种纯化方法均能分离和纯化出NS1重组蛋白,其中尿素纯化的蛋白纯度为50%~60%,Ni—NTA His.Bind Resin亲和纯化的蛋白纯度为80%-90%,DOC-SKL纯化的蛋白纯度达95%以上;Western blot检测表明,复性后的纯化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应用十二烷基肌氨酸钠洗涤纯化是最佳的纯化NS1蛋白的方法,所获得的蛋白可作为包被ELISA的抗原。  相似文献   
83.
目的:在冷暴露实验动物模型上,评价盐酸哌唑嗪(Pra)和消旋山莨菪碱(Ani)对大鼠、小鼠肢端皮肤温度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室温下灌胃给药,60 min后放入指定温度(5℃、18℃)环境中冷暴露,并于给药后180 min和300 min使用红外摄像仪测定实验动物尾部近心端1/3处的皮肤温度,观察皮肤温度的变化,评价药效。结果:单独使用Pra对大鼠肢端皮肤温度无影响,对小鼠肢端皮肤温度提高效果较差;而单独使用Ani对大鼠和小鼠肢端皮肤温度均无提高作用;两药联用后实验动物尾温得到显著提高,且具有一定剂量依赖性。结论:Pra和Ani联用能有效提高冷暴露大鼠、小鼠的肢端皮肤温度,并且不会降低体心温度。  相似文献   
84.
【背景】台湾芒果是我国南方种植的最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其分布广、产量高,极具经济价值。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气候条件与台湾相仿,所以台湾芒果很容易在福建定植。然而,台湾芒果在福建的大面积种植,带来了新的虫害问题。因此,掌握台湾芒果园害虫发生的动态及规律对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方法】2006年8月~2007年8月对福建省惠安县台湾芒果树冠层节肢动物群落进行系统调查。【结果】共采集到28247头节肢动物,隶属于2纲15目79科145种。其中,害虫76种(占总群落物种数的52.[KG-*8]41%)、天敌42种(占28.[KG-*8]97%)、中性昆虫27种(占18.[KG-*8]62%)。芒果园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个体数、群落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集中性等都呈明显的季节消长规律。多样性指数表现为总群落>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害虫亚群落;均匀度表现为天敌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害虫亚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表现为害虫亚群落>中性昆虫亚群落>总群落>天敌亚群落。生态优势度测定显示:芒果小爪螨和茶黄蓟马是害虫中的优势种;主要天敌有腹管食螨瓢虫和园蛛科等,优势种是腹管食螨瓢虫;中性昆虫主要以双翅目的花翅摇蚊、啮虫目的凹翅单啮及膜翅目的中国小黑家蚁和红蚂蚁为主。【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芒果园生物资源及天敌的保护与利用、芒果害虫的预测预报和持续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在基因序列和表达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初选出的两个拟南芥果胶甲酯酶基因At8g47550和At4g02330的表达和功能。半定量RT-PCR和转基因植株检测表明,At2g47550主要在花粉粒中大量表达,其次在微管组织中有明显表达。然而,At4g02330在拟南芥花和荚果整个发育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主要在花的离层组织、柱头、微管组织和花粉粒中表达。结果说明,At2g47550可能参与花粉粒和花粉管的发育,而At4g02330则可能通过参与细胞壁中果胶代谢,从而达到调控细胞分离和花瓣脱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黄云霞  徐萱  张莉芗  宋玥  骆争荣 《生物多样性》2016,24(12):1353-1712
森林群落的动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林下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幼苗幼树对于森林的更新及动态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下层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的动态变化, 我们分析了2003-2013年间百山祖5 ha森林动态样地灌草层物种(包括DBH < 1 cm的木本植物和所有草本植物)在物种重要值、α多样性以及物种分布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 (1) 10年间, 群落灌草层植物个体数减少了28.7%, 其中草质藤本植物个体数下降比例最大(76.9%), 而乔木的幼苗和幼树下降比例最小(14.4%); (2)整个灌草层的物种数明显下降, 同时乔木的幼苗和幼树及直立灌木的均匀度均下降, 而草本植物均匀度有所上升; (3)除短尾柯(Lithocarpus brevicaudatus)、叶萼山矾(Symplocos phyllocalyx)、显脉野木瓜(Stauntonia conspicua)和福建悬钩子(Rubus fujianensis)等植物重要值逆势上扬外, 直立灌木物种重要值10年间的变化值与其在2003年时的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 而其余各类生活型植物都显示, 初始重要值越高的物种在10年后下降幅度越大; (4)物种分布与生境类型的相关性变化复杂, 除与山谷生境正相关的物种数量增加外, 研究期间与生境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物种数都有所减少; (5) 10年来仅陡坡处物种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下降。总体来说, 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灌草层群落仍未达到顶极状态, 2003-2013年间正缓慢向顶极群落演替。群落内部的种间和种内竞争应是当前群落动态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87.
从茶树种胚中提取总RNA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种胚中富含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这增加了总RNA的提取难度.试验以茶树种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几种提取总RNA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认为用改进的CTAB-LjCl法提取茶树种胚总RNA的产率较高,质量好,可直接用于cDNA的合成、cDNA-AFLP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  相似文献   
88.
铜陵市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替规律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铜陵市狮子山铜尾矿废弃地植被的实地调查,探讨了该废弃地的植被状况及其植被恢复过程中的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一般规律与特征。结果表明目前废弃地入侵、定居植物共49种,隶属于15科38属,主要包括菊科(12种)、禾本科(11种)、豆科(8种)等。极端贫瘠和过高的重金属含量(特别是Cu、Cd,平均超出对照土样的20~30倍)是限制植物在废弃地定居的主要因素。全部植物中,一、二年生草本植物26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0种。风播种子和果实是废弃地植物繁殖体的主要来源。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形成具有先锋植物的入侵、定居、群聚和竞争等过程,共形成了14种相对稳定的小群落,包括单优势种群落、次优势种群落和共优势种群落三种类型。伴随着尾矿废弃地植物群落的形成与演替,群落中物种丰富度增大,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而群落内植物种综合优势比间的差值趋于减小。  相似文献   
89.
寡糖素对丹参发根发生和丹参酮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来源的真菌材料中制备诱导子,用它们刺激丹参发根,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串珠镰孢菌寡糖素对发根生长和不同的酵母诱导物对总丹参酮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酵母提取液的酒精沉淀物以外,所有的真菌诱导物普遍引起丹参发根根尖不同程度地膨大。另外串珠镰孢菌寡糖素能显著促进发根生长,其中以50ms/L的诱导浓度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丹参发根生物量增加了50.46%;酵母诱导物不同程度地促进发根丹参酮的合成,其中以商品酵母粉酒精沉淀物作用最强,确定酵母诱导物对丹参发根的主要有效成分是低聚糖。  相似文献   
90.
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进行了双歧杆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回复相关技术研究 ,为其基因操作及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浓度分别为 1 ,5 ,1 0mg/LMutanolysin(变溶菌素 )对长双歧杆菌进行脱壁处理 ,以探讨其原生质体形成与时间和酶浓度的关系 ,然后选用较适宜的酶浓度 ( 5mg/LMutanolysin)制备其原生质体 ,并将其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上 ,观察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培养时的回复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长双歧杆菌的细胞壁对Mu tanolysin较为敏感 ,用浓度为 5mg/L的Mutanolysin处理长双歧杆菌 40min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即可见90 %的原生质体形成 ,当Mutanolysin浓度为 1 0mg/L时 ,只需 2 5min其原生质体形成率就达此值。制备的长双歧杆菌原生质体倾入自制的双层再生培养基中 ,在厌氧条件下能很好地回复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